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756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31703.0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糖降脂功效的复合茶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复合茶饮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六安瓜片、决明子、枸杞按重量比1‑3:1:1‑3,分别粉碎、过筛后,混匀,得到混合料;向混合料中加水,80‑90℃加热回流50‑70min,过滤,浓缩,冷冻干燥,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六安瓜片、决明子和枸杞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联用,联用后的降低血糖、降脂,对糖脂代谢紊乱的防治作用更为显著。原料绿色天然,无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采用温开水冲泡即可食用,便于携带;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实施,适用于企业规模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9034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38589.4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IPC: A61K45/00 , A61P1/16 , A61P3/04 , C12N15/12 , C12N15/867 , C12N15/861 , C12N7/01 , A61K49/00 , C12Q1/02 , C12R1/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af10作为药物靶点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肥胖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药物技术领域。Dcaf10基因作为药物靶点,构建Dcaf10基因过表达的体外细胞模型或者动物模型,用于筛选改善肥胖性脂肪肝的药物和/或生物试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达到改善肥胖性脂肪肝的目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发现Dcaf10基因敲除后,可显著加重肥胖性脂肪肝。而对于Dcaf10基因敲除导致的肥胖性脂肪肝,在给予AAV8‑Alb>mDcaf10肝脏特异性过表达后,可显著改善肥胖性脂肪肝症状。本发现对于肥胖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制成生物制剂防治肥胖性脂肪肝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29785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78544.X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61K31/353 , A61P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的健康功能领域,特别涉及茶黄素的新用途,公开了一种茶黄素在改善肠道稳态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对茶黄素在调节肠道内环境平衡和寿命方面的生理功能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究分析,并得到了相应的作用机制:本发明茶黄素可显著抑制Imd信号通路中的相关抗菌肽mRNA水平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肠道内的Imd信号,有效抑制衰老过程中肠道炎症的发生,抑制肠道干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过度增殖,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并保障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1261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36550.1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大茶低聚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抗皮肤光老化中的应用,属于茶蛋白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其制备流程包括黄大茶蛋白的提取、酶解及其低聚肽制备步骤等,最终得到分子量集中在150Da~1kDa的黄大茶低聚肽,其肽段序列包括Leu‑Ile‑Thr‑Ser‑Gly‑Phe(LITSGF)、Leu‑Leu‑Thr‑Thr‑Ile‑Thr(LLTTIT)、Ala‑Glu‑Thr‑Gly‑Gln‑Ile‑Lys(AETGQIK)、Gly‑Gly‑Ile‑Thr‑Pro‑Thr‑Pro‑Leu(GGITPTPL)、Phe‑Glu‑Ile‑Glu‑Glu‑Thr(FEIEET)、Leu‑Asn‑His‑Glu‑Lys‑Thr‑Leu(LNHEKTL)、Glu‑Ile‑Glu‑Glu‑Val‑Lys(EIEEVK)及Asp‑Glu‑Ile‑Glu‑Gly‑Pro‑Phe(DEIEGPF)。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黄大茶低聚肽在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中,可有效缓解皮肤真皮层胶原流失,加速光老化皮肤修复。本发明为茶叶废弃资源中蛋白质的合理利用以及高值化功能型茶类产品开发提供合理的途径,为以茶蛋白为代表的食源性活性肽类皮肤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55840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910965384.3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茶及其在制备预防代谢综合征的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涉及茶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黄大茶20~40份、桑叶绿茶20~40份和苦瓜干40~60份。本发明将黄大茶、桑叶绿茶和苦瓜干进行复配,联用后的降低血糖、减肥降脂、血管保护效果更佳,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更为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59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140299.7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别六安瓜片茶叶等级的方法,属于食品评定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代谢组学从近千种化合物中筛选出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水杨酸和没食子酸这四种化合物在五个不同等级的六安瓜片茶叶中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水杨酸和没食子酸作为联合鉴别指标,能够正确判别五个不同等级的六安瓜片茶叶,且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六安瓜片茶叶中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水杨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代入Fisher判别函数,即可正确判断出该六安瓜片茶叶样品的等级。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六安瓜片茶叶等级人工判别的主观因素,更科学客观,区分准确率高,实操性更强,更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99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0436409.2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黄大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抗炎药物组合物,属于黄大茶活性物质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炎活性的黄大茶多糖结构新颖、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且组成均一,具有明显的抗炎功能,可显著降低脂多糖引起的骨髓源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而本身对正常的巨噬细胞无毒副作用。作为天然抗炎活性的多糖,解决了黄大茶在抗炎新药研发方面缺乏组成单一且结构明确的活性成分的问题,为黄大茶多糖抗炎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及抗炎症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35017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50545.4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61K31/198 , A61P3/10 , A61P5/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L‑茶氨酸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茶氨酸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L‑茶氨酸可通过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胰腺胰岛细胞凋亡并提高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等多通路协同作用,降低高血糖,并维持血糖稳态。为降血糖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99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36409.2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黄大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抗炎药物组合物,属于黄大茶活性物质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炎活性的黄大茶多糖结构新颖、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且组成均一,具有明显的抗炎功能,可显著降低脂多糖引起的骨髓源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而本身对正常的巨噬细胞无毒副作用。作为天然抗炎活性的多糖,解决了黄大茶在抗炎新药研发方面缺乏组成单一且结构明确的活性成分的问题,为黄大茶多糖抗炎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及抗炎症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13521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53534.6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61K36/62 , A61P1/16 , A23F3/34 , A61K36/424 , A61K36/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护肝功能的蓝桑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配方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蓝桑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绞股蓝12~14份、桑叶3~5份、荷叶2~4份。本发明以绞股蓝和桑叶为“君药”,以荷叶为“臣药”,将各原料科学组合,采用绞股蓝、桑叶和荷叶按照特定比例组合,用量合理,得到的蓝桑茶具有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保护肝脏的功效,并且副作用小。本发明提供的蓝桑茶,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