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9915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257471.0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31/704 , A61K41/00 , A61K47/3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载化疗药物/光敏剂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联合光治疗和化疗作用,制备共包载吲哚菁绿(ICG)和阿霉素(DOX)的胶束(ID‑M),对制备得到的胶束进行表征并在细胞水平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胶束纳米粒,条件温和,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形态圆整,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光照稳定性,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具有较高的活性氧产生能力,此外在细胞实验中,该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细胞摄取,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实现了光化疗联合治疗肿瘤。
-
公开(公告)号:CN11184054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0712820.9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载铂类药物/光敏剂的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铂类药物/光敏剂配合物,以及包裹铂类药物/光敏剂配合物的蛋白质。将化学疗法和光动力疗法通过白蛋白纳米给药系统联合,以实现协同抗癌作用,达到减毒增效的治疗效果。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形态圆整,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光照稳定性,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具有较高的活性氧产生能力,此外该纳米粒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验证了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体内肿瘤靶向性,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实现了化学疗法和光动力疗法联合治疗肿瘤,并抑制肿瘤的转移。
-
公开(公告)号:CN11525258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38574.8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46 , A61K31/704 , A61K41/00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K49/00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红细胞膜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红细胞膜为反应器,在水相中制备具有光响应性药物释放功能的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热效果、物理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肿瘤靶向性、肿瘤深部穿透和响应性药物释放,准确定位肿瘤,在近红外光激发下产生高效光热效应,热消融杀死肿瘤细胞,实现了高效安全、可视化精准治疗肿瘤,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于临床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36837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0780919.X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9/52 , A61K31/555 , A61K33/243 , A61K47/4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肿瘤铂类药物矿化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两步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铂类药物矿化蛋白纳米粒,制得的纳米粒在水溶液中分散均匀;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作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IC50为6.9μg/ml。本发明提供的铂类药物矿化蛋白纳米粒包括铂类药物与蛋白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制备工艺简便、尺寸均一、粒径可控、生物相容性良好、水溶性好、血液中循环时间长、肿瘤靶向性高等特点,为高效的肿瘤治疗及耐药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55127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710829251.4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载硫化铋/氧化钆的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和多模态成像功能的超小蛋白复合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一步制备获得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和多模态成像功能的硫化铋/氧化钆白蛋白超小复合纳米粒。该复合纳米粒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性,能显著增强肿瘤部位的近红外荧光、光声、磁共振、CT和热信号,实现多模态互补肿瘤诊断,并且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消除肿瘤,尤其是纳米粒粒径小于5.5 nm可通过肾清除,而毒副作用小,可同时诊断和治疗肿瘤,具有实现精准的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极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056233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490341.6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49/00 , A61K41/00 , A61K47/04 , A61K9/14 , A61K31/704 , A61K31/337 , A61K33/2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近红外光热和体内荧光成像特性的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碳菁染料Cypate修饰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并在介孔孔道内负载抗肿瘤药物,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为表面活性制备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将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与抗肿瘤药物在溶液中混合,使药物负载于纳米粒介孔孔道内,所得的纳米药物载体应用于近红外光热治疗和近红外荧光成像,以及抗肿瘤药物的递送,实现同一纳米载体的多功能化,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产生的化疗与光热治疗联合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030730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385573.5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9/00 , A61K47/26 , A61K47/28 , A61K47/60 , A61K31/513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靶向抗肿瘤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多重靶向抗肿瘤复合制剂由Fu泡囊混悬液、DOX‑BSA以及FA‑DOX组成。本发明为了低毒高效治疗肿瘤,综合免疫治疗、主动靶向化疗药物分子、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等多种治疗手段,制备的泡囊给药系统可明显缓释Fu可有效遏制肿瘤发展,但对荷瘤机体影响小;新合成的免疫原可获得灵敏度较高的抗体,为免疫治疗所需免疫复合物大分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分子化合物FA‑DOX可在免疫治疗中起分子桥连接作用,促进免疫复合物大分子形成;本发明复合制剂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微粒给药化学治疗或单纯免疫治疗,明显具有毒性低,可提高抗肿瘤效果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广阔研究与应用前景的抗癌复合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03073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85573.5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9/00 , A61K47/34 , A61K47/26 , A61K47/28 , A61K47/48 , A61K31/513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靶向抗肿瘤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多重靶向抗肿瘤复合制剂由Fu泡囊混悬液、DOX-BSA以及FA-DOX组成。本发明为了低毒高效治疗肿瘤,综合免疫治疗、主动靶向化疗药物分子、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等多种治疗手段,制备的泡囊给药系统可明显缓释Fu可有效遏制肿瘤发展,但对荷瘤机体影响小;新合成的免疫原可获得灵敏度较高的抗体,为免疫治疗所需免疫复合物大分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分子化合物FA-DOX可在免疫治疗中起分子桥连接作用,促进免疫复合物大分子形成;本发明复合制剂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微粒给药化学治疗或单纯免疫治疗,明显具有毒性低,可提高抗肿瘤效果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广阔研究与应用前景的抗癌复合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265440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10140444.0
申请日:2013-04-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C217/70 , C07C213/08 , G01N33/566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6/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苯乙醇胺A含量的方法及检测试剂盒。该方法通过合成苯乙醇胺A半抗原衍生物并将其与载体蛋白质交联,制得免疫原和包被抗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四种兔抗苯乙醇胺A的多克隆抗体,四种抗体均可用于苯乙醇胺A的免疫分析。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含有所述抗原和/或抗体的ELISA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所建立的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四种样品即猪肾、猪肝、猪肉、猪饲料中加入不同量的苯乙醇胺A进行的添加回收试验表明本发明测定方法准确,与LC-MS-MS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2131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042065.3
申请日:2012-02-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01N33/577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抗汞离子的单克隆抗体及建立测定食品和环境中汞离子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选择了一种新的配体即6-巯基烟酸(MNA),利用其上的羧基将配体与载体蛋白连接,再利用其上的巯基与氯化甲基汞相连,生成的CH3Hg-MNA-载体蛋白用作免疫原及包被抗原;运用杂交瘤抗体制备技术,制备出抗汞离子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测定汞离子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并用于食品和环境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