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设备的姿态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068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59039.9

    申请日:2024-03-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设备的姿态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水下设备的物理参数和用于调节水下设备浮力的多个实际水仓中每个实际水仓的容积;以水下设备的重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每个实际水仓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实际位置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构建虚拟水仓,得到虚拟水仓的虚拟位置坐标;根据物理参数、每个实际水仓的容积、虚拟位置坐标以及实际位置坐标确定每个实际水仓的排水量,以便于根据每个实际水仓的排水量控制水下设备的姿态。本申请实施例用于解决调节浮力时,各水仓的排水量计算难度较大的问题。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悬停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504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3746.7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悬停控制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包括:响应于悬停指令,获取至少一种传感器的监测值,至少一种传感器包括:深度计、海底高度计和水面高度计中的至少一种,每种传感器对应多个监测值;根据多个监测值计算平均值和方差;基于平均值、方差和多个监测值,控制压载装置注水或排水以悬停无人水下航行器。本公开实施例用于解决如何控制附加设备较少的UUV实现水下悬停问题,通过至少一个传感器的监测值对水下环境进行检测,且每个传感器的监测值数量为多个,通过对平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对传感器是否故障做出判断,从而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时能够控制无人水下航行器悬停,无需额外的附加设备。

    潜航器肋骨、潜航器及潜航器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89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13183.X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潜航器耐压壳体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航器肋骨、潜航器及潜航器制造方法,通过设置第一骨体,将第一骨体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并连接于潜航器的内壁,将第一骨体包括多个螺旋段,多个螺旋段沿潜航器的内壁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让任意相邻的两个螺旋段相互连接,且多个螺旋段一体成型设置,使得螺旋型耐压壳体的肋骨形成一体结构,也无需在肋骨之间设置额外的结构进行连接,使得耐压壳体的整体结构变得更为精简,同时也使得耐压壳体在整体质量未增加的基础上提升了耐压壳体的刚度,保证了耐压壳体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3D打印的成型缸设备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967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620117.4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属于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成型缸设备及操作方法,包括成型缸本体和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平台设置在所述成型缸本体内部,所述打印平台与所述成型缸本体内壁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其中,所述成型缸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清粉组件和洗气组件,且所述打印平台可移动至所述清粉组件和所述洗气组件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清粉组件用于抽吸所述成型缸本体内的金属粉末,所述洗气组件用于向所述成型缸本体内喷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3D打印的成型缸设备,能在进行3D打印之前对成型缸本体内部进行洗气,打印完成后对成型缸本体内部进行清粉,使成型缸本体具备清粉和洗气的一体化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3D打印设备的工件转移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71385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394680.4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3D打印设备的工件转移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开关气路打开以利用打印仓内正压气体对所述取件仓进行预洗气;控制供气组件对所述取件仓进行完全洗气;控制所述开关气路关闭,并控制所述气密件解除所述打印仓与构建仓之间的气密连接关系;控制所述移动组件将所述构建仓移动至所述取件仓下方;控制所述气密件建立所述构建仓与所述取件仓之间的气密连接关系;该方法在预洗气过程利用了原本无用的打印仓中残留的惰性气体,进而减少了完全洗气过程中所需要的惰性气体的消耗量,提高了惰性气体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一种用于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构建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45565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650905.3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构建仓系统,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初定位组件设于相应的工作工位与构建仓之间,初定位组件用于检测构建仓是否到达相应的工作工位;第一定位机构设于相应的工作工位与驱动缸之间,第二定位机构设于相应的工作工位与成型缸之间;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在构建仓的下部对构建仓进行定位,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在构建仓的上部对构建仓进行定位;控制器用于在初定位组件检测到构建仓到达相应的工作工位时控制构建仓停止移动,并控制第一定位机构动作,并在第一定位机构对所述构建仓完成定位后,控制第二定位机构动作。本申请的用于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构建仓系统,能够实现构建仓在移动过程中的精准定位。

    航行器装置以及航行器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04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79171.6

    申请日:2024-03-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航行器装置以及航行器系统,该航行器装置包括航行器主体、遮挡件以及用于与桅杆连接的桅杆转接件;所述航行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朝向靠近所述航行器主体中心的方向凹陷的容置槽,所述桅杆转接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处,且可相对于所述航行器主体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并带动所述桅杆转动,且所述容置槽至少用于对位于所述水平位置的桅杆进行容置;所述遮挡件设置在所述航行器主体和所述桅杆转接件之间,所述遮挡件可相对于所述航行器主体运动,以至少在所述桅杆被容置在所述容置槽中时,挡设在至少部分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航行器主体水下潜航时的航行阻力,保证航行器主体的正常航行。

    激光打印成型设备及成型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5178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39810.8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打印成型设备及成型系统,在构件仓的顶部设置有出料口,将翻转机构设置为包括支撑架以及驱动组件,在支撑架的一侧形成有翻转区,让构件仓位于翻转区内,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以及连接件,并将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支撑架远离翻转区的一侧,连接件与支撑架可转动地连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旋转驱动件和构件仓连接,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以带动构件仓翻转倾倒,并使构件仓内的金属粉末从出料口倒出,采用翻转机构驱动构件仓翻转的方式将放置于构件仓内的金属粉末被翻转倾倒出来,无需再采用吸粉或者清扫等方式清理粉末,解决了清理效率低,且占用设备使用时间的技术问题。

    增材制造的方法及产品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342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47742.2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材制造的方法及产品,本发明技术方案首先在待成形面上铺设得到粉末层,然后对粉末层进行烧结熔融程序,获得当前成形层,在获得当前成形层之后,便对当前成形层进行压平处理,得到目标成形层,利用辊压处理的方式,使得本发明在实施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在采用烧结法对粉末层进行增材制造过程中因烧结熔融时产生热应力堆积而导致无法进行粉末床增材成型件的后续成形,最终影响粉末床增材成形件的良品率的技术缺陷。采用发明能够在粉末床增材成形过程中对当前成形层进行实时辊压处理,以实现实时消除当前成形层的局部翘曲变形区域的目的,最终达到提升粉末床增材成型件的良品率的目的。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无支撑蜂窝式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951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52511.6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无支撑蜂窝式换热单元及换热器,其中一方面,换热单元包括外边框和设置在所述外边框内的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的管道结构;所述管道结构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第一流体进出口;所述管道结构包括若干个子管道,任一所述子管道的端部同时和与所述子管道端部相邻的另外两个所述子管道的端部连通,以形成在竖直平面上排列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所述蜂窝状结构的孔格形成流通第二流体的第一通孔。换热器包括若干个上述的换热单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无支撑蜂窝式换热单元及换热器,提高了换热性能,并且增强了换热器的结构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