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坯感应加热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4168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332305.2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坯感应加热装置及系统,属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领域,该板坯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正对设置的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分别设置有上总磁路和下总磁路,上总磁路由若干段上磁路单元以及上支撑块叠压而成,下总磁路由若干段下磁路单元以及下支撑块叠压而成;上总磁路的上磁路单元的设置方式为若干段上磁路单元中的至少一段的长度大于或者小于其余段的长度;和/或,下总磁路的下磁路单元的设置方式为若干段下磁路单元中的至少一段的长度大于或者小于其余段的长度,板坯感应加热系统包括若干个上述板坯感应加热装置。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板坯感应加热装置及系统能够更加均匀且高效地对板坯进行加热。

    一种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10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32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95909.5

    申请日:2022-07-06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轧制设备包括工作侧立辊和传动侧立辊,所述方法包括:在板坯进入所述轧制设备之前,获取所述板坯的宽度变化数据;如果所述宽度变化数据满足宽度控制条件,则根据所述宽度变化数据,确定所述工作侧立辊和所述传动侧立辊的动作行程和动作速度;在触发针对所述板坯的宽度控制信号后,控制所述工作侧立辊和所述传动侧立辊按照对应的动作行程和动作速度进行运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轧制设备的开口度控制,减少板坯的实际宽度变化不匹配的情况发生。

    薄板坯连铸连轧在线减薄铸坯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401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69260.3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在线减薄铸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中间包内的钢水通过结晶器处理后获得带液芯的铸坯;将所述带液芯的铸坯通过二冷扇形段进行液芯压下处理后获得目标厚度的铸坯;将所述目标厚度的铸坯进行冷却,并在凝固末端进行轻压下处理后获得全固态铸坯;将所述全固态铸坯通过重压下处理后获得减薄的铸坯;将所述减薄的铸坯高拉速进入轧机进行轧制获得成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在线减薄铸坯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现有无头产线由于拉速限制无法继续提高铸坯厚度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无头产线的生产能力。

    一种避免板坯跑偏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5055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46764.X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免板坯跑偏的方法及装置,应用在热连轧设备中,热轧连设备按照带钢运行方向依次包括:加热炉、立辊前侧导板、夹送辊、立辊及粗轧机架;方法包括:当板坯从加热炉出炉时,控制所述立辊前侧导板的开口度大于所述板坯宽度90~110mm;控制夹送辊开口度大于所述板坯厚度5~15mm,控制所述立辊开度小于所述板坯宽度5~15mm;当所述板坯头部到达所述立辊前侧导板中部时,控制所述立辊前侧导板的开口度大于所述板坯宽度50~70mm;当所述板坯头部通过立辊时,控制所述立辊前侧导板的开口度大于所述板坯宽度15~25mm;当所述板坯通过所述立辊后,控制夹送辊辊缝压下。

    一种粗轧立辊空过方法
    10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38213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810714421.9

    申请日:2018-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轧立辊空过方法,包括:从轧制计划中确定出待轧制钢坯;判定待轧制钢坯是否需要定宽压力机进行定宽,并获得一判定结果;关闭粗轧机组的宽度自学习功能;调整前侧导板的第一开度和立辊的第一辊缝宽度,进行正向轧制;在正向轧制的过程中,基于判定结果对待轧制钢坯进行处理,利用前侧导板导入待轧制钢坯,将立辊作为过渡辊道对待轧制钢坯进行空过处理;调整前侧导板的第二开度和立辊的第二辊缝宽度,进行逆向轧制;在逆向轧制的过程中,立辊作为过渡辊道对待轧制钢坯进行空过处理,利用前侧导板导出待轧制钢坯。本发明提供的粗轧立辊空过方法,能够避免停产造成产能损失,并保证成品宽度可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