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OC诊断方法及后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6326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1034325.2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OC诊断方法及后处理系统,DOC诊断方法包括:DPF进入被动再生后计算DOC工作持续第一持续时长后的第一HC转换效率;依据第一HC转化效率判断DOC的HC转化效率是否异常;若DOC的HC转化效率异常,则DOC进入第一热管理模式,并计算第二HC转换效率;依据第二HC转化效率判断DOC表面附着的HC是否过量;若DOC表面附着的HC未过量,则DOC进入第二热管理模式,并计算第三HC转换效率;依据第三HC转化效率判断DOC表面附着的SOF是否过量,并判断DOC是否老化。能够诊断出DOC的HC转换效率异常为DOC表面的附着的HC过量、DOC表面附着的SOF过量以及DOC老化中的哪一种。

    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82492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16917.X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DPF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该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第一粒径分析仪设置于待检测DPF的进气端,第二粒径分析仪设置于待检测DPF的出气端,单分散颗粒发生系统能输出不同颗粒粒径和不同颗粒浓度的单分散颗粒,发动机尾气发生系统能输出发动机尾气,阀门结构能将单分散颗粒发生系统与待检测DPF的进气端连通,或者将发动机尾气发生系统与待检测DPF的进气端连通。该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能检测待检测DPF对不同粒径和不同浓度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还能检测待检测DPF对真实发动机尾气中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混合物的整体捕集效率。

    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249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016917.X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DPF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该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第一粒径分析仪设置于待检测DPF的进气端,第二粒径分析仪设置于待检测DPF的出气端,单分散颗粒发生系统能输出不同颗粒粒径和不同颗粒浓度的单分散颗粒,发动机尾气发生系统能输出发动机尾气,阀门结构能将单分散颗粒发生系统与待检测DPF的进气端连通,或者将发动机尾气发生系统与待检测DPF的进气端连通。该DPF颗粒捕集效率检测装置能检测待检测DPF对不同粒径和不同浓度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还能检测待检测DPF对真实发动机尾气中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混合物的整体捕集效率。

    车载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方法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5301.4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方法和车辆。该系统包括:第一多通阀、第二多通阀、多个吸附/脱附器,其中,第一多通阀的入口用于与发动机的尾气出口连通,第一多通阀的多个出口中的一个连通至第二多通阀的入口,第二多通阀的多个出口中的预设出口连通大气环境,第二多通阀的多个出口中除预设出口以外的出口均连通至吸附/脱附器,且吸附/脱附器与第二多通阀的出口一一对应连通,其中,吸附/脱附器用于对发动机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或者脱附。解决了目前的直接从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量的方式捕集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发动机及氢气浓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56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6222.2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发动机及氢气浓度控制方法。该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包括进气部、至少两个储气部、至少两个检测组件、出气部和控制装置,其中,进气部包括气体分流装置,气体分流装置包括进气口和至少两个分流口,且至少两个储气部的入口与至少两个分流口一一对应连通,每个储气部均连接一个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储气部的存储量,出气部包括氧化催化器,至少两个储气部的出口均与氧化催化器的入口相连通,控制装置分别与气体分流装置和检测组件电连接。本实施方式根据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自动调整气体分流装置的开度,使得气体分配更加精准,从而实现对氢气浓度的高效控制。

    后处理系统及车辆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467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30895.7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排放后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及车辆。该后处理系统包括氧化催化单元、选择性催化还原单元和排气管。氧化催化单元设置于氢内燃机的下游。选择性催化还原单元设置于氧化催化单元的下游。选择性催化还原单元和氧化催化单元之间布置有SCR上游氮氧传感器,SCR上游氮氧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选择性催化还原单元的入口氮氧化物浓度。排气管设置于选择性催化还原单元的下游,氧化催化单元、选择性催化还原单元和排气管的布置高度依次降低,排气管沿延伸方向高度逐渐降低。排气管连通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被配置为排出液态水。该后处理系统能够降低其中各传感器炸裂的风险,且能够防止气态水的堆积,防止自身积水损坏。

    微粒过滤器过载的诊断方法、诊断装置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3453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14275.2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粒过滤器过载的诊断方法、诊断装置和车辆,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里程数,根据当前里程数查询目标映射关系得到目标再生阈值和目标报警阈值;获取修正压差;在修正压差大于或等于目标再生阈值且小于目标报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微粒过滤器进行再生,在修正压差小于目标再生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微粒过滤器不进行再生,在修正压差大于或等于目标报警阈值的情况下,发出第一报警信息,第一报警信息用于提示微粒过滤器需要进行清灰,目标报警阈值大于目标再生阈值。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限制过载压差限值时不考虑微粒过滤器积灰状态变化引起的压差变化,导致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65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93482.4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内燃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该后处理系统包括H2‑SCR催化器、供氢换热管路和进气换热管路;H2‑SCR催化器和氢内燃机通过排气管路连通,H2‑SCR催化器连通氢燃料箱,氢燃料箱为H2‑SCR催化器供氢;供氢换热管路连通氢燃料箱和氢内燃机,氢燃料箱通过供氢换热管路为氢内燃机供氢,供氢换热管路与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进气换热管路连通助燃气源和氢内燃机,助燃气源通过进气换热管路向氢内燃机提供助燃气,进气换热管路与排气管路进行热交换。该后处理系统能对氢内燃机的高温排气进行降温,以保证H2‑SCR系统的工作效率,结构简单,无需引入其他冷却介质。

    一种SCR催化剂的体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359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53286.3

    申请日:2023-03-1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SCR催化剂的体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在第一发动机中分别对各种SCR催化剂进行测试,然后基于任意一个SCR催化剂的理论氨储、测试氨储和催化反应时间,确定第一发动机的尾排量,在确定尾排量小于预设尾排量后,也就是说,在测试得到该SCR催化剂能够满足第一发动机的尾气排放要求,可以直接通过催化反应时间确定该SCR催化剂的体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的SCR催化剂体积已经经过了验证,因此确定的SCR催化剂可以符合第一发动机的尾气排放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