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8162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380059310.4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46 , B60H1/00328 , B60H1/00335 , F25B39/04 , F28D1/0426 , F28D1/05391 , F28F9/001 , F28F9/0224 , F28F9/0251 , F28F9/0278 , F28F27/02 , F28F2009/004 , F28F2215/02 , F28F2270/00
Abstract: 在构成为能够在三种流体间进行热交换的复合型的热交换器中,在冷媒用管(12a)及冷却水用管(43a)的周围形成供外部气体流通的外部气体通路(70a),在外部气体通路(70a)中配置有促进冷媒与外部气体的热交换以及冷却水与外部气体的热交换的外部翅片(70b)。外部翅片(70b)具有将冷媒用管(12a)彼此热连接的冷媒侧热连接部(71b)和将冷媒用管(12a)与冷却水用管(43a)热连接的冷却水侧热连接部(72b)。在由形成冷媒流动的最下游侧的通道即最终通道的最下游侧冷媒用管(121a)构成的第一芯部(701)中,冷媒侧热连接部(71b)的个数比冷却水侧热连接部(72b)的个数多。由此,抑制作为热交换器整体的热交换性能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40815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480041612.3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3 , B60H1/00485 , B60K11/02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阀芯(211)、第二阀芯(212)、第三阀芯(221)和第四阀芯(222)。第一阀芯(21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一泵(11)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二阀芯(21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二泵(12)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三阀芯(22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一泵(11)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第四阀芯(22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二泵(12)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3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2626.3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342 , B60H1/004 , B60H1/00485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57 , F25B1/00 , F25B40/00 , F25B41/06
Abstract: 具备:低温侧泵(11),该低温侧泵(11)吸入并排出低温侧热介质;压缩机(21),该压缩机(21)吸入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压缩后排出;散热器(15),该散热器(15)使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放热;减压装置(23c),该减压装置(23c)使在散热器(15)内放热的高压制冷剂减压;内部热交换器(24),该内部热交换器(24)使从散热器(15)流出的高压制冷剂与从热介质冷却器(14)流出的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低压制冷剂温度感温部(23a),该低压制冷剂温度感温部(23a)对与在内部热交换器(24)被热交换的低压制冷剂的温度相关联的温度进行检测或感知;以及过热度控制部(23b),该过热度控制部(23b)基于低压制冷剂温度感温部(23a)检测或感知到的温度,对在内部热交换器(24)被热交换的低压制冷剂的过热度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88489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380068350.5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加藤吉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12 , B60H1/00328 , B60H1/00335 , F28D1/0435 , F28D1/05391 , F28F1/126 , F28F1/16 , F28F9/0224 , F28F9/0278 , F28F2215/02 , F28F221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中,在冷媒用管(16a)及冷却水用管(43a)中的相邻的管(16a、43a)之间设置有供外部空气流通的外部空气用通路(70a),在外部空气用通路(70a)中配置有外翅片(50),其与冷媒用管(16a)及冷却水用管(43a)中的至少一方接合来促进各个流体之间的热移动。就与冷媒用管(16a)及冷却水用管(43a)这双方接合的外翅片(50)而言,由于冷媒用管(16a)的在外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与冷却水用管(43a)的在外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从而该外翅片(50)与冷媒用管(16a)接合的接合面积和该外翅片(50)与冷却水用管(43a)接合的接合面积不同。由此能够细微地调整三种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95900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280059295.9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08 , B60H1/00328 , B60H1/00342 , B60H1/00921 , B60H1/3213 , F28D1/0435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5 , F28D2021/0091 , F28F9/0204 , F28F9/0278 , F28F9/262 , F28F2265/16
Abstract: 在一种热交换器中,致冷剂侧总箱(62)和冷却剂侧总箱(72)包括板联管部件(621,721)、连通中间板部件(622,722)、封闭中间板部件(623,723)和箱联管部件(624,724),所述致冷剂侧总箱和冷却剂侧总箱与致冷剂管(61)和冷却剂管(71)连接。连通中间板部件(622,722)包括致冷剂和冷却剂分别流过的第一流体连通孔和第二流体连通孔。在这种情形中,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调节管(61,71)和总箱(62,72)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状态,在所述结构中第一流体连通孔和第二流体连通孔的一部分被封闭中间板部件(623,723)封闭。被构造成在三种类型的流体之间实现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生产率能够被充分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59004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280058805.0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加藤吉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66 , B60H1/00328 , B60H1/00342 , F28D1/0435 , F28D1/05391 , F28F9/0214 , F28F9/0246 , F28F9/0278 , F28F2009/0287
Abstract: 在一种热交换器中,总箱部的板部件包括第一流体连通通道和第二流体连通通道,第一箱空间(77)通过第一流体连通通道与第一管(16a)连通,第二箱空间(76)通过第二流体连通通道与第二管(43a)连通。的上游第一管组(16b)和下游第一管组(16c)中的具有较大的第一流体压力损失的一个管组构成较高压力损失第一管组(16b),具有较小的第一流体压力损失的另一个第一管组构成较低压力损失第一管组(16c)。较高压力损失第一管组(16b)和第一箱空间(77)之间的流道阻力小于较低压力损失第一管组(16c)和第一箱空间(77)之间的流道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95900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80058792.7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加藤吉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08 , B60H1/00328 , B60H1/00921 , F28D1/0246 , F28D1/0452 , F28D1/05391 , F28F9/0278
Abstract: 在一种热交换器中,形成与第二管(43a)连通的第二流体流动空间(162c,752e),以与形成收集或者分配致冷剂(第一流体)的第一箱空间(163a,163b)的箱单元(16c)内的第一箱空间(163a,163b)分开。箱单元(16c)由在第二流体流动空间(162c,752e)中流动的冷却剂(第二流体)除霜,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高于在第一箱空间(163a,163b)中流动的致冷剂。利用所述结构,来自第二流体的热量被有效地传递到很可能结霜的一部分箱单元(16c),所述第二流体在被包括在箱单元(16c)中的第二流体流动空间(162c,752e)中流动。结果,能够促进箱单元(16c)的除霜。
-
公开(公告)号:CN10505134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480016600.5
申请日:2014-03-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20 , B60H1/00278 , B60H1/00885 , B60H1/22 , B60H2001/00307 , B60K6/22 , B60K11/02 , B60W10/30 , B60W20/00 , F01P2060/045 , F01P2060/08 , Y02T10/6269
Abstract: 具备使由第1泵(11)及第2泵(12)吸入、排出的第1热介质与在发动机冷却回路(40)循环的第2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第1切换阀(19)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从第1泵(11)排出的热介质流入的情况与从第2泵(12)排出的第1热介质流入的情况,第2切换阀(20)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第1热介质流向第1泵(11)的情况与热介质流向第2泵(12)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33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80020616.9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27/003 , F16K11/165 , F16K11/22 , F16K31/04 , F16K31/041 , F16K31/523 , F16K31/53 , F16K31/535 , Y10T137/87249
Abstract: 一种流动通路切换单元包括并排地设置的多个回转阀部件(1、2、3)。回转阀部件(1、2、3)包括:壳体(6、侧壁(11、12)、外周壁(13)、第一流体口(4L,4R,4L1,4R1,4L2,4R2)、第二流体口(5,5L1,5R1,5L2,5R2)、回转轴(9)以及阀调元件(8,80a,80b)。使第一流体口(4L,4R,4L1,4R1,4L2,4R2)和第二流体口(5,5L1,5R1,5L2,5R2)选择性地彼此连通的流动通路通过所述阀调元件的转动而形成。所述流动通路切换单元包括驱动机构(21),其使得所述阀调元件(8,80a,80b)驱动相应的预定转角。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单一驱动源(22),以及将所述单一驱动源的转动动力分别传递到所述多个阀部件的动力传递构件(23-25,31-34,31a-33a,61,91-97)。所述驱动源的转动动力被传递到所述阀部件的每个回转轴(9)以将所述阀调元件驱动到一个位置,所述阀调元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流体口的位置在所述多个回转阀部件中彼此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3282735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80063418.1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加藤吉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21 , B60H1/3227 , F25B5/04 , F25B6/04 , F25B39/04 , F25B2400/0409 , F25B2400/0411 , F28D1/05366 , F28D1/05391 , F28D2001/0266 , F28F1/00
Abstract: 一种用于热泵循环的制冷剂散热器(12),包括多个管道(121)。管道(121)布置成满足下面的关系式:Re≥A×X6+B×X5+C×X4+D×X3+E×X2+F×X+G其中,θ是由流过所述管道(121)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倾斜角(°);X为预定位置处的所述制冷剂的干燥度,其中在所述预定位置处流过所述管道(121)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制冷剂;以及Re是根据流过所述管道(121)的制冷剂的平均流速(m/S)确定的所述预定位置处的所述制冷剂的雷诺数。A至G由θ的函数表示,其抑制相应管道(121)中的制冷剂的不均匀的压力损失,以减小制冷剂散热器中被吹送的空气的温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