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4393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1810402046.4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上下层重叠隧道内基于组合式台阶仰拱的工法,施工过程中,先开挖下层隧道并施作其初期支护,后在“组合式台阶仰拱”支撑下施工上部隧道,待上下层隧道均初支完成并沉降稳定后,施作上下层隧道二衬;还提供了一种上下层重叠隧道内的组合式台阶仰拱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组合式台阶仰拱工法,其避免了隧道开挖对二衬的影响,结构受力大大改善;降低了对二衬的保护措施费用,同时下层隧道二衬结构由于受力改善可进一步地优化;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台阶仰拱,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29433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72017.X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向板式盲沟,属于隧道工程排水技术领域,包括盲沟本体,该盲沟本体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腔,该凹腔的上端敞口,在所述凹腔内分布有多个凸壳,该凸壳为实心结构,且所述凸壳的高度与所述凹腔的深度相同,在所述凹腔的两侧壁上分布有进水孔,该进水孔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凹腔的两侧壁上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自黏边带,在所述凹腔的上端敞口处设无纺布,该无纺布与对应侧的所述自黏边带预制为整体。本发明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管式盲沟,对隧道初期支护支撑效果较好,对隧道初支护表面平整度要求相对较低,且板式盲沟安装不会占用二次衬砌空间,二衬浇筑质量、止水带施作效果均较好,施工也更为方便,排水效果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657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10875703.8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旷文涛 , 杨昌宇 , 王秋 , 朱小兵 , 李正川 , 刘贵应 , 刘保林 , 周定祥 , 肖强 , 曹林卫 , 刘乐川 , 吴伟 , 姜波 , 安柯 , 汪振伟 , 汪伟松 , 李海军 , 杨宝 , 田攀 , 林亮 , 薛护国 , 冉俊元 , 邓晓佳 , 邹锐萍 , 黄启淑 , 刘旭 , 蒲松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初支结构计算模型,具体为:竖向荷载采取上部土体重力及地表荷载的合力,分别计算拱顶、拱腰以及最大开挖宽度边墙位置的这三个特征点的竖向荷载;计算拱顶、仰拱底的水平荷载;对初期支护采用梁单元模拟,采用线弹簧模拟初期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结构计算时,采用温克尔地基模型,假定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s成正比,即p=k·s,k为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对边墙采用拉压弹簧模拟,其受拉与受压弹性抗力系数均等于k;对仰拱采用仅受压弹簧模拟,其受压弹性抗力系数等于k;拱部不考虑弹簧。本发明可用于指导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浅埋暗挖隧道支护设计,能够有效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88228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367648.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近既有线边坡路堑的施工方法,属于路基施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临近既有线边坡开挖采取断道施工,对交通影响很大的问题。本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既有线边坡上设置坡脚防护排架和边坡防护排架,清理既有线边坡上的危石;自上而下横向台阶分层开挖,不断调整边坡防护排架位置,分层预留纵向延伸的隔墙,主要在隔墙内进行土石开挖;每级边坡开挖完后及时支护,最后拆除坡脚防护排架和边坡防护排架。本发明无需断道施工,利于既有线的运营组织,同时有效的控制边坡的变形,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风险,在临近既有线高边坡路堑开挖施工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3895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34093.0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埋明挖隧道的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浅埋明挖隧道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本浅埋明挖隧道的支护结构,包括若干位于隧道一侧的第一围护桩、设于第一围护桩顶部的第一冠梁、若干位于隧道另一侧的第二围护桩、设于第二围护桩顶部的第二冠梁以及顶板,第一围护桩与第二围护桩之间设有二次衬砌结构。本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当门型框架完成后,上方城市道路即可恢复正常通行,极大的减小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明挖隧道岩土体开挖及物料输送均在门型框架下进行,水平向施工,施工工效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64393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02046.4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上下层重叠隧道内基于组合式台阶仰拱的工法,施工过程中,先开挖下层隧道并施作其初期支护,后在“组合式台阶仰拱”支撑下施工上部隧道,待上下层隧道均初支完成并沉降稳定后,施作上下层隧道二衬;还提供了一种上下层重叠隧道内的组合式台阶仰拱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组合式台阶仰拱工法,其避免了隧道开挖对二衬的影响,结构受力大大改善;降低了对二衬的保护措施费用,同时下层隧道二衬结构由于受力改善可进一步地优化;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台阶仰拱,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9005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910350957.1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变形缝中埋止水带承受水压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测试变形缝中埋止水带承受水压的实验方法在加压时止水带接缝会率先发生破坏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衬砌和由矩形止水带围成的具有接缝的止水环,止水环居中设于衬砌内,止水环的轴向长度小于衬砌的高度,衬砌高度的1/2处设有由止水环外侧径向向外延伸的变形缝,止水环的接缝位于远离变形缝的一侧,止水环的内部设有用于对止水环远离接缝的一侧进行加压的加压组件,加压组件与变形缝相对设置。本发明能有效防止止水带薄弱点率先发生破坏,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效果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39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011408822.5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建立评价区域的地下空间三维体素坐标系∑0,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中查得坐标系∑0的原点在坐标系∑1的坐标,建立坐标系∑0和坐标系∑1仿射变换关系;建立二维地表栅格坐标系∑s,在评价区域内形成栅格集合G,记栅格g(x,y)∈G,其地下空间体素构成集合Vxy;基于g(x,y)建立数据结构T(x,y,I)用以描述地下空间体素集合Vxy各评价指标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敏感性分类,分为一般指标和敏感指标;对所述一般指标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一般指标的评价值;提高评价值过低或极高的指标的权重,调整得到该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该值划分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等级,本方法实现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三维精细化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8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073339.X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凸式仰拱隧道结构,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隧道均采用凹式仰拱结构的问题。本凸式仰拱隧道结构,包括两个分别位于隧道两侧的边墙、位于隧道上部的拱部和位于隧道下部的结构层,边墙的上端与拱部相连,结构层的侧边分别与边墙连接,两个边墙之间连接有位于结构层下方的仰拱,仰拱呈拱形且中间高两边低,仰拱与结构层之间设有填充层。采用凸式仰拱结构后,能降低工程投资,保证仰拱砼浇筑质量,优化隧道结构沉降变形能力,提升隧道仰拱运营期间可维护性,使隧道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54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61315.8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拱形棚洞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棚洞结构存在棚洞施工期间安全风险大、对道路交通影响大、棚洞结构受力性能和抗冲击能力较差、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它包括第一基础、第二基础和及呈拱形的内部防护组件,内部防护组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基础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基础上,内部防护组件的内侧设有拱形二衬砼,内部防护组件的外侧设有回填层,回填层的外部设有外部防护组件。本发明能够减小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降低棚洞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优化棚洞结构受力性能和抗冲击能力,提高棚洞结构的抗震性能,使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