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矢量投影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装配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9064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52015.2

    申请日:2014-02-14

    Abstract: 基于空间矢量投影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装配方法与装置属于机械装配技术。其测量方法与装置是基于气浮回转轴系确定回转基准;依据光栅尺确定转台的角度定位;基于四测头测量装置,提取转子径向装配面的径向误差和轴向装配面的倾斜误差,得到该转子对装配后转子同轴度的影响权值;分别测量装配所需的全部转子,得到各转子对装配后转子同轴度的影响权值;将各转子的权值进行矢量优化,得到各转子的装配角度。本发明可有效解决航空发动机转子装配后同轴度低的问题,具有转子装配后同轴度高、减小振动、易于安装、灵活度高、改善发动机性能的特点。

    带径向限位的精密电动抓卡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77004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51800.6

    申请日:2014-0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11/00 B23Q3/00

    Abstract: 带径向限位的精密电动抓卡机构属于工夹器具,在筒身的上、下端面上分别固装上、下板,楔形块固装在上板上,活塞总成插装在楔形块中心孔内,且位于筒身的密闭腔室内,叠簧套装在活塞总成上,其上、下端面分别与上板和活塞总成接触配合,在筒身上设置排气孔,旋转电机经联轴器与丝杠固接,并插装在丝杠螺母内,上端与活塞总成下部接触,丝杠螺母固接在下板上,弹性铰链块套装在楔形块外部上,限位圈嵌套在弹性铰链块外部上,通过预紧螺钉将转接板安装在活塞总成上端部上;本装置结构简单,作业质量好,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

    基于活塞式液体粘滞阻尼作用的空气弹簧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38188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010564271.1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基于活塞式液体粘滞阻尼作用的空气弹簧隔振器属于超精密测量及加工领域。所述隔振器的斜拉钢丝绳的上、下端分别与环形盖板和支撑杆下端固接,构成单摆机构,钢弹簧安装在内筒底部,活塞与钢弹簧接触配合,柔性铰链的上、下端分别配装在支撑杆下端和活塞上端面上,构成倒摆机构,螺旋形阻尼管配装在活塞腔室外部,内筒底部注入阻尼油,阻尼油将螺旋形阻尼管包容,螺旋形阻尼管的一端口与活塞内部连通,其另一端口与阻尼油连通。本发明利用液体粘滞阻尼作用和活塞的往复运动,为正倒摆串联机构提供阻尼,通过选用不同粘度的阻尼油获得不同大小的液体粘滞阻尼,在隔振器的水平方向存在强振、微振和冲击载荷的情况下均能提供最佳大小的阻尼。

    基于重力平衡的卧式气/气两相复合直线基准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75887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10137530.5

    申请日:2008-11-14

    Abstract: 基于重力平衡的卧式气/气两相复合直线基准方法与装置属于精密仪器与测量技术领域;其方法是:在导向导轨下方构建平衡导轨,形成开式外部气体支承并作用于气浮导套下部的止推平板上,针对负载重力进行导向导轨和平衡导轨的重力平衡设计,在满足平衡导轨的承载重力条件下,使其气膜支承刚度达到最大值或处在该气膜支承刚度确定范围内;其装置包括固连于气浮导套下部上的止推平板,该止推平板与平衡导轨之间形成止推气浮偶面,止推平板上设有面向平衡导轨的节流结构,平衡导轨与导向导轨平行;本发明使气浮导套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导轨承载能力和支承刚度大幅度提高,确保导轨在大负载、大行程下的高直线精度,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一种单(双)翼式气/液两相复合回转基准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38791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36907.5

    申请日:2008-08-13

    Abstract: 单(双)翼式气/液两相复合回转基准方法与装置属于精密回转基准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气体润滑回转技术与液体阻尼技术复合使用,利用气体润滑技术误差平均效应显著的优势,确保回转基准的回转精度;同时利用粘滞液体对回转体振动分量的阻尼或能量吸收效应显著的特点,抑制回转体中、高频微振的产生,提高回转基准的运动稳定性、重复性和定位可靠性;其装置在气浮主轴的上端、或下端或上、下两端同时配装有粘滞系数适当的液体阻尼系统;本发明可建立一种同时兼顾高回转精度、运动稳定性、重复性及定位可靠性的复合回转基准。

    一种气/固两相复合回转基准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38790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36906.0

    申请日:2008-08-13

    Abstract: 气/固两相复合回转基准方法与装置属于精密回转基准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气体润滑兼误差均化技术和固体支承兼阻尼技术复合使用,通过在气浮轴系的轴向止推气膜内施加轴向固体支承,形成以固体支承为主、气体支承为辅,或气体支承为主、固体支承为辅,或气体支承与固体支承作用相当的复合支承形式,显著提升轴向刚度和承载能力;在气浮轴系的径向气膜内施加径向固体支承,利用弹性元件的微小弹性变形耗散主轴的中、高频微振动能量,并利用弹性元件的变形储能与静摩擦特性增大定位阻尼,提高定位精度;其装置分别在轴向止推气膜和径向气膜内配装固体弹性元件;本发明可建立一种同时兼顾高精度、高刚度、大承载、低振动以及高位移灵敏度的回转基准。

    极坐标激光直写系统单刻线触发解析对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29545C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510077455.4

    申请日:2005-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坐标激光直写系统单刻线触发解析对准方法,该方法借助极坐标激光直写系统的差动像散检焦装置和精密定位驱动机构与伺服反馈系统,利用一块带有单刻线的基片实现直写光轴与工作台回转轴的精密对准。其中,单刻线基片包括一条刻线,基片表面经过离心涂胶,刻线宽度略大于或等于检焦光斑直径,刻线深度大于直写物镜焦深;本发明在极坐标直写系统中利用已有的检焦装置、精密定位装置,再借助一块带有刻线的基片就可以实现对准,不需要在直写系统中额外增添CCD探测器等器件或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带有气体润滑单元的空气弹簧隔振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01096987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610150809.8

    申请日:2006-09-26

    Abstract: 带有气体润滑单元的空气弹簧隔振基础,本发明属于带有气体润滑单元的空气弹簧隔振基础。然而目前的空气弹簧隔振基础因空气弹簧横、纵向刚度相互耦合导致横、纵向超低频隔振性能无法兼顾。本产品组成包括:基体(5)、一组空气弹簧(4)、供气系统(1)、高度控制系统(2)、多个气体润滑单元(3)和低刚度扶正装置,供气系统(1)与高度控制系统(2)输入端相连,高度控制系统(2)输出端与每个空气弹簧(4)分别相连,气体润滑单元(3)直接与供气系统(1)相连,气体润滑单元(3)和空气弹簧(4)串联安装于基体(5)之下,由气体润滑单元(3)与空气弹簧(4)组成串联结构以支撑基体,基体(5)侧面布置低刚度扶正装置(6)。本发明适于超大型空气弹簧隔振基础。

    带有电磁阻尼器的空气弹簧隔振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318775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510009631.0

    申请日:2005-01-18

    Abstract: 一种“带有电磁阻尼器的空气弹簧隔振基础”由基体、空气弹簧系统、供气系统、多个高度控制单元、多个电磁阻尼器组成。电磁阻尼器由铁芯、线圈、衔铁、换向开关和控制器组成,线圈环绕在铁芯之上,线圈经换向开关与控制器的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相连,电磁阻尼器既是阻尼力的输出执行机构,又是位移和速度的测量装置。本发明特点是,阻尼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时调整,可以提供隔振系统最佳阻尼比(0.2~0.25),过渡过程时间可以提高一倍以上,此外它体积小、非接触控制、控制精度高、可靠性高、寿命长、无污染、对环境适用能力强。使用这种阻尼器,空气弹簧隔振基础隔振性能显著提高,可控性能好。

    一种可分离圆柱度仪基准误差的圆柱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72599C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申请号:CN200510007217.6

    申请日:2005-02-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仪器制造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实时分离主轴空间回转误差、导轨直行运动误差、导轨与回转轴线间平行度误差的圆柱度测量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传感器(1)和传感器(2)、回转工作台(4)、基座(5)、导轨气浮套(6)和立式导轨(7)组成的立式导轨系统,误差分离转台(8),其特征在于误差分离转台(8)置于回转工作台(4)上,被测件(3)置于误差分离转台(8)上,其可分别随回转工作台(4)和误差分离转台(8)回转,传感器(1)和传感器(2)随导轨气浮套(6)沿立式导轨(7)上下运动,且传感器(1)和传感器(2)在被测件(3)的两侧径向对称分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