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4819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973318.7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8G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路口交通信号和车辆协同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道路平均车流量计算交通信号灯周期;步骤2,根据车辆定位信息和路口停止线信息计算信号绿信比和各车到达路口停止线时间;步骤3,根据交通信号灯周期和信号绿信比,控制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相位切换;步骤4,判断各车辆是否通过交叉路口,若否进入步骤5;反之进入步骤6;步骤5,将各车到达路口停止线时间和交通信号灯周期发送到各相应车辆,各车计算自车的期望加速度;步骤6,检测交通信号灯周期是否结束,若结束,则返回步骤2;反之,则返回步骤4。本发明能够优化交叉路口的配时以及车辆通过交叉路口的速度或加速度轨迹,并对交叉路口交通信号和驶向交叉路口的各车加速度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94558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86845.8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支撑结构和减震结构,座椅本体由底板和背板组成,座椅本体由硬质板材一体成型,底板与人体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底座弹性垫,背板与人体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背部弹性垫,背板与人体的接触面设置成与人体背部相契合的弧面形,支撑结构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下侧,减震结构固定在底板的中间部位的下侧。本发明采用阻尼元件和弹性元件并联而成的弹簧阻尼套件形成支撑构件,实现对座椅垂直方向的支撑和减震作用,采用磁流变液箱体、模糊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实现对座椅多方位的减震作用,整体减震效果好、安全性能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适合大力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62727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44068.5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60N2/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碰撞吸能控制装置、控制方法,所述车辆碰撞吸能控制装置包括座椅本体、阻尼组件、弹性密封连接构件、箱体、碰撞信息采集单元、乘员信息采集单元、座椅信息采集单元和ECU,其中:阻尼组件包括以垂直方式固定连接在座椅本体底部的阻尼板以及阻尼孔;内部封装有磁流变液的箱体通过弹性密封连接构件与阻尼组件密封连接;阻尼组件悬浮在磁流变液中而能够与箱体的内表面保持为隔开状态;碰撞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车辆碰撞信息;乘员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乘员信息;座椅信息采集单元采集座椅信息;ECU接收车辆碰撞信息、乘员信息和座椅信息,并根据输入的各信息计算作用到磁流变液的电流控制量,以控制磁流变液流经阻尼孔时的阻尼特性。本发明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约束座椅的位移以及较好地吸收碰撞能量,有利于对乘员进行防护以及提高碰撞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60524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419626.0
申请日:2015-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18163 , B60W10/06 , B60W10/18 , B60W10/20 , B60W2520/105 , B60W2520/125 , B60W2550/302 , B60W2550/306 , B60W2550/308 , B60W2550/402 , B60W2710/0605 , B60W2710/182 , B60W2710/207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多车协同换道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属于车辆控制领域。本系统包括感知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感知单元实时采集自车信息,通信单元用于车车间信息实时交互,控制单元进行协同换道可行性判断、实时获取自车与协同车辆的期望控制量并实现对车辆的控制。本方法基于本系统,通过汇集自车、原车道前车、目标车道前车、目标车道后车的车辆信息,集中规划存在相互作用的四辆车在换道过程中的运动状态,通过四辆车的主动协同,顺利完成换道。本发明充分利用车间安全空间,有效增加了可行换道机会,保障了换道安全,改善了换道过程的驾驶舒适性,减弱了换道行为对目标车道上游车辆的消极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6242971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262277.2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60N2/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碰撞吸能控制装置,所述车辆碰撞吸能控制装置包括座椅本体、阻尼组件、弹性密封连接构件、箱体、碰撞信息采集单元、乘员信息采集单元、座椅信息采集单元和ECU,其中:阻尼组件包括以垂直方式固定连接在座椅本体底部的阻尼板以及阻尼孔;内部封装有磁流变液的箱体通过弹性密封连接构件与阻尼组件密封连接;阻尼组件悬浮在磁流变液中而能够与箱体的内表面保持为隔开状态;碰撞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车辆碰撞信息;乘员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乘员信息;座椅信息采集单元采集座椅信息;ECU接收车辆碰撞信息、乘员信息和座椅信息,并根据输入的各信息计算作用到磁流变液的电流控制量,以控制磁流变液流经阻尼孔时的阻尼特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约束座椅的位移以及较好地吸收碰撞能量,有利于对乘员进行防护以及提高碰撞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7673796U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20251154.7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制动器式电动车两档变速箱,变速箱包括固定设置的箱体、输入轴、输出轴、第一行星排结构、第二行星排结构、外齿圈、行星架、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第一行星排结构和第二行星排结构共用行星架和外齿圈;行星架能够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切换,在第二制动器执行驱动指令的情形下行星架位于锁止位置,行星架相对于箱体固定,在第二制动器不执行驱动指令的情形下行星架位于释放位置,行星架能够周向转动;外齿圈能够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切换,在第一制动器执行驱动指令的情形下外齿圈位于锁止位置,外齿圈相对于箱体固定,在第一制动器不执行驱动指令的情形下外齿圈位于释放位置,外齿圈能够周向转动。本实用新型控制简单,能够使变速箱结构紧凑,使用寿命延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144151U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20685611.2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E05F15/655 , E05F15/646 , E05F15/77 , E05D15/06 , E05B81/06 , E05B81/90 , E05B81/56 , E05B83/40 , B60J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大开度前滑滑移门系统,包括机械系统、锁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机械系统包括平推机构和滑移机构,所述平推机构和滑移机构均与电控系统耦接,还与门板联动,所述平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摆臂和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的动力组件,所述移动平台可滑移的设置在门框上,所述摆臂的一端与门板铰接固定,另一端与移动平台连接,还与动力组件联动,所述滑移机构包括双排链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以及滑移动力件。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大开度前滑滑移门系统,通过平推机构和滑移机构的设置,便可简单有效的实现一个将门板先向车外侧平推然后滑移打开的效果了。
-
公开(公告)号:CN206249025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244659.2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流变液式车辆减振座椅控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磁流变液式车辆减振座椅控制装置包括:座椅本体、阻尼组件、弹性密封连接构件、箱体、加速度传感器和ECU,其中:阻尼组件包括以垂直方式固定连接在座椅本体底部的阻尼板以及贯穿阻尼板的阻尼孔;内部封装有磁流变液的箱体通过弹性密封连接构件与阻尼组件密封连接;阻尼组件悬浮在磁流变液中而能够与箱体的内表面保持为隔开状态;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座椅加速度信息,并输送给ECU;ECU用于接收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座椅加速度信息,并根据座椅加速度信息计算作用到磁流变液的电流控制量,以控制磁流变液流经阻尼孔时的阻尼特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座椅本体的减振,有利于提高乘员坐在座椅上的舒适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