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891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342236.9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08K9/06 , C08K7/18 , C08K9/04 , C08L27/18 , C08L23/08 , C08L61/16 , C09C1/46 , C09C3/00 , C09C3/08 , C09C3/10 , C09C3/12 ,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杂化微胶囊及制备方法、氟基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润滑材料领域,微胶囊制法包括,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溶剂水中作为水相,将石墨、可溶性树脂和偶联剂加入到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分散,并挥发二氯甲烷,过滤固相并烘干,得到石墨杂化微胶囊。该微胶囊完全为固相,相比起含油微胶囊更耐高温,与含氟树脂结合制备氟基材料时,内容物不会流失,微胶囊表面的可溶性树脂与氟基树脂相容性好,故该石墨杂化微胶囊与含氟树脂基体结合效果好,混合有该微胶囊的氟基树脂适用于高温工况,相比传统石墨改性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摩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7531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70810.8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磨损自润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方法为,将含氟树脂、聚醚醚酮、改性碳纤维和金属硅粉除湿后混匀,冷压成型,然后烧结,得到低磨损自润滑材料;其中,改性碳纤维为经过磺化聚醚醚酮上浆的碳纤维。该方法以含氟树脂和聚醚醚酮混合得到的复合体系作为自润滑高分子材料的基底,加入改性碳纤维和金属硅粉颗粒,改性碳纤维材料能有效改善硅粉填料和有机材料结合力,赋予复合材料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硅粉颗粒与改性碳纤维协同增强并形成界面摩擦层,点接触使得基体接触面积降低,从而降低摩擦力,既增强了复合材料强度,又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该氟基材料可广泛适用于各类耐磨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083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48349.9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10M161/00 , C10M169/04 , C08K5/07 , C08K9/10 , C08L67/06 , C10N50/00 , C10N50/08 , C10N30/06 , C10N3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自润滑复合材料。所述自润滑微胶囊包括润滑芯材,和包覆所述润滑芯材的囊壁;所述囊壁包含二硒化铌纳米片和聚合物,所述二硒化铌纳米片分散在所述聚合物中。本发明提供的自润滑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力学性能,在实现良好摩擦润滑性能的同时,能够提高含有其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承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831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0148349.9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10M161/00 , C10M169/04 , C08K5/07 , C08K9/10 , C08L67/06 , C10N50/00 , C10N50/08 , C10N30/06 , C10N3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自润滑复合材料。所述自润滑微胶囊包括润滑芯材,和包覆所述润滑芯材的囊壁;所述囊壁包含二硒化铌纳米片和聚合物,所述二硒化铌纳米片分散在所述聚合物中。本发明提供的自润滑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力学性能,在实现良好摩擦润滑性能的同时,能够提高含有其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承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88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660088.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节轴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自润滑衬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润滑领域,方法步骤包括:将树脂单体、偶联剂改性增强纤维、PTFE纤维混合后,加入引发剂和固化促进剂,得到衬垫原料体系;注射到预留间隙的关节轴承中,调节温度以使衬垫原料体系固化,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自润滑衬垫;合成树脂单体的步骤包括:将单羟基丙烯酸酯加入到二异氰酸酯中,催化反应合成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取三官能度丙烯酸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混合,得到树脂单体。制得的衬垫材料模量高,衬垫承载性能优异,偶联剂改性增强纤维和PTFE纤维在高交联密度空间网络结构中穿插固定,使得轴承产品承载性能优良,摩擦系数稳定,长时间磨损量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089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342236.9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08K9/06 , C08K7/18 , C08K9/04 , C08L27/18 , C08L23/08 , C08L61/16 , C09C1/46 , C09C3/00 , C09C3/08 , C09C3/10 , C09C3/12 ,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杂化微胶囊及制备方法、氟基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润滑材料领域,微胶囊制法包括,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溶剂水中作为水相,将石墨、可溶性树脂和偶联剂加入到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分散,并挥发二氯甲烷,过滤固相并烘干,得到石墨杂化微胶囊。该微胶囊完全为固相,相比起含油微胶囊更耐高温,与含氟树脂结合制备氟基材料时,内容物不会流失,微胶囊表面的可溶性树脂与氟基树脂相容性好,故该石墨杂化微胶囊与含氟树脂基体结合效果好,混合有该微胶囊的氟基树脂适用于高温工况,相比传统石墨改性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摩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753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70810.8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磨损自润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方法为,将含氟树脂、聚醚醚酮、改性碳纤维和金属硅粉除湿后混匀,冷压成型,然后烧结,得到低磨损自润滑材料;其中,改性碳纤维为经过磺化聚醚醚酮上浆的碳纤维。该方法以含氟树脂和聚醚醚酮混合得到的复合体系作为自润滑高分子材料的基底,加入改性碳纤维和金属硅粉颗粒,改性碳纤维材料能有效改善硅粉填料和有机材料结合力,赋予复合材料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硅粉颗粒与改性碳纤维协同增强并形成界面摩擦层,点接触使得基体接触面积降低,从而降低摩擦力,既增强了复合材料强度,又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该氟基材料可广泛适用于各类耐磨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824834.3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氟基网络互通多孔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制备步骤包括:将包括造孔剂、熔融渗透剂、插层剂和氟基树脂的原料混合均匀;冷压原料得到预成坯;烧结预成坯,且除去造孔剂,得到氟基网络互通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熔融渗透剂为蔗糖或麦芽糖;插层剂为纤维材料,且插层剂的分解温度低于烧结预成坯所需的温度,熔融渗透剂形成以孔为中心的辐射立体状孔隙结构;插层剂利用其较大长径比将辐射状孔隙结构穿插成网络结构,造孔剂更容易被除去,使得材料的储存容量更加大,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在赋予材料较好的力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其一定吸附和储液功能,适用各类微纳储蓄和吸附工况,极大拓宽材料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820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30872.0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09J163/00 , C09J1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高分子组合物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双组分高粘接高强度环氧浇注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的环氧浇注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环氧树脂80‑100份、增塑剂8‑35份、填料30‑150份、粘接剂2‑10份、阻燃剂15‑50份和助剂1‑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胺类固化剂5‑15份和稀释剂2‑4份。本申请通过添加填料填充在树脂材料的空隙中并分散均匀,实现抗压性能的显著提升;环氧树脂在与胺固化体系进行固化后在高强的基础上实现增韧,同时获得优异的粘接性能。所制得的双组份高粘接高强度环氧浇注胶能够提供优异的粘接性和抗压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5203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34874.3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尺寸可调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模具,包括定位柱、同轴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和可拆卸连接在上模座底部的上挤压模,上挤压模的底端设置有与待加工轴承的粗胚的外轮廓相匹配的上模型腔;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可拆卸连接在下模座顶部的下挤压模,下挤压模的顶端设置有与粗胚的外轮廓相匹配的下模型腔;上模型腔和下模型腔之间共同限定出用于夹持粗胚的夹持空间;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可朝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移动至预设距离以将套设在定位柱上并位于夹持空间内的粗胚挤压成型为预设尺寸的轴承,更换上挤压模和下挤压模,可以制作多种型号的轴承,使用范围宽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