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模可移动的整体移转式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模板

    公开(公告)号:CN206736636U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20219467.4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技术,具体而言,涉及底模可移动的整体移转式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模板,其底模设置于高度可调支架上,高度可调节支架立于台车上,台车可在托梁上自由移动;底模的两侧分别设置与其接触的侧模,两个侧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底模相接触;两侧模配有定位立柱,侧模的外侧与定位立柱设置侧模调整件;台车、两个定位立柱均立于托梁上;托梁处于横移滑杆的上方,托梁和横移滑杆部分区域上下叠加,叠加之处通过可转动销轴连接,二者未叠加端分别与其相邻定位立柱通过可伸缩驱动件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式移动底模,同时侧模包底模方式”预制生产各种类型轨道梁断面形式的等高度和相同截面的变高度直、曲线PC轨道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变高度PC轨道梁可调式模板

    公开(公告)号:CN206690285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218467.2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技术,具体而言,涉及变高度PC轨道梁可调式模板,其包括:底模、侧模、立柱、加力器;其中,底模设置于高度调节组件上,底模的两侧分别设置侧模,两个侧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底模相接触;底模和两个侧模围成的空间为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制作区;两个侧模的外侧分别配有立柱,侧模的外侧面与相应立柱之间存在预设距离,且架设一个以上的加力器,加力器的力输出端与侧模的外侧面相连接,加力器的主体端穿过立柱并固定于立柱;高度调节组件、侧模均立于台车上,台车设置于固定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式底模,同时侧模包底模方式”的模板系统,对大、中、小型PC轨道梁均适用,可以预制生产不同单轨制式30m跨度以内等高度或变高度的直曲线PC轨道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跨座式单轨双箱矩形钢-混结合轨道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080556U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20547432.X

    申请日:2014-09-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梁领域,具体涉及跨座式单轨双箱矩形钢-混结合轨道梁结构。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线钢-混轨道主梁,两个钢-混轨道主梁之间通过下部的横梁、下平纵联相连接;其中,所述钢-混轨道主梁包括:横断面为箱型的钢梁结构和横断面为矩形的混凝土长方体结构,所述混凝土长方体结构处于所述钢梁结构的上方,且与所述钢梁结构通过剪力钉连接;所述钢-混轨道主梁的跨度为30-80米;所述横梁为工字形梁,与所述钢-混轨道主梁的横梁连接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平纵联为菱形桁架,平联主杆件部分别与所述钢-混轨道主梁和所述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双线大跨度轨道梁的架设,跨度大而且横向刚度大,结构横向受力性能较好。

    一种跨座式单轨指形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287983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559564.7

    申请日:2019-04-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指形板系统,包括指形板、指形板板座和N块钢垫板,所述指形板板座预埋于轨道梁混凝土内,所述指形板与指形板板座通过多个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N块钢垫板位于指形板与指形板板座之间。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在指形板与指形板板座之间设置一块或多块钢垫板,解决了指形板板座预埋后高度不可调整的问题,避免施工误差较大时,安装精度不合格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双线连续钢桁轨道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052953U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21256907.4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双线连续钢桁轨道梁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两片主桁,所述主桁由多个长分块结构拼接而成,所述长分块结构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斜杆,所述上弦杆位于下弦杆之上,且与下弦杆相互平行,所述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至少设有一根斜杆,每根斜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固定连接,两片主桁之间通过上平纵联和下平纵联连接,所述上平纵联连接两片主桁的上弦杆,所述下平纵联连接两片主桁的下弦杆,所述主桁、上平纵联和下平纵联均为钢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结构主桁,跨越能力强,梁体竖向横向刚度大,各项指标优越;将主桁进行长分块,长分块结构在工厂内焊接,可减小现场拼接工作量,缩短拼装时间。

    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桥面板

    公开(公告)号:CN204252016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699258.0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索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桥面板,其包括:钢纵横梁结构、混凝土桥面板结构和铺装层;所述混凝土桥面板结构铺于所述钢纵横梁结构的上面,所述铺装层铺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结构的上面;所述钢纵横梁结构由两个主纵梁和多个横梁组成,横梁和主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铺装层包括自上而下逐层铺设的SMA改性沥青、玻璃纤维格栅、热洒布改性沥青混凝土。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钢用量,提高桥面板的耐久性,增强桥面板和铺设层之间的粘结力。

    一种斜拉桥实心索塔的检修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644396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260839.5

    申请日:2012-0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桥实心索塔的检修系统,其包括攀爬装置、吊点装置、防坠落装置和安置人员的作业平台,所述攀爬装置为设置在索塔塔身的爬梯,所述吊点装置固定在索塔顶端,吊点装置包括插杆、转动轴和吊钩,吊钩位于插杆上,插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索塔顶端;所述防坠落装置固定在索塔顶端,所述作业平台通过吊绳与吊钩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检修系统因为塔顶外置吊点装置体积小,对塔顶其它附属设施的布置影响小,所以维修养护工作量少;吊点的插杆不用时,可转至塔顶内,对大桥景观影响小;检修系统的作业平台、吊绳不用时放在库房,避免了暴露在室外;检修作业时,由于作业影响范围小,对行车的影响小。

    一种悬索桥加劲梁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815520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20303222.1

    申请日:2020-0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加劲梁,其包括:第一主纵梁,其沿混凝土桥面板的一侧纵向设置;第二主纵梁,其沿混凝土桥面板的另一侧纵向设置;以及至少一道横梁,其沿横桥向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下方;且每一所述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纵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纵梁。本实用新型的悬索桥加劲梁可以改善桥梁抗风稳定性能,也可在桥面上方不便于设置中央稳定板时作为替代的抗风手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检修疏散通道
    4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779433U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20308439.9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区间检修疏散通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检修疏散通道,包括端横梁、钢架、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托架、第一电缆、第二托架、第二电缆、中间横梁,所述端横梁及中间横梁上表面的中部固定有所述钢架,所述端横梁及中间横梁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两个所述第一平台,两个所述第一平台分别位于所述钢架的两侧,所述钢架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二平台,所述钢架固定有多个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上固定有所述第一电缆,所述钢架的侧壁的底部固定有所述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上固定有所述第二电缆,第一平台供检修人员作业,第二平台供乘客进行疏散,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安全、疏散效率高的特点。

    整体移转式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模板

    公开(公告)号:CN206812174U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20217667.6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技术,具体而言,涉及整体移转式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模板。其底模设置于高度可调支架上,底模的两侧分别设置侧模,两个侧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底模相接触;两个侧模分别配有定位立柱,侧模的外侧与定位立柱固定连接;底模和两侧模围的空间为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制作区;高度可调支架、两个定位立柱均立于托梁上,且与托梁连接;托梁处于横移滑杆的上方,托梁和横移滑杆部分区域上下叠加,叠加之处由可转动销轴连接,托梁未叠加端、横移滑杆未叠加端分别与各自相邻定位立柱通过可伸缩驱动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PC梁的高度适应性调整,对围成的区间进行整体转动形成所需要的轨道线形,也可以生产超高结构,制造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