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5127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314659.4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双掺彩色超高性能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100份、硅灰5.84~35.3份、矿物掺合料8.08~100份、细集料105.16~258.83份、减水剂1~3份、颜料10~20份、水19.86~47.06份,还包括体积掺量0.8%~1.2%的钢纤维和0.05%~0.2%的玄武岩纤维。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1)干料拌合:将水泥、硅灰、矿物掺合料、细集料、固体减水剂及颜料按重量比称取后混合并拌匀;(2)加水拌合:待干料混匀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水加入干料中,拌匀;(3)加入纤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钢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搅拌均匀至混合物稳定,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17923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59206.5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2/06 , E01B2/00 , C04B18/10 , C04B14/10 , C04B103/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路基硫酸盐侵蚀病害整治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0.2~10份保水剂和100份水,且充入有饱和量60~100%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水剂为吸水树脂、稻壳灰、膨胀页岩、浮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采用本发明的添加剂,对于已经发生硫酸盐侵蚀上拱病害的部位,可以通过清除导致病害的膨胀产物的方式阻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尚未发生硫酸盐侵蚀上拱病害的部位,可以通过清除生成膨胀产物的反应物的方式从源头上阻断发生病害的可能;无需挖除发生病害的路基段落,显著降低整治病害带来的资金、时间和社会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65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875703.8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旷文涛 , 杨昌宇 , 王秋 , 朱小兵 , 李正川 , 刘贵应 , 刘保林 , 周定祥 , 肖强 , 曹林卫 , 刘乐川 , 吴伟 , 姜波 , 安柯 , 汪振伟 , 汪伟松 , 李海军 , 杨宝 , 田攀 , 林亮 , 薛护国 , 冉俊元 , 邓晓佳 , 邹锐萍 , 黄启淑 , 刘旭 , 蒲松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初支结构计算模型,具体为:竖向荷载采取上部土体重力及地表荷载的合力,分别计算拱顶、拱腰以及最大开挖宽度边墙位置的这三个特征点的竖向荷载;计算拱顶、仰拱底的水平荷载;对初期支护采用梁单元模拟,采用线弹簧模拟初期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结构计算时,采用温克尔地基模型,假定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s成正比,即p=k·s,k为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对边墙采用拉压弹簧模拟,其受拉与受压弹性抗力系数均等于k;对仰拱采用仅受压弹簧模拟,其受压弹性抗力系数等于k;拱部不考虑弹簧。本发明可用于指导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浅埋暗挖隧道支护设计,能够有效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8924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879038.X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旷文涛 , 杨昌宇 , 刘保林 , 朱小兵 , 李正川 , 刘贵应 , 周定祥 , 肖强 , 曹林卫 , 刘乐川 , 吴伟 , 王秋 , 姜波 , 安柯 , 汪振伟 , 汪伟松 , 李海军 , 杨宝 , 田攀 , 薛护国 , 林亮 , 冉俊元 , 邓晓佳 , 邹锐萍 , 黄启淑 , 刘旭 , 蒲松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二衬设计方法,该方法为:计算拱顶、拱腰以及最大开挖宽度边墙位置的这三个特征点的竖向荷载;计算拱顶与仰拱底的水平荷载;假定二衬设计参数,建立荷载结构模型,采用100%荷载相应组合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采用70%荷载相应组合对所述荷载结构模型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判断二衬设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合理性,如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合理性存在问题,则调整二衬设计参数,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得到使二衬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合理的设计参数。本方法为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二衬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222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73739.X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路基内部温湿度检测设备及其安装、检测方法,其包括检测壳体,所述检测壳体内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水平滑槽,该水平滑槽上设置有可水平抽拉的支撑板,该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检测设备,并在所述检测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检测设备的探头相正对的测量孔,所述检测壳体底部还设置有可将所述测量孔遮掩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检测壳体水平滑动设置。通过检测壳体及其内结构对整个检测设备进行安装保护及数据测量保护,同时利用支撑板与水平滑槽配合安装,实现检测设备对路基内温湿度测量的准确度调试,最终实现本装置的测量数据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01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760957.6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维护的棚洞结构,包括内侧柱、外侧柱、内侧纵梁、外侧纵梁、横梁、以及顶板;顶板完全覆盖危岩落石发育段并延伸至危岩落石不发育段,危岩落石不发育段设置有爬梯,顶板对应爬梯处具有维修口,维修口处设置有盖板;爬梯为可收折的结构,爬梯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远离爬梯的一端与爬梯墙转动连接。本发明在危岩落石不发育段设置爬梯,方便人员进行维修,而且爬梯可收折,需要维修时,展开爬梯,使爬梯倾斜的倚靠在爬梯墙上,便于维修人员爬爬梯,平时将爬梯收折起来,减小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7655.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大跨隧道扩挖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隧道扩挖施工方法存在施工风险大的问题。本复杂地质条件大跨隧道扩挖施工方法,包括利用既有隧道支护,施作超前支护;分区域开挖,并施作开挖区域的初期支护和临时钢架结构,在开挖区域周边形成受力条件较好的封闭结构;扩挖隧道开挖完成后,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根据监控量测情况,待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依次拆除临时钢架结构和破除既有隧道支护;在初期支护的内侧铺设防水板,浇筑扩挖隧道二衬结构等步骤。充分利用既有隧道支护的支护能力,在扩挖隧道初期支护闭合成环且变形稳定后才拆除既有隧道支护,施工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0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60957.6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维护的棚洞结构,包括内侧柱、外侧柱、内侧纵梁、外侧纵梁、横梁、以及顶板;顶板完全覆盖危岩落石发育段并延伸至危岩落石不发育段,危岩落石不发育段设置有爬梯,顶板对应爬梯处具有维修口,维修口处设置有盖板;爬梯为可收折的结构,爬梯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远离爬梯的一端与爬梯墙转动连接。本发明在危岩落石不发育段设置爬梯,方便人员进行维修,而且爬梯可收折,需要维修时,展开爬梯,使爬梯倾斜的倚靠在爬梯墙上,便于维修人员爬爬梯,平时将爬梯收折起来,减小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220167945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0983101.X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道防灾救援通道的预制排水衬砌结构,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辅助坑道内常出现渗漏水情况的问题。它包括呈筒状且沿辅助坑道长度方向延伸的衬砌本体,衬砌本体内设有若干环绕辅助坑道设置的排水孔,若干排水孔沿辅助坑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排水孔的侧部和顶部处均设有向外贯通衬砌本体设置的引水孔,引水孔的内端和与之对应的排水孔连通,衬砌本体的底部设有与若干排水孔连通的集水沟。预制排水衬砌结构在地下水来袭时发挥强效排水作用,即地下水通过引水管流入排水盲管,最后汇入集水沟,同时可通过检修井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疏通维护,有效解决或者缓解衬砌水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9450485U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22596565.3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蜀禹通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正川 , 冯韬 , 刘贵应 , 周定祥 , 才广 , 张万斌 , 朱小兵 , 汪伟松 , 刘亦文 , 曹林卫 , 雷啸 , 刘保林 , 邓晓佳 , 刘长毅 , 旷文涛 , 曾正林
IPC: E01F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高承载抗变形地下排水结构,其包括多个高强度支管、高强度主管、多个刚性接头、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设置在高强度主管端部的第一管堵;其中高强度主管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刚性接头,每个刚性接头上均倾斜连接两个高强度支管,每两个相邻间隔的刚性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高强度支管上设置有加强组件,本公开通过设置高强度排水管、刚性接头、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管堵,来实现解决了在渣场中排水时排水结构承载力低、不抗变形的弊端;可以满足50米以上任意不均匀堆高荷载要求和渣场暴雨降雨排水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