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6266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566614.2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26 , G06K9/62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 G08G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FM‑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过街行人轨迹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过街行人运动状态信息、个体特征信息和人车交互场景信息;步骤2: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增强,建立行人轨迹数据集;步骤3:建立并训练LSTM神经网络模型;步骤4:通过训练后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获取过街行人的预测轨迹;步骤5: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社会力模型进行参数标定;步骤6:根据社会力模型对预测轨迹进行修正,并输出过街行人的最优预测轨迹;步骤7:将最优预测轨迹广播至附近的车辆,以协助智能网联车辆进行决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降低车辆的延误率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5060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112203.6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服务器、车辆,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车辆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来源于车辆的路径位置信息,并获取路径位置信息对应的实时路况信息;基于实时路况信息对所述车辆进行电量分配规划,得到车辆在所述路径位置信息对应的电量消耗参考信息;将所述电量参考信息发送到所述车辆,以供所述车辆基于所述电量参考信息调整所述车辆的发动机与电机的工作功率。本发明中,对发动机和电池进行能量优化分配,以使得发动机更多的工作在低油耗区、集中工作或者发电,减少了发动机的启动次数,避免发动机的频繁启动;由此提升了整车的能量利用率,降低整车的能耗水平,改善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74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17239.8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2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续航里程的新能源共享汽车的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共享汽车的用户订单视作节点,制定基于时间和电量约束的编码规则,构造染色体,设计适应度函数并进行适应度的计算;步骤S2、基于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对染色体进行迭代优化,到达预设的终止条件时结束算法迭代;步骤S3、解码遗传算法求解的结果,获得最终所需的车辆数量及对应的订单安排顺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降低了最小编队问题求解的复杂性和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036378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580937.1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定子的三电刷双转子内圈永磁体同步电机,包括机壳、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包括外转轴,外转轴的内端设置在机壳内部,外转轴的内端上设有外转子铁芯以及嵌入外转子铁芯的外转子绕组,外转轴的内端端部设有端盖,外转轴的外端伸出机壳的第一端外,外转轴的外端上靠近端部处设有三个滑环,三个滑环上分别连接有电刷,电刷上连接有逆变器;内转子包括内转轴,内转轴的内端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内转轴的内端上设有内转轴铁芯以及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在内转轴铁芯外侧壁上的永磁体;内转轴的外端伸出与机壳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外。本发明结构简单,突破了一般电机只有一个旋转轴的限制,并省去了定子部分,可应用于多种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549643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51183.9
申请日:2009-05-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的电驱动变速系统,包括:第一箱体、第一自动离合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制动器、第二自动离合器、第一变速机构、第三自动离合器、第二箱体、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第四自动离合器、第二变速机构。第一自动离合器的输出轴是第三自动离合器的输入轴,外接动力靠第一自动离合器传入,整个电驱动变速系统的动力由第三自动离合器的输出轴传出,与车辆的后桥或其他驱动部件连接。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同时解决了单个电机和变速机构无法顾及的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对电机高功率,高扭矩,和高效率的需求问题,提高了驱动系统的效率,尤其适合城市工况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323243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810040913.0
申请日:2008-07-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技术领域的混合动力汽车双电机双行星排单离合器驱动装置,该装置设置有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前行星排有前行星排行星轮、前行星排太阳轮,后行星排有后行星排行星轮、后行星排太阳轮,前后行星排共用一个齿圈。发动机输出轴与集成起动发电机输入端连接,集成起动发电机输出端与离合器主动盘连接,离合器从动盘通过行星架与前行星排行星轮相连,前行星排太阳轮与驱动电机连接,后行星排行星轮行星架固接于车架,后行星排太阳轮也与驱动电机连接,齿圈外圈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常啮合。本发明结构紧凑、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传动效率高;可以同时实现功率分流和无级变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085796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1110003240.3
申请日:2011-01-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系统模块、车辆电子电器模块、传感器和框架式车身模块,其中:动力系统模块和传感器分别固定设置于框架式车身模块内,车辆电子电器模块分别与传感器和动力系统模块电气连接,并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所处工况及驾驶者意图,并控制动力系统模块实现对车辆的操控。本发明针对现代汽车存在的大量过度设计问题,提出了模块化车辆的制造与装配方法,使得电动汽车利用现有成熟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条件,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就可以满足人类日常交通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865218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63205.3
申请日:2010-04-16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7/115 , F16D27/004 , F16D28/00 , F16D2023/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扭矩传递装置。具体地,提供了一种扭矩传递装置,其包括多个离合器片,可选择性地围绕轴线转动并限定有斜面的倾斜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该倾斜构件以便与其一起围绕该轴线转动的蜗轮,和接触该斜面的滚子元件。该斜面被构造成,当该倾斜构件围绕该轴线转动时,使该滚子元件在该斜面上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推动该倾斜构件在第一轴向方向上运动,从而将该反作用力传递给离合器片。
-
公开(公告)号:CN101323242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10040912.6
申请日:2008-07-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技术领域的混合动力汽车双行星排机电耦合驱动装置。所述装置设置有前后行星排,两行星排均有行星轮、太阳轮、排齿圈,两行星排齿圈由离合器连接。发动机与前行星排行星轮连接,ISG电机与前行星排太阳轮连接,前行星排齿圈与离合器主动盘连接,离合器从动盘与后行星排齿圈相连,后行星排行星轮行星架固接于车架,后行星排太阳轮与驱动电机连接,后行星排齿圈外圈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常啮合。本发明结构紧凑、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传动效率高,可同时实现功率分流和无级变速。
-
公开(公告)号:CN101549643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1183.9
申请日:2009-05-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的电驱动变速系统,包括:第一箱体、第一自动离合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制动器、第二自动离合器、第一变速机构、第三自动离合器、第二箱体、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制动器、第四自动离合器、第二变速机构。第一自动离合器的输出轴是第三自动离合器的输入轴,外接动力靠第一自动离合器传入,整个电驱动变速系统的动力由第三自动离合器的输出轴传出,与车辆的后桥或其他驱动部件连接。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同时解决了单个电机和变速机构无法顾及的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对电机高功率,高扭矩,和高效率的需求问题,提高了驱动系统的效率,尤其适合城市工况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