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7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10229764.2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轧制及处理工艺采用三次冷轧、两次中间退火、一次涂MgO的生产工艺,最后进行高温退火。由于三次轧制时单道次轧制力变小,钢的内部组织均匀,从而使高温退火时间减少,减少了20%~30%,最终获得了具有强的(110)[001]织构的产品,本发明不仅能显著提高电磁性能(铁损降低且磁感增加),能使铁损P1.7约降低0.08W/kg,使磁感B8约提高0.07T,即可使产品提高半个到一个牌号;而且也能使总生产时间显著降低,能显著缩短总的生产时间,从而提高取向硅钢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7983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34290.7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工艺,将脱碳退火加热温度、退火气氛中的#imgabs0#分压比和脱碳退火时间作为设计参数,通过将脱碳退火加热温度、退火气氛中的#imgabs1#分压比和脱碳退火时间引入脱碳动力学过程,获得不同厚度规格钢板各点在不同时间的碳浓度,以此得出在满足脱碳要求时,脱碳退火加热温度、退火气氛中的#imgabs2#分压比和脱碳退火时间的最佳匹配关系,进而在固定其中任意两个参量时,通过计算得到第三个变量的最佳值;要求脱碳退火加热温度800℃~860℃,脱碳退火时间40s~80s,分压比#imgabs3#范围0.25~0.50;本发明实现精准控制脱碳退火,为研发新的取向硅钢品种设计脱碳退火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07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14882.1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测定取向硅钢冷轧抗裂性的方法,包括:1)应用拉伸试验机测试计算材料断裂韧度力学性能指标,得到应力‑应变曲线。2)以0.2%~0.3%作为拉伸过程弹性变形阶段的应变拐点值,对步骤1)测得应力‑应变曲线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处理,获得弹性模量E;3)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获得断裂韧度计算参数n;4)将上述步骤获得的力学性能参数得到断裂韧度公式,实现力学性能指标向断裂韧度的转化;5)获得冷轧过程中导致裂纹形成和扩展的边部应力阈值,以确定冷轧应力阈值和边部应力实际调控能力下抗裂性。本发明采用常规力学性能检测试验,通过各道次冷轧样品力学性能指标准确测定其断裂韧度,结合冷轧过程轧材材质和力学条件准确表征其抗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4765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1421210.9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3C8/24 , C23C8/80 , C21D1/26 , C21D1/74 , C21D3/04 ,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尤其涉及一种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及提高其磁性能稳定性的方法。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0.026%≤C≤0.075%、2.40%≤Si≤3.750%、0.0015%≤Mn≤0.070%、0.001%≤S≤0.012%、0.001%≤P≤0.030%、0.014%≤Als≤0.034%、0.002%≤N≤0.010%、0.001%≤Cr≤0.20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渗氮法来增加后天抑制剂的抑制能力,铸坯加热温度可以低于1250℃,大大节约能源;依据成分中的Al、N含量和常化工艺可以形成的有效Al、N含量,来调整渗氮工艺中NH3的比例,保证渗氮后形成充足的氮化物抑制剂;本发明综合考虑成分、常化工艺和渗氮工艺,来保证氮化物抑制剂含量的均匀性,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品磁性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4765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21210.9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8 , C23C8/24 , C23C8/80 , C21D1/26 , C21D1/74 , C21D3/04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尤其涉及一种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及提高其磁性能稳定性的方法。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0.026%≤C≤0.075%、2.40%≤Si≤3.750%、0.0015%≤Mn≤0.070%、0.001%≤S≤0.012%、0.001%≤P≤0.030%、0.014%≤Als≤0.034%、0.002%≤N≤0.010%、0.001%≤Cr≤0.20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渗氮法来增加后天抑制剂的抑制能力,铸坯加热温度可以低于1250℃,大大节约能源;依据成分中的Al、N含量和常化工艺可以形成的有效Al、N含量,来调整渗氮工艺中NH3的比例,保证渗氮后形成充足的氮化物抑制剂;本发明综合考虑成分、常化工艺和渗氮工艺,来保证氮化物抑制剂含量的均匀性,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品磁性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9635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58881.9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0.15~0.35mm厚成品取向硅钢为原料,制备工艺路线为:第一次冷轧→第一次高温退火→第二次冷轧→第二次高温退火→细化磁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但可解决取向硅钢极薄带加工困难的问题,更可通过合适的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的匹配来保证高斯织构遗传,可将取向硅钢极薄带的磁感B8提高至1.89-1.94T,制备出电磁性能极佳的的取向硅钢极薄带。
-
公开(公告)号:CN108165876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711310101.9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3C8/26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6 , C21D8/12 , C21D1/74 , C21D1/26 , C21D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低温渗氮取向硅钢表面质量的方法,连铸具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成的渗氮法取向硅钢薄板坯:C 0.04%~0.07%;Si 2.5%~3.5%;Mn 0.1%~0.20%;P≤0.01%;S 0.003%~0.01%;Als 0.025%~0.035%;N 0.005%~0.009%;Cu 0.1%~0.2%;Sn 0.05%~0.10%;其余为铁和少量的杂质;优点是:改善低温渗氮取向硅钢表面质量的方法可减少夹杂产生,通过控制铸坯夹杂物的数量可明显提高渗氮法取向硅钢的表面质量,促使夹杂物在冶炼过程中充分上浮,使钢液洁净度提高,保证取向硅钢组织均匀,磁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480587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147767.5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2D11/18 , C21D8/12 , C21C5/30 , C22C33/04 , C22C38/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夹杂缺陷率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冶炼:转炉冶炼全程吹氩,转炉炉后终点控制:C≤0.040%;P≤0.011%;S≤0.005%;吹炼过程渣的碱度为3.0~3.5;渣厚≤80mm;出钢终了时挡渣;并计算高磁感取向硅钢实际冶炼成分的液相线宽度;利用计算的液相线宽度结果,控制中间罐内钢水过热度,凝固过程的温度控制在90~130℃;连铸过程中投入电磁搅拌,连铸后铸坯热送,铸坯温度控制在≥700℃。优点是:可实现快速精确地计算冶炼成分的液相线宽度,根据计算结果合理设计连铸的工艺参数,有效地控制住了钢板中的夹杂数量,提高了成材率,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844176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10147733.6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硅钢,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C 0.01%~0.10%,Si6.0%~6.9%,Mn 0.02%~0.20%,Al 0.010%~0.050%,P≤0.015%,S≤0.0030%,N≤0.0029%,O≤0.0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优点是:高硅钢及生产方法通过合适的生产路线、有利的成分体系及工艺参数,实现了批量生产高硅钢。对减少夹杂、控制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的铸坯裂纹有利。
-
公开(公告)号:CN10844176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47733.6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硅钢,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C 0.01%~0.10%,Si6.0%~6.9%,Mn 0.02%~0.20%,Al 0.010%~0.050%,P≤0.015%,S≤0.0030%,N≤0.0029%,O≤0.0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优点是:高硅钢及生产方法通过合适的生产路线、有利的成分体系及工艺参数,实现了批量生产高硅钢。对减少夹杂、控制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的铸坯裂纹有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