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垂直磁化空间电磁阵列的重载精密隔微振刚度调控构型

    公开(公告)号:CN11926748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28393.3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基于垂直磁化空间电磁阵列的重载精密隔微振刚度调控构型属于精密隔振技术领域。垂直磁化空间电磁阵列利用由2n+1(n≥1,n∈N+)层沿轴向阵列布置、相邻层间垂直磁化的等截面磁环构成的动磁环阵列与定磁环阵列同轴嵌套构建单边高磁密磁场,实现高负刚度特性;并采用加速度反馈控制算法调控线圈中通电电流的大小与方向,以产生精密可控的励磁磁通,动态调节负刚度值。垂直磁化空间电磁阵列与大型气浮隔微振器并联支撑负载平台,可在变重载下产生局部低动态刚度特性,有效降低隔振固有频率,将隔振频带拓展至近全频域,为超精密光刻机、高分辨卫星相机、超精密机床等尖端仪器设备提供“超静”的工作环境,从而有力推动精密仪器设备精度的跨越式提升。

    一种基于相位调制的空间谱估计双光子显微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14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56790.4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位调制的空间谱估计双光子显微装置与方法属于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领域,是针对现有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存在成像分辨率低的问题所提出。包括飞秒激光器,准直扩束镜,空间光调制器(SLM),准直透镜,中继透镜,管镜,二向色镜,物镜,荧光样品,滤光片,集光透镜和相机。利用空间谱估计与双光子荧光显微结合,利用飞秒激光器发出的短脉冲激光,使荧光物质同时吸收两个光子,发射一个荧光光子,由于对光子密度的要求较高,只有在焦点附近很小区域内被激发,最大限度减少焦外激发;利用SLM产生多焦点照明,提高成像效率;利用时间基向量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去噪,提高图像信噪比;再根据特征值大小将特征向量分为信号特征向量和噪声特征向量,利用两个子空间的正交特性构造出“针状”空间谱峰,最后通过谱峰搜索重构出超分辨图像。可以实现快速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具有更好的光学切片性能和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一种基于振幅调制的空间谱估计晶格照明显微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8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56992.9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一种基于振幅调制的空间谱估计晶格照明显微装置,属于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领域,是针对晶格照明(Lattice SIM)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成像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60nm,然而对于神经突触的信息传递和外泌体调节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的研究要求分辨率优于50nm,Lattice SIM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所提出。包括激光光源,准直扩束镜,反射镜,DMD,准直透镜,中继透镜,管镜,二向色镜,物镜,荧光样品,滤光片,集光透镜和相机。利用DMD生成晶格照明,相机采集低分辨率图像,平均照明图案均匀,可避免因散斑照明不均匀,采样不充分导致的图像失真,且当光子预算相同时,在晶格照明的条件下可以减少无效照明,提高图像的信噪比,最大程度避免光漂白,延长荧光探针的发光时间;再根据特征值大小将特征向量分为信号特征向量和噪声特征向量,利用两个子空间的正交特性构造出“针状”空间谱峰,最后通过谱峰搜索重构出超分辨图像,可以兼顾成像的高时空分辨率。

    一种基于多重信号分类算法的阵列扫描超分辨显微成像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11301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440619.0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重信号分类算法的阵列扫描超分辨显微成像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激光扫描显微成像领域,是针对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技术横向分辨力难以提高、图像采集速率低的问题所提出,本实施例包括激光光源,扩束系统、微透镜阵列、准直透镜、扫描振镜、扫描透镜、管镜、二向色镜、物镜、样品、载物台、收集透镜和CCD相机;利用阵列扫描超分辨显微成像装置获得荧光样品低分辨率图像序列,基于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对低分辨率图像序列进行重构,得到超分辨图像。采用阵列点照明方式与多重信号分类算法相结合,在提高横向成像分辨力的同时具备轴向层析能力,通过阵列扫描方法提高成像速率,可随机闪烁的生物荧光样品成像。

    导向与驱动复合的单端中心励磁圆柱形电磁执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542480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2146.0

    申请日:2022-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向与驱动复合的单端中心励磁圆柱形电磁执行器,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运动部件;电磁驱动部件包括呈圆桶形的下磁轭、设置于下磁轭上侧的呈环形的上磁轭、设置于下磁轭上侧的呈圆柱形的永磁体、设置于永磁体上侧的呈圆柱形的中心磁轭;下磁轭和上磁轭的内侧与永磁体和中心磁轭围合形成运动腔;上磁轭和中心磁轭之间设置有气隙;运动部件包括位于中心磁轭上侧的工作台面,在工作台面靠近中心磁轭的一侧面设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滑动套接于中心磁轭的外侧;线圈骨架的外侧壁缠绕有直流线圈和激励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运动部件装配难度,减小了运动部件自重,有效提高了电磁执行器的装配精度和驱动能力。

    基于智能手机的苹果糖度无损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80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19468.0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苹果糖度无损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机壳和光学设备,其中,装置机壳包括基座、后壳、卡口结构、手机上下挡板及外胀紧套,后壳安装与基座的背面,卡口结构嵌入后壳,且与预设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手机上下挡板安装在基座正面的上方和下方,外胀紧套套在卡口结构外围;光学设备包括光学测头、近红外激光二极管光源及开关组合,光学测头与卡口结构旋合,近红外激光二极管光源安装在光学测头内部,且与开关组合连接。该装置体积小、便携性高,其中,光学测头特殊结构设计,保证手机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即为近红外光漫反射光图像,避免复杂光路设计,在降低装置成本的同时更易保证测量精度。

    基于主动电磁负刚度结构的三自由度隔微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237756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85241.X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基于主动电磁负刚度结构的三自由度隔微振器属于精密隔振技术领域,包括上板、基板以及连接上板和基板的三套主动电磁负刚度结构。主动电磁负刚度结构利用同轴嵌套双磁环结构在垂向实现刚度不可调整的负刚度特性,并利用与双磁环负刚度结构同轴嵌套的通电线圈产生精密可控的励磁磁通,改变动磁环周围的偏置磁场,进而实现负刚度值的调整,适应隔振负载质量及激励频率的变化。偏置磁场由定磁环提供,线圈中只需较小的电流产生励磁磁通对偏置磁场进行调节,而无需持续的高能量输入,系统能耗低;采用双磁环负刚度结构与线圈并联的方式实现可调负刚度特性,系统兼具被动隔振系统的高稳定性以及主动隔振系统的高隔振性能。

    基于负刚度磁弹簧的大承载超低频空气弹簧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34775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05236.3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基于负刚度磁弹簧的大承载超低频空气弹簧隔振器属于精密隔振技术领域,包括双腔室空气弹簧隔振器和负刚度磁弹簧,负刚度磁弹簧同轴嵌套在双腔室空气弹簧隔振器的主气室内,主气室的底部设置环形橡胶垫,主气室与附加气室之间均匀设置2~10个节流孔;负刚度磁弹簧由沿径向磁化的定磁环、关于定磁环的轴向高度中心对称布置的上动磁环与下动磁环同轴嵌套构成,上动磁环与下动磁环沿轴向反向磁化;本发明固有频率低,阻尼系数大,集成度高,能够实现精密仪器设备的低频/超低频隔振效果。

    基于电磁负刚度结构的空气弹簧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173476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05223.6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基于电磁负刚度结构的空气弹簧隔振器属于精密隔振技术领域,包括双腔室空气弹簧隔振器和电磁负刚度结构,电磁负刚度结构同轴嵌套在双腔室空气弹簧隔振器的主气室内,主气室的底部设置环形橡胶垫,主气室与附加气室之间均匀设置2~10个节流孔;电磁负刚度结构由内定磁环、关于内定磁环的轴向高度中心对称布置的上动磁环与下动磁环、外定磁环同轴嵌套构成,上动磁环与下动磁环沿轴向反向磁化,内定磁环与外定磁环的轴向高度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且沿径向反向磁化;本发明固有频率低,阻尼系数大,集成度及稳定性高。

    一种表面荧光增强微型探针二维传感装置、传感方法及探针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2671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0316931.0

    申请日:2018-04-10

    Abstract: 一种表面荧光增强微型探针二维传感装置、传感方法及探针制备方法,属于微尺寸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光纤探针所面临的光耦合效率低,结构复杂的问题。在光纤端面沉积荧光物质,使光纤端面具备自发光出射能力,宽场照明系统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通过透镜聚焦,由CCD探测聚焦光斑的位置,当所述探针在接触物体时带动光纤出射端偏移,导致荧光在CCD上聚焦形成的光斑位置发生偏移,完成传感;所述装置由光纤端面荧光探针、宽场照明装置、夹持器、滤波片、透镜、CCD装配构成;本发明的特点:探针制作方便且满足微型化需求、探测光的强度高且易于探测、分辨力高、整体装置简单且尺寸较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