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茶炒干机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92075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531015.3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珠茶炒干机。本发明包括传动组件、炒茶组件、摆幅调节组件;炒茶组件包括炒锅、弧形炒板以及水平安装的炒板支撑曲轴;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套筒、曲柄摇杆机构以及减速电机,曲柄摇杆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曲柄、传动连杆以及传动摇杆,曲柄安装在减速电机驱动轴上,曲柄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传动连杆连接,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传动摇杆套筒连接。传动摇杆分成外螺纹段以及光轴段,光轴段与传动摇杆套筒同轴安装,外螺纹段与安装套筒的内螺纹组成螺旋配合,传动摇杆在步进电机驱动下转动并沿安装套筒轴线方向进行移动以改变传动摇杆带动弧形炒板进行摆动的幅度。本发明实现珠茶炒干机不停机,对弧形炒板的摆动幅度进行无级调节。

    一种高产茶褐素的黑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35820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10662623.4

    申请日:2016-0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曲霉菌株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菌株在发酵绿茶茶汤浓缩液时,具有高产茶褐素类物质的特点,可用于发酵制备茶褐素提取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黑曲霉菌株在液态发酵绿茶浓缩液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发酵液中茶褐素的产量。本发明保藏的黑曲霉可以应用于低档绿茶、粗老的茶叶及碎茶液态发酵,以制备茶褐素或直接制备高茶褐素速溶黑茶。同时,液态发酵生产工艺简单,发酵成本低,还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一种机械化连续制作涌溪火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6745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328414.7

    申请日:2017-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化连续制作涌溪火青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机械化摊青、杀青、摊凉、轻揉、解块摊凉、复炒、摊凉、初次做形、摊凉、二次做形、筛分、色选和烘干等工序;加工所得的涌溪火青色泽墨绿,油润乌亮,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圆紧卷曲如发髻,品质均一;本发明方法适合涌溪火青机械化加工,连续化清洁化生产,提高了涌溪火青的标准化生产程度,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符合涌溪火青产业化发展趋势。

    一种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198943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617767.3

    申请日:2015-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名为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 A)的酰化黄酮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茶山奈苷A的结构、然后提供了从茯砖茶中分离制备得到茶山奈苷A的方法;在制备上述单体化合物时,首先取茯砖茶,并将茯砖茶粉碎;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粉碎后的茯砖茶,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提取物;再将所述膏状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茶山奈苷A;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在制备抗乳腺癌(MCF‑7和MDA‑MB‑231)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酰化黄酮糖苷,对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有效开发利用茯砖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并且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产茶叶碱和咖啡碱的重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164400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85003.2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的产茶叶碱和咖啡碱的重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主要利用以黄嘌呤为甲基受体的咖啡碱合成代谢途径,将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TCS1和酵母鸟嘌呤脱氨酶基因GUD1共同导入大肠杆菌中,构建获得一种能在体外发酵生产茶叶碱和咖啡碱的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该工程菌能在不添加任何底物的条件下,同时高产茶叶碱和咖啡碱,产量分别达到4.17mg/L和20.3mg/L,且产物在发酵液中,易分离纯化,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花果乌龙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716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74332.9

    申请日:2016-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果乌龙茶饮料,每升饮料包括以下原料:乌龙茶4~6g、茶树花2~4g、玫瑰茄1.5~2.5g、玫瑰花0.5~1g、陈皮3~5g、白砂糖70~80g、柠檬酸0.8~1.2g、VC 0.05~0.2g。本发明花果乌龙茶饮料溶液澄清透明,货架期无杂质和沉淀,色泽玫红明亮,具有乌龙茶香、花果香、玫瑰花香,略带陈皮的独特香气,口感醇和、酸甜可口,各原料的滋味和口感互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形成了一款新口味的风味上佳的乌龙茶饮料产品,适合大众口味,颇受女性欢迎。本发明花果乌龙茶饮料用料安全健康,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创新性的需求,扩大了潜在的消费人群,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提高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咖啡碱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594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75884.5

    申请日:2016-0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07 C12P17/182 C12Y20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咖啡碱产量的方法,以含有咖啡碱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CaXMT和TCS1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作为发酵菌株,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质黄嘌呤核苷,并采用加压方式对重组菌细胞进行通透化处理,促进重组工程菌对底物黄嘌呤核苷的吸收,在表达的活性蛋白的催化作用下,使底物黄嘌呤核苷经过三次甲基化反应和一次核苷水解反应,最终生成咖啡碱。本发明通过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底物的吸收,操作步骤简单、产品纯度高,为利用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咖啡碱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种增强鸡免疫力的绿茶复合鸡饲料添加剂

    公开(公告)号:CN10418717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65053.0

    申请日:2014-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鸡免疫力的绿茶复方饲料添加剂,该添加剂由夏秋绿茶、蒲公英、杜仲叶、板蓝根、鱼腥草、甘草等原料组成,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增强动物免疫力等多种功效。饲喂试验表明,该添加剂能够改善蛋鸡、肉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器官指数等各项免疫指标。同时,与添加抗生素试验组相比,养殖试验中处理组动物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本绿茶复合添加剂可用作蛋鸡、肉鸡健康养殖的添加剂,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茶叶非法添加物鉴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2225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207171.1

    申请日:201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茶叶非法添加物鉴别方法。本方法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因子法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量分析模型,以两个模型结合应用实现茶叶中非法添加物(蔗糖、糖浆和米糊)的快速准确鉴别。本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样品无需预处理且便于在线无损检测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