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者用气囊装置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36684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510055405.6

    申请日:2005-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6 B60R21/215 B60R21/2165 B60R21/2171

    Abstract: 本发明的步行者用气囊装置,具有发动机罩盖板和折叠收容于发动机罩盖板后端附近的下部侧位置、使膨胀用气体流入而向上方侧展开膨胀的气囊。发动机罩盖板同为金属板制成,具有上表面侧的外部盖板和设置于外部盖板的下表面侧、刚性比外部盖板的高、支持前述外部盖板的内部盖板。用于收容气囊的收容部,在外部盖板上的后端附近由外部盖板形成。

    乘员保护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5998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339416.6

    申请日:2021-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就座于座椅中的乘员,包括:座椅安全带;以及气囊,其布置在安全带中的腰部安全带的区域中。气囊包括气囊主体和调节系绳。抵接乘员的大腿的大腿抵接面布置在气囊主体的下表面侧,约束乘员的上身约束面布置在后表面侧。调节系绳将基部端连接在气囊主体的上下中间部的后表面侧,并且将从基部端向下延伸的前端连接在腰部安全带侧,将长度尺寸设置为能够将气囊主体的连接基部端的连接部朝向腰部安全带侧拉动的尺寸。

    乘员保护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7682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497699.X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其包括气囊,气囊在膨胀完成状态下的从所述存储位置朝向后侧的突出量分为大突出量模式和小突出量模式至少两种模式,气囊以所述至少两种模式展开和膨胀,并且气囊包括袋体和系绳。系绳连接到长度调节单元。袋体具有管状膨胀部,膨胀部从存储位置朝向系绳连接部弯曲成大致U形。与小突出量模式的情况相比,大突出量模式下袋体的形状被限定为使得系绳连接部相对于内周表面侧的进气口进一步向后移动。

    气囊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93004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365014.9

    申请日:2013-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3 B60R21/23138 B60R21/2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气囊的内部由分隔件分隔成上游膨胀部和下游膨胀部,通过供给气体使上游膨胀部膨胀,由来自上游膨胀部的气体流入使下游膨胀部膨胀。分隔件包括宽部,在该宽部处,伴随气囊约束乘员所施加的外力变为最大。在分隔件中,在宽部之外的部分处形成狭缝。在气囊膨胀时,狭缝导致气体从上游膨胀部流入下游膨胀部。与气囊约束乘员之前的气体流率相比,在约束乘员期间,外力使狭缝打开,以增大气体从上游膨胀部进入下游膨胀部的流率。

    侧气囊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1211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48509.9

    申请日:2013-02-06

    Abstract: 气囊(40)在连通道(75)中包括止回阀(80),连通道(75)使腰部保护膨胀部(52)与肩部保护膨胀部(53)互相连接。止回阀(80)限制膨胀气体从腰部保护膨胀部(52)向肩部保护膨胀部(53)流出。在肩部保护膨胀部(53)和胸部保护膨胀部(54)之间的分隔件(60)中设置压力调节阀(95),该压力调节阀具有内开口(96)和一对阀体元件(98)。在由肩部保护膨胀部(53)约束乘员之前,使阀体元件(98)因受到肩部保护膨胀部(53)中膨胀气体的推动而互相接触,从而限制膨胀气体在内开口(96)处流动。当由肩部保护膨胀部(53)约束乘员时,随着这种约束产生的外力使阀体元件(98)挠曲并且彼此分离,从而允许膨胀气体在内开口(96)处流动。

    气囊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46341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910252460.2

    申请日:2009-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B60R2021/26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包括止回阀(60)。止回阀(60)由一对阀体部(61)形成。借助于流出侧结合部(41),使靠近上膨胀部(EU)的阀体部(61)的端部与连通壁(51)结合。各阀体部(61)包括可挠部(64),其位于流出侧结合部(41)附近、且在流出侧结合部(41)与下膨胀部(EL)之间。借助于第一边缘结合部(67),使阀体部(61)的前缘与连通壁(51)结合。第一边缘结合部(67)也作为壁结合部(63),使连通壁(51)互相结合。借助于沿膨胀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结合部(68),使阀体部(61)的后端互相结合。辅助结合部(69)位于第一边缘结合部(67)和第二边缘结合部(68)之间,且在第二边缘结合部(68)附近。辅助结合部(69)使阀体部(61)互相结合。辅助结合部(69)还作为刚性部(65),其比可挠部(64)更难以挠曲。刚性部(65)沿膨胀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

    气囊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46341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52460.2

    申请日:2009-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B60R2021/26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包括止回阀(60)。止回阀(60)由一对阀体部(61)形成。借助于流出侧结合部(41),使靠近上膨胀部(EU)的阀体部(61)的端部与连通壁(51)结合。各阀体部(61)包括可挠部(64),其位于流出侧结合部(41)附近、且在流出侧结合部(41)与下膨胀部(EL)之间。借助于第一边缘结合部(67),使阀体部(61)的前缘与连通壁(51)结合。第一边缘结合部(67)也作为壁结合部(63),使连通壁(51)互相结合。借助于沿膨胀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结合部(68),使阀体部(61)的后端互相结合。辅助结合部(69)位于第一边缘结合部(67)和第二边缘结合部(68)之间,且在第二边缘结合部(68)附近。辅助结合部(69)使阀体部(61)互相结合。辅助结合部(69)还作为刚性部(65),其比可挠部(64)更难以挠曲。刚性部(65)沿膨胀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