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酸修饰去甲斑蝥素隐形泡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63388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205438.9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酸修饰去甲斑蝥素隐形泡囊及其制备方法。该泡囊是以泊洛沙姆407-胆固醇化合物和叶酸-聚合物作为主要载体材料,包载去甲斑蝥素后得到表面亲水并有叶酸修饰的隐形泡囊,其不含游离胆固醇。该泡囊的包封率为(52.30±2.16)%,平均粒径为(100.87±0.23)nm,zeta电位为-25.96mV,体外释药显著缓慢于原料药,在模拟正常组织pH7.4环境中的释放t1/2是在模拟肿瘤细胞pH5.0环境中的1.98倍,缓释作用显著并有利于在靶细胞内释放。而且,该泡囊可显著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摄药量,在分子水平产生对肿瘤细胞的主动靶向作用,从而改善了药物功效,有利于高效低毒治疗癌症。

    一种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2803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141128.5

    申请日:2013-04-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泡囊凝胶剂是由咪喹莫特与Brij、Span、Poloxamer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自组装制成泡囊混悬液后,再与卡波姆、聚维酮的混合凝胶基质制成凝胶剂。通过皮肤局部应用,治疗外生殖器疣、光化性角化病、皮肤基底癌和黑色素瘤等疾病。在卡波姆凝胶基质中加入聚维酮,可使体外释药量提高42.1%,有利于增加药物进入皮肤发挥作用。本发明可使药物24h皮内滞留量显著增加,是市售乳膏的2.1倍,同时使透过皮肤的药量减少48.7%。仅需要市售乳膏一半的药量,即可达到等量的皮内滞留量,能显著提高用药局部药物作用的有效性,大大减少进入体内的药量,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叶酸修饰顺铂靶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2132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025807.1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叶酸修饰顺铂靶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给药系统,是由抗肿瘤药物顺铂与自制叶酸-聚合物修饰物、自制亲水性聚合物-胆固醇、胆固醇等通过自组装方式制备得到的注射液或冻干品。该给药系统的包封率为(61.24±1.28)%,可使体外释药t1/2由原料药的0.40h增加至5.97h,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对癌细胞IC50该给药系统为8.66μg/ml,显著低于各阳性对照组IC5014.13~23.05μg/ml,更远低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制剂IC50135.55μg/ml)。充分说明该给药系统改善了药物的功效,同时具有缓释、表面亲水等长循环微粒特性,以及分子水平的高度癌细胞主动靶向性,大大增强了药物的抗癌活性,且有利于减少对叶酸受体低表达的正常细胞的毒性,从而发挥高效低毒治疗癌症的作用。

    偶联吲哚菁绿和奥沙利铂的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3290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88446.3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偶联吲哚菁绿和奥沙利铂的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与应用,采用新工艺并由生物矿化方法,成功制得共偶联吲哚菁绿、奥沙利铂白蛋白纳米粒(OXP‑ICG NPs)。本发明纳米粒的制备条件温和,简单易行。经过制剂学相关表征,纳米粒符合被动靶向给药系统要求。细胞试验中,MTT试验,化疗‑光疗结合的纳米粒OXP‑ICG NPs,对CT26结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的:1)抑瘤作用(IC50由12.23~28.56降为4.77);2)抗肿瘤协同作用(协同指数0.56);可增加1.45倍肿瘤细胞对OXP的吞噬量,并增加94.33%的细胞凋亡;从而证实了OXP‑ICG NPs高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化疗‑光疗的协同治疗效果;并且新制备工艺提升了中间体制备水平。

    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9486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16197.1

    申请日:2020-1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硬脂酸、凡士林、羊毛脂、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加热混合,得到油相;将甘油、三乙醇胺熔融混合,得到水相;将水相、油相、黄芩浸膏、荔枝草浸膏混合,加水定容,混合均匀,即得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痤疮治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治疗周期长及致病菌产生耐药等问题,选用新型外用制剂乳膏剂制成中药乳膏剂,具有对于皮肤附着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可有效促进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到达作用部位发挥疗效,不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剂量,保证疗效,而且可避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刺激性问题,使用方便、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