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空气冷却机构、轮毂驱动单元及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508298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410162918.6

    申请日:201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强制空气冷却机构、轮毂驱动单元及电动汽车。该机构包括中空主体和盖板,主体沿轴向在一端与盖板连接,另一端安装在驱动单元的外壳的外部上,在主体内设有压缩空气流动通道,主体和盖板限定压缩空气腔室,且主体在所述另一端附近的周向表面上设有具有用于气流导向的弯曲凸出表面的凸出部,其与盖板之间限定通向外界的间隙,压缩空气腔室与该间隙及压缩空气流动通道连通。驱动单元包括上述机构,盖板与轮毂形成环状喇叭口空腔,引导周围更多空气流入。电动汽车包括上述驱动单元。根据本发明,驱动单元的冷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与采用液体冷却系统的驱动单元相比,整个系统的功率/扭矩密度能够达到高水平,而没有任何重量和成本的增加。

    轮毂驱动总成及车辆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3517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192505.2

    申请日:2017-11-24

    Inventor: 蔡向阳 黄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驱动总成及车辆,该轮毂驱动总成包括轮毂;减速器和驱动电机,两者沿所述轮毂的轴线方向相邻地布置在所述轮毂的容纳空间中;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腔和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腔,其中,所述减速器腔和所述电机腔布置成相互流体连通且与外部环境或腔体流体地密封,并且所述驱动电机配置成通过填充在所述电机腔中的流体冷却。

    液压辅助促动器和包括它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557034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410645346.7

    申请日:2014-11-10

    Inventor: 黄超 李哲

    Abstract: 一种液压辅助促动器和一种包括它的车辆,所述液压辅助促动器在一侧连接到车辆的踏板组件,在另一侧连接到车辆的离合器组件,包括:电动机;滚珠丝杠;液压缸组件,其连接到所述滚珠丝杠以被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所述液压缸组件包括:缸壳体;依次布置在所述缸壳体中的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第一预紧弹簧,其将所述第二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预紧;第二预紧弹簧,其将所述第三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预紧;其中,所述缸壳体设置有孔,其使得所述液压缸组件与所述踏板组件流体连通,所述孔在缸壳体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活塞的第三密封圈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活塞能够移动经过所述孔。

    离合器系统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0073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108831.0

    申请日:2014-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5/085 F16D13/71 F16D25/083

    Abstract: 一种离合器系统,包括:包含膜片弹簧的离合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纵机构;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引导套,具有用于容纳变速箱输入轴的通孔;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分离轴承;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环形活塞,用于驱使所述分离轴承的内圈沿离合器轴向移动;所述分离轴承、引导套的端部、活塞的端部均位于所述膜片弹簧的轴向内侧;所述离合器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与所述分离轴承的外圈、膜片弹簧抗扭配合,且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带动所述外圈与膜片弹簧内端沿离合器轴向同步移动。解决了现有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轴向上占用了较大空间,导致整个离合器系统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轮毂总成及汽车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0899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689251.0

    申请日:2013-12-16

    Inventor: 黄超 高志川 陈阳

    Abstract: 一种轮毂总成及汽车,所述轮毂总成包括:轮毂和位于轮毂中心轴上的轮毂轴承,所述轮毂轴承的轴承外圈与轮毂连接;壳体,位于轮毂和轮毂轴承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轮毂轴承围绕形成轮毂空间,所述轮毂空间包括密封的第一容纳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制动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伸出所述第一容纳腔连接至所述轮毂,所述制动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轮毂。本发明将制动器整合到传统的轮毂驱动器中,使得各部件的布局在有限的轮毂空间内得到优化,并易于装配和维修。

    用于车辆的轮毂驱动装置及轮毂驱动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057673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810587689.0

    申请日:2018-06-08

    Inventor: 蔡向阳 黄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轮毂驱动装置及轮毂驱动车辆。该轮毂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减速级、中心传动轴、第二减速级和轮毂,该电机的扭矩经过第一减速级、中心传动轴和第二减速级被传送到轮毂上,将第一减速级和第二减速级设计为与中心传动轴具有相同的旋转轴线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并且第一减速级和第二减速级被分别布置在中心传动轴的两端且分别与中心传动轴传动连接;其中,电机的转子与中心传动轴具有相同的旋转轴线,并且该转子与第一减速级传动连接。本发明的轮毂驱动装置及轮毂驱动车辆能够通过较短的传动链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减小能量损失并提高轮毂驱动装置整体的紧凑性和稳定性。

    带双离合器的两档变速电桥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2267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80099323.1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一种带双离合器的两档变速电桥驱动系统,其包括双离合器(DC)、行星齿轮组(PG)和差速器(D),电机轴(Se)连接电机(E)的转子和双离合器(DC)的主动部分,双离合器(DC)的第一从动盘(C1)与第一输入轴(S1)连接、第二从动盘(C2)与第二输入轴(S2)连接,第一输入轴(S1)用于将扭矩传递给第一齿轮组,第二输入轴(S2)用于将扭矩传递给第二齿轮组,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均用于将扭矩传递给输出轴(So),输出轴(So)与行星齿轮组(PG)的太阳轮连接,行星齿轮组(PG)的行星架与差速器(D)的壳体连接。根据带双离合器的两档变速电桥驱动系统,各部件结构简单且紧凑、系统可靠性高、NVH影响小且在换挡过程中可以没有动力中断。

    汽车及电轴驱动系统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0386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39006.6

    申请日:2019-07-16

    Inventor: 汤清 黄超 张仁

    Abstract: 一种汽车及电轴驱动系统,电轴驱动系统包括:壳体;电机,包括电机输出轴,电机输出轴包括电机输出轴第一端和电机输出轴第二端,电机输出轴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撑于壳体上;变速箱,包括变速箱输入轴,变速箱输入轴包括变速箱输入轴第一端和变速箱输入轴第二端,变速箱输入轴第一端通过第二轴承支撑于壳体上,变速箱输入轴第二端与电机输出轴第二端直接抗扭矩地连接且二者中的一者通过第三轴承支撑于壳体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轴驱动系统,在保证变速箱输入轴第一端,变速箱输入轴第二端,以及电机输出轴第一端,电机输出轴第二端均被支撑的前提下,减少了轴承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

    轮毂总成及汽车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08991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310689251.0

    申请日:2013-12-16

    Inventor: 黄超 高志川 陈阳

    Abstract: 一种轮毂总成及汽车,所述轮毂总成包括:轮毂和位于轮毂中心轴上的轮毂轴承,所述轮毂轴承的轴承外圈与轮毂连接;壳体,位于轮毂和轮毂轴承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轮毂轴承围绕形成轮毂空间,所述轮毂空间包括密封的第一容纳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制动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伸出所述第一容纳腔连接至所述轮毂,所述制动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轮毂。本发明将制动器整合到传统的轮毂驱动器中,使得各部件的布局在有限的轮毂空间内得到优化,并易于装配和维修。

    液压操纵机构、离合器系统及汽车制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4860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410123956.0

    申请日:2014-03-28

    Inventor: 黄超 李林林 李哲

    Abstract: 一种液压操纵机构、离合器系统及汽车制动系统,液压操纵机构包括主缸、工作缸、踏板;自动液压驱动装置,其包括:油缸,设有与内腔相通的第一、第二油口,第一、第二油口分别通过液压管与主缸、工作缸连接;可移动地位于内腔内的第一活塞,第一、第二油口沿第一活塞的移动方向存在间隔;用于驱使第一活塞在内腔内移动的驱动机构;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人工控制指令时,控制驱动机构驱使第一活塞保持在使第一、第二油口相通的位置不动;及在接收到自动控制指令时,控制驱动机构驱使第一活塞在使第一、第二油口不相通的位置移动。解决了现有离合器及汽车制动操纵机构加重驾驶员劳动强度、以及离合器操纵机构功能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