-
公开(公告)号:CN107403235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522977.3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7 , G06Q5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乘客候车位置诱导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站点设施布局信息采集单元、站台客流信息实时采集单元、出行路径关键节点确定单元和站台候车位置推荐单元,在到达下一关键节点前,从轨道交通站点设施布局信息数据库和站台客流信息数据库中调取当前所处关键节点车站的数据信息,并两者数据分析给出推荐候车位置,直至给出目标终点站点前一关键节点车站候车推荐位置。本发明将站台处候车乘客均衡程度和乘客下车走行距离考虑在内,使地铁候车客流分布更为均衡合理、出站走行效率更为准确高效,在不改变地铁运营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减缓轨道交通站内因乘客走行低效混乱造成的客流拥堵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684682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083954.9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8G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过街设施渠化方法,旨在提高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过街效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计算,得到前进系数、超越系数、右倾系数和从众影响系数,以及行人行走转移概率。其次,建立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仿真模型,为行人流过街设施渠化提供基础数据。最后,通过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行走右倾性和从众性影响分析,以及仿真数据和真实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到信号控制下高密度相向行人流过街设施渠化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653076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235762.5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8G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口流量与出口容量耦合的过饱和交通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环形线圈检测器,检测出车辆占用检测器的时间,确定交通流信息统计参数;其次建立相位阈值计算方程,计算各相位的相位阈值及其有效路径的阈值;最后是相位自适应控制,选取相位阈值最大的相位,计算自适应控制参数,给予该相位一次最小绿灯时间,并且该相位绿灯结束之后实时更新各相位的相位阈值,选取相位阈值最大的相位,更新最小绿灯时间,给予该相位分配最小绿灯时间,如此循环往复。本发明可以根据交叉口实时情况自适应控制信号控制参数以及各相位的绿灯时间和顺序,有利于节省道路资源,避免交通拥堵,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最终实现交通流在时间分布上的优化控制和空间分布上的合理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04008657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246617.1
申请日:2014-06-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急疏散情况下的T型交叉口渠化控制方法,旨在保证应急车辆快速安全通过T型交叉口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急可逆车道设置对社会车辆正常运行的影响。首先,在符合条件的T型交叉口安装检测器、布设装有计算机程序的信号机及信号灯。其次,在接收到应急疏散开始指令后根据应急车辆运行方向执行应急可逆车道渠化方案。随后,设置应急可逆车道所在进口道剩余车道渠化方案。最后,应用主动式信号控制实行社会车辆的分进口道放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944887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10456822.1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油耗与尾气排放的车辆三维导航方法,该方法通过DGPS实时定位车辆,获取车辆位置信息,然后结合车辆的车型信息调用油耗与尾气排放模型参数,以确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时点能确保车辆油耗与尾气排放最小的的建议速度。同时,通过地图匹配获取车辆所在路网信息,推算路网上每一路段的平均速度,依据平均速度和电子地图上的路段坡度调用相应的油耗与尾气排放参数,计算得到路网上每一路段的油耗与尾气排放量,然后将油耗与尾气排放量作为交通阻抗的影响要素,对原交通阻抗进行修正,得到路网上每一条路段的新的交通阻抗,最后,基于新的交通阻抗网络对车辆进行最小路径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9810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25701.6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V20/56 , G06V20/40 , G06V10/764 , G06V10/77 , G06V10/762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危险驾驶场景智能识别与分类方法及系统,交通危险驾驶场景智能识别与分类方法包括:提取交通事故视频中与预设各事故特征对应的各事故特征值;将各事故特征值分别转化为数值形式;利用分类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利用肘部法和K‑means聚类方法,获得最佳聚类数目和聚类结果,并依据聚类结果将交通事故视频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利用统计分析,确定各个类别的主要特征及各类别对应的危险驾驶类别。该方法能智能化地识别交通危险驾驶场景的不同类型,更好地进行驾驶员风险感知培训和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场景识别和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7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799566.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7/18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冗余性评估方法,包括(1)采用Space L方法映射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和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2)根据不同网络之间的站点距离,复合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络和轨道交通网络构建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拓扑网络;(3)从网络特性与出行者行为两个角度选取冗余性相关指标,量化指标值;(4)最后运用熵值法融合指标构建冗余性综合评估方法,对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冗余性进行评估。本发明从网络系统角度和出行者角度综合考虑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冗余特性并运用熵值法融合指标,评估方法更加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为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韧性,建设韧性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83322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0232612.9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50/40 , G06Q10/0639 , G06Q10/0637 , G06F18/23213 , G06F16/215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铁依赖度的出行行为时空分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合并和过滤原始数据,得到有效的地铁乘客出行记录;计算地铁乘客依赖度指标;根据地铁乘客依赖度指标,利用K‑Means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获得地铁乘客聚类结果并分析;计算并分析出行时间分布和出行耗时分布;计算并分析全日客流空间分布和客流源汇区分布。装置包括:原始数据预处理模块、地铁依赖度指标选取模块、地铁乘客聚类分析模块、出行时间特征分析模块、出行空间特征分析模块。本发明具有准确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挖掘地铁乘客的出行时空特征,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地铁依赖度乘客出行行为的分析中,为地铁运营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及方法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197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6165.3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算约束下的交通检测器布局优化及路径流估计方法,包括:根据路径时间消耗分布曲线计算得到路网中所有路径的时间消耗;建立有限检测器数量预算约束下的道路交通检测器布局优化模型;求解道路交通检测器布局优化模型,得到检测器布局方案;基于检测器布局方案,建立改进的路径流量估计模型;结合检测器的观测数据,求解改进的路径流量估计模型,完成路径流量估计。本发明能够在有限的检测器预算约束下,实现使用更少的检测器完成路径数量的最大化观测,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路径流量估计模型,将计算得到的可观测路段数据纳入传统的流量估计模型,实现有限观测条件下的全局网络路径流量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02678.7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容量控制的港区集疏运货运通道收费站车道配置方法与系统,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收费站出入口上游来车的交通流量数据、以及下游道路容量数据;S2、判断是否要设置动态车道配置策略,S3、以最小化集疏运货运通道收费站的运营成本与总车辆延误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收费站车道配置优化模型,并且添加约束条件;S4迭代求解收费站车道配置优化模型,车道的配置策略。本发明能提高集疏运货运通道收费站服务水平,使收费站排队管控与车道配置方法更加完善,从整体的角度给出了定向专用车道的布局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