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0815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480041612.3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3 , B60H1/00485 , B60K11/02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阀芯(211)、第二阀芯(212)、第三阀芯(221)和第四阀芯(222)。第一阀芯(21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一泵(11)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二阀芯(21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二泵(12)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三阀芯(22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一泵(11)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第四阀芯(22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二泵(12)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3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2626.3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342 , B60H1/004 , B60H1/00485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57 , F25B1/00 , F25B40/00 , F25B41/06
Abstract: 具备:低温侧泵(11),该低温侧泵(11)吸入并排出低温侧热介质;压缩机(21),该压缩机(21)吸入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压缩后排出;散热器(15),该散热器(15)使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放热;减压装置(23c),该减压装置(23c)使在散热器(15)内放热的高压制冷剂减压;内部热交换器(24),该内部热交换器(24)使从散热器(15)流出的高压制冷剂与从热介质冷却器(14)流出的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低压制冷剂温度感温部(23a),该低压制冷剂温度感温部(23a)对与在内部热交换器(24)被热交换的低压制冷剂的温度相关联的温度进行检测或感知;以及过热度控制部(23b),该过热度控制部(23b)基于低压制冷剂温度感温部(23a)检测或感知到的温度,对在内部热交换器(24)被热交换的低压制冷剂的过热度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5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1329.5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00 , B60H1/00007 , B60H1/00278 , B60H1/00899 , B60H2001/00307 ,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11/1862 , B60L11/1875 , B60L2240/34 , B60L2240/36 , B60L2240/445 , B60L2240/545 , B60W10/06 , B60W10/30 , B60W2710/246 , F01P3/20 , F01P5/10 , F01P9/06 , F01P2005/105 , F01P2037/02 , F01P2050/24 , F01P2060/08 , F01P2060/18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10S903/903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70)在有需要对电池及发动机(61)双方进行暖机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切换阀(21)及第二切换阀(22)成为电池暖机状态,该电池暖机状态为热介质在电池调温用热交换器(20)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之间循环,且热介质不在冷却水冷却水热交换器(18)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之间循环的状态。另外,在电池暖机状态下,在电池的温度(Tb)超过电池暖机目标温度(Tbo)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控制第一切换阀(21)及第二切换阀(22)成为发动机暖机状态,该发动机暖机状态为热介质在冷却水冷却水热交换器(18)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之间循环,且热介质不在电池调温用热交换器(20)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之间循环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05134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480016600.5
申请日:2014-03-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20 , B60H1/00278 , B60H1/00885 , B60H1/22 , B60H2001/00307 , B60K6/22 , B60K11/02 , B60W10/30 , B60W20/00 , F01P2060/045 , F01P2060/08 , Y02T10/6269
Abstract: 具备使由第1泵(11)及第2泵(12)吸入、排出的第1热介质与在发动机冷却回路(40)循环的第2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第1切换阀(19)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从第1泵(11)排出的热介质流入的情况与从第2泵(12)排出的第1热介质流入的情况,第2切换阀(20)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第1热介质流向第1泵(11)的情况与热介质流向第2泵(12)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33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80020616.9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27/003 , F16K11/165 , F16K11/22 , F16K31/04 , F16K31/041 , F16K31/523 , F16K31/53 , F16K31/535 , Y10T137/87249
Abstract: 一种流动通路切换单元包括并排地设置的多个回转阀部件(1、2、3)。回转阀部件(1、2、3)包括:壳体(6、侧壁(11、12)、外周壁(13)、第一流体口(4L,4R,4L1,4R1,4L2,4R2)、第二流体口(5,5L1,5R1,5L2,5R2)、回转轴(9)以及阀调元件(8,80a,80b)。使第一流体口(4L,4R,4L1,4R1,4L2,4R2)和第二流体口(5,5L1,5R1,5L2,5R2)选择性地彼此连通的流动通路通过所述阀调元件的转动而形成。所述流动通路切换单元包括驱动机构(21),其使得所述阀调元件(8,80a,80b)驱动相应的预定转角。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单一驱动源(22),以及将所述单一驱动源的转动动力分别传递到所述多个阀部件的动力传递构件(23-25,31-34,31a-33a,61,91-97)。所述驱动源的转动动力被传递到所述阀部件的每个回转轴(9)以将所述阀调元件驱动到一个位置,所述阀调元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流体口的位置在所述多个回转阀部件中彼此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7923304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680050808.8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热介质回路(11)、热源部(23)和设备(24)。在热介质回路中,冷却发动机(21)的热介质进行循环。热源部加热热介质。当流入设备的热介质为规定温度(To)以上时,设备能够发挥功能并且加热热介质。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由此,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因此能够提前预热发动机。
-
公开(公告)号:CN108699943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2613.9
申请日:2017-01-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28 , B60H1/00 , B60H1/08 , B60K11/04 , F01P3/20 , F01P7/16 , F01P11/029 , F01P11/06 , F01P2011/06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有多个热介质回路(11、12、13、14)、储存罐(47)以及连通部(51A、51B、51C、51D、52A、52B、52C、52D、41、42、43、44、45)。在多个热介质回路的内部,热介质彼此独立地循环。储存罐对混入到热介质中的气泡进行分离。连通部使储存罐与多个热介质回路中的任意的热介质回路连通。由此,在具有多个热介质回路的车辆用热管理装置中,抑制在由储存罐进行排气时产生热损失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923304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50808.8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热介质回路(11)、热源部(23)和设备(24)。在热介质回路中,冷却发动机(21)的热介质进行循环。热源部加热热介质。当流入设备的热介质为规定温度(To)以上时,设备能够发挥功能并且加热热介质。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由此,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因此能够提前预热发动机。
-
公开(公告)号:CN10591671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80073120.2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3 , B60H1/00278 , B60H1/00385 , B60H1/00428 , B60H1/0075 , B60H1/00785 , B60H1/00807 , B60H1/00899 , B60H1/143 , B60H1/3213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49 , B60H2001/00957 , B60H2001/3245 , B60H2001/325 , B60H2001/3255 , B60K11/02 , B60L1/003 , B60L3/0023 , B60L2240/36 , B60L2270/4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切换部(21、22),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13)、发动机用热传递部(18)及逆变器(19)等发热设备各自在如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热介质在与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14)之间循环的状态;热介质在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之间循环的状态;流量调整部(21、22),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13)及发动机用热传递部(18)各自调整热介质的流量;空调请求部(88),进行由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冷却送风空气的冷却请求及由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17)加热送风空气的加热请求;控制装置(70),基于有无来自空调请求部(88)的冷却请求及有无来自空调请求部(88)的加热请求,来控制切换部(21、22)、压缩机(32)及流量调整部(21、22)中的至少一个的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505134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480016600.5
申请日:2014-03-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20 , B60H1/00278 , B60H1/00885 , B60H1/22 , B60H2001/00307 , B60K6/22 , B60K11/02 , B60W10/30 , B60W20/00 , F01P2060/045 , F01P2060/08 , Y02T10/6269
Abstract: 具备使由第1泵(11)及第2泵(12)吸入、排出的第1热介质与在发动机冷却回路(40)循环的第2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第1切换阀(19)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从第1泵(11)排出的热介质流入的情况与从第2泵(12)排出的第1热介质流入的情况,第2切换阀(20)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第1热介质流向第1泵(11)的情况与热介质流向第2泵(12)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