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介电强度的抗静电聚醚醚酮板

    公开(公告)号:CN210765095U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20570727.1

    申请日:2019-04-24

    IPC分类号: C08J7/044 C09D5/24 C08L61/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介电强度的抗静电聚醚醚酮板,包括主体、喷涂在所述主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上抗静电涂层和下抗静电涂层,所述上抗静电涂层和下抗静电涂层通过高温烧结处理后附着在主体上,该高介电强度的抗静电聚醚醚酮板,通过上抗静电涂层与下抗静电涂层的配合,不仅能够使得集中于该板材表面的静电消散,而且不会降低该板材的介电强度,使得该板材能够应用于电子、电器中,增大了该板材的适用范围。

    自修复型连续纤维增强聚芳醚酮预浸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44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31593.8

    申请日:2024-07-30

    IPC分类号: C08L61/16 C08J5/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预浸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修复型连续纤维增强聚芳醚酮预浸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芳醚酮、以及表面均匀粘结分布有自修复微胶囊的连续纤维;所述自修复微胶囊以磺化聚醚醚酮为壳、以未固化的粘结树脂为芯;所述未固化的粘结树脂以液态形式存在,所述粘结树脂选自PEI、PPSU、TPI、含氟聚芳醚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未固化的粘结树脂中包括溶解所述粘结树脂的良溶剂、但不包括固化剂。本发明选用合适的树脂作为粘结剂,制成微胶囊作为自修复材料,通过连续制备手段制得自修复型纤维增强聚芳醚酮预浸料;本发明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聚芳醚酮与纤维之间的粘结性差的问题,同时使得产品出现微裂纹时能够实现自修复。

    一种抗静电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257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52270.9

    申请日:2024-06-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复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聚醚醚酮85~100份、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剂1~5份、碳纤维1~5份、改性石墨烯1~5份。本发明中通过原料配比和加工条件优化,以热塑性聚醚醚酮为基体,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剂、改性石墨烯和短切碳纤维为导电填料,经过熔融共混挤出得到一种在保证聚醚醚酮优异性能的情况下还具备良好抗静电性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适用于汽车、电子和航空等领域,采用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纤维作为导电填料的抗静电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具有提高导电性能、增强力学性能、降低重量和提升耐热性能等有益效果,适用于需要同时具备抗静电性能和优异性能的应用领域。

    一种高绝缘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9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77661.4

    申请日:2024-08-07

    摘要: 一种高绝缘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绝缘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绝缘PEEK复合材料,通过对配方比例的优化、填料界面的处理以及选择相适配的造粒工艺,实现材料综合性能的提升,以更好的满足高新装备对材料高耐热、高阻燃、高绝缘、高强度等方面的需求。材料包括以下组分:PEEK树脂60~80%、绝缘填料20~40%、含氟润滑剂0.1~0.5%、抗氧化剂0.1~0.2%;将以上各个组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造粒获得产品塑料颗粒。

    一种低温下耐高压的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29090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25508.1

    申请日:2024-06-06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下耐高压的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环氧树脂包括按重量份计算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80‑90份、脂环族环氧树脂10‑20份、酸酐类固化剂70‑90份、活性稀释剂10‑20份、促进剂1‑2份、增韧剂5‑20份;促进剂为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N‑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至少一种。本发明可在获得高玻璃转化温度的情况下提高环氧树脂在低温下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和低温性能的稳定形,并降低树脂粘度和提高粘接力,利于后续的气瓶缠绕工艺,改善碳纤维与树脂界面的结合效果,提升低温高压储氢气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