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轴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自润滑衬垫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88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660088.3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节轴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自润滑衬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润滑领域,方法步骤包括:将树脂单体、偶联剂改性增强纤维、PTFE纤维混合后,加入引发剂和固化促进剂,得到衬垫原料体系;注射到预留间隙的关节轴承中,调节温度以使衬垫原料体系固化,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自润滑衬垫;合成树脂单体的步骤包括:将单羟基丙烯酸酯加入到二异氰酸酯中,催化反应合成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取三官能度丙烯酸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混合,得到树脂单体。制得的衬垫材料模量高,衬垫承载性能优异,偶联剂改性增强纤维和PTFE纤维在高交联密度空间网络结构中穿插固定,使得轴承产品承载性能优良,摩擦系数稳定,长时间磨损量低。

    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啮合刚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78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694194.3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啮合刚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齿轮力学计算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为获取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各个齿对对应的待分配啮合力以及非对称直齿轮副的第一综合啮合刚度;获取初始综合啮合刚度和第一综合啮合刚度之间的目标差值;若目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各个齿对对应的待分配啮合力获取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各个齿对对应的目标齿对啮合刚度,将各个齿对对应的目标齿对啮合刚度作为各个齿对的初始啮合刚度,并返回执行基于非对称直齿轮副的系统仿真参数、目标工况参数和各个齿对的初始啮合刚度,获取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各个齿对对应的待分配啮合力,本申请能够可提高非对称直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精度。

    一种固液协同润滑的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764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07187.6

    申请日:2024-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协同润滑的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01.将酚醛树脂、改性碳纤维、无机‑有机交联骨架微胶囊以及PTFE纤维束置于球磨机中高速球磨;S002.将高速球磨得到的混合料置于模具中热压烧结。所述PTFE纤维束可以形成PTFE网状结构,并用于提供形成PTFE转移膜所需的PTFE材料。所述无机‑有机交联骨架微胶囊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玻璃纤维以及聚砜组成的壳材骨架,使得微胶囊能够满足自润滑复合材料的高温高压成型需求,并最终以完整状态存储在酚醛树脂基体中,在持续摩擦过程中微胶囊能够破裂释放润滑油与PTFE材料形成固液协同润滑,能够降低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94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13746.3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齿轮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基于齿轮设计参数、轴承设计参数和工况参数,当前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和齿轮副啮合刚度,以及动力学模型,计算当前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其中,动力学模型是预先设置的齿轮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当前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和齿轮副啮合刚度,以及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轴承支撑刚度;基于下一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齿轮副啮合刚度和轴承支撑刚度,以及动力学模型,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本公开实施例用于提升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的建模精度。

    航行器装置以及航行器系统
    2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04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79171.6

    申请日:2024-03-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航行器装置以及航行器系统,该航行器装置包括航行器主体、遮挡件以及用于与桅杆连接的桅杆转接件;所述航行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朝向靠近所述航行器主体中心的方向凹陷的容置槽,所述桅杆转接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处,且可相对于所述航行器主体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并带动所述桅杆转动,且所述容置槽至少用于对位于所述水平位置的桅杆进行容置;所述遮挡件设置在所述航行器主体和所述桅杆转接件之间,所述遮挡件可相对于所述航行器主体运动,以至少在所述桅杆被容置在所述容置槽中时,挡设在至少部分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航行器主体水下潜航时的航行阻力,保证航行器主体的正常航行。

    像素单元、像素单元组、显示芯片和显示芯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524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4204.X

    申请日:2024-0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电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像素单元、像素单元组、显示芯片和显示芯片的制备方法。像素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阳极、第二发光元件的阴极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发光元件的阴极与共阴极连接,第二发光元件的阳极与共阳极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用于输入交变驱动信号,驱动晶体管的第三极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其中,驱动晶体管用于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并将交变驱动信号输出至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分别在交变驱动信号的作用下发光。这样,能够通过一个驱动晶体管控制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像素密度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