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车的防爆变频器

    公开(公告)号:CN103475194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20814.6

    申请日:2013-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2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车的防爆变频器,用于易爆矿井环境电机车的驱动控制。通过控制台(1)进行电机车方向及速度控制,在控制单元(2)中配置了能量回馈单元(9),可完成电机车减速过程中的能量回馈给蓄电池,驱动单元(3)和逆变单元(4)均安装在散热片上,散热片上布有散热孔道孔,用于保证驱动单元和逆变单元中大功率器件可靠散热,散热片(7)与外壳(8)密封连接,符合防爆要求的接线盒置于变频器侧面,使电缆接线端子与外部可靠隔离,缓启动单元(5)用于控制上电后电机车缓慢平稳启动,本变频器成本低,散热性好,可靠性高,具有上电后缓启动和失电制动功能。

    一种基于电动缸的保温舱盖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993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011405408.9

    申请日:2020-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动缸的保温舱盖控制系统和方法,属于控制技术领域,解决现有保温舱盖开关盖过程中左右盖可发生碰撞的问题。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其连接的左和右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生成左盖开使能指令、左开盖电动缸电机的正转转速指令和停止指令,计算左开盖电动缸的实时伸出长度,当其大于等于左右盖碰撞位置后,生成右盖开使能指令、右开盖电动缸电机的正转转速指令,计算右开盖电动缸的实时伸出长度;左伺服驱动器基于左开盖电动缸电机的正转转速指令控制左开盖电动缸伸出并上报左光电编码器的绝对圈数;右伺服驱动器基于右开盖电动缸电机的正转转速指令控制右开盖电动缸伸出并上报右光电编码器的绝对圈数。避免开关盖过程中左右盖碰撞。

    一种膝关节内外翻调整矫形器

    公开(公告)号:CN11193889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745895.7

    申请日:2020-07-29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膝关节内外翻调整矫形器,属于矫形器领域,包括:大腿固定杆、大腿膝盖连接杆、剪式丝杠螺母组件、双铰链组件;剪式丝杠螺母组件连接在大腿固定杆和大腿膝盖连接杆之间,用于对大腿固定杆和大腿膝盖连接杆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实现对膝关节冠状面内的角度调整;双铰链组件与大腿膝盖连接杆连接,双铰链组件的铰链上端盖和铰链下端盖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保持连接,包裹双铰链根据人体膝关节运动而运动。通过剪式丝杠螺母组件调节辅助角度,提高了调整精度和调整的可靠性,在矢状面内,采用双铰链组件跟随人体膝关节正常运动,减少了对人体正常步态的干扰,提高了穿戴舒适性。

    一种基于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一体化电动缸

    公开(公告)号:CN11113026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0015482.3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一体化电动缸,属于航空航天的电动缸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动缸无法实现高精度位置闭环控制、无伺服电机故障容错功能,且需要通过负载限制推杆转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体化电动缸由缸体、轴承、定子绕组、转子永磁体、螺母套筒、滚柱丝杠、编码器、编码器安装架、编码器安装轴和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组成;缸体包括壳体、端盖和导向套,端盖和导向套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轴承套设在壳体内,螺母套筒套设在轴承内;螺母套筒与滚柱丝杠连接;壳体与定子绕组连接,转子永磁体设置在螺母套筒的外表面。本发明可实现高精度位置闭环控制,定子绕组互为冗余,无需增加推杆限制丝杠转动。

    一种对流冷却主动热防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26403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11149875.2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流冷却主动热防护结构,属于航天器热防护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防护结构过度依赖材料的热防护性能,结构复杂,成本高和防热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对流冷却主动热防护结构包括表层、中间层、内层,所述中间层靠近表层的部分设有冷却流道。本发明提供的对流冷却主动热防护结构用于航天器重回大气层时的热防护。

    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发射装置机构功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7438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401278.8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发射装置机构功能测试系统,属于发射装置测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装置机柜体积大、电缆数量多、重量重、携带不方便或手动测试操作繁琐、容易短路、测试不方便的问题。包括:上位机、嵌入式控制器、机构控制盒、电源、发射装置机构;上位机与嵌入式控制器通过通讯电缆连接;嵌入式控制器与机构控制盒通过电缆连接;机构控制盒与发射装置机构通过电缆连接。该系统采用嵌入式控制器,具备体积小、功能强、重量轻的特点,可以容易的安装在发射装置上,提高了测试系统的适用性;同时,将电缆集成到了发射装置上,大大减少了检测系统的重量和体积,节约了测试时间,测试简单方便。

    一种基于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一体化电动缸

    公开(公告)号:CN11113026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15482.3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一体化电动缸,属于航空航天的电动缸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动缸无法实现高精度位置闭环控制、无伺服电机故障容错功能,且需要通过负载限制推杆转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体化电动缸由缸体、轴承、定子绕组、转子永磁体、螺母套筒、滚柱丝杠、编码器、编码器安装架、编码器安装轴和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组成;缸体包括壳体、端盖和导向套,端盖和导向套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轴承套设在壳体内,螺母套筒套设在轴承内;螺母套筒与滚柱丝杠连接;壳体与定子绕组连接,转子永磁体设置在螺母套筒的外表面。本发明可实现高精度位置闭环控制,定子绕组互为冗余,无需增加推杆限制丝杠转动。

    一种保温舱盖电磁锁和开盖电动缸互锁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3987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38403.5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舱盖电磁锁和开盖电动缸互锁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互锁控制领域,解决了现有手动断电操作繁琐或软件互锁不可靠的问题。包括:电源,与上位机、伺服驱动器直接相连,并通过电磁继电器常闭触点与保温舱盖电磁锁相连;上位机,用于向伺服驱动器发送开盖/关盖指令;伺服驱动器,与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端、开盖电动缸分别相连,用于控制电磁继电器常闭触点的接通,调节开盖电动缸的工作状态。本系统在硬件上保证了保温舱盖电磁锁吸合/断开,通过伺服驱动器直接控制开盖电动缸,在需要发射时确保先将保温舱盖电磁锁解锁,再控制保温舱盖开盖电动缸开盖;同时只需要一个继电器即可实现互锁控制,节约成本,且稳定性高。

    一种矩形支腿盘机构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822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426654.6

    申请日:2020-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矩形支腿盘机构,属于工程车辆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矩形腿盘在水平方向转动会影响车辆通过性的问题。本发明的矩形支腿盘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摆动组件和腿盘,驱动组件与腿盘通过摆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腿盘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摆动组件能够带动腿盘在竖直方向上下摆动,且摆动组件能够阻止腿盘在水平方向转动。本发明通过在球头件与球窝件之间设置滑球,能够有效阻止腿盘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同时又保留了腿盘在竖直方向的摆动性;滑球能够保证腿盘的长边始终位于车体纵向方向上,不会发生腿盘的长边转动至车体横向方向,从而不会发生因腿盘转动增加车辆宽度,进而避免矩形腿盘影响车辆通过性。

    基于安时校正的扩展卡尔曼滤波锂电池SOC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4838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468656.6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安时校正的扩展卡尔曼滤波锂电池SOC估算方法,属于锂电池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估算过程中参数偏差引起SOC估算误差明显,特别是在低SOC段估算精度低的问题。包括:建立一阶戴维南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带有遗传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电路模型中的参数,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算法迭代估算过程中,基于前一时刻SOC最终估计值计算当前时刻的SOC安时法估计值,基于当前时刻SOC最优估计值计算安时校正系数,再根据安时校正系数将当前时刻的SOC最优估计值与SOC安时法估计值加权计算出当前时刻的SOC最终估计值,带入下一时刻的估算。实现了随着SOC的减小逐渐增加校正力度,减小了模型参数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全SOC段的估算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