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266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68999.8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春政 , 董文亮 , 闫占辉 , 武建龙 , 徐海卫 , 邵冲 , 王伟业 , 武国平 , 邓小旋 , 黄文斌 , 丁国慧 , 刘海云 , 缪成亮 , 李海波 , 陈斌 , 季晨曦 , 黄财德 , 刘延强 , 王同贺 , 郝宁 , 贾刘兵
IPC: C2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液体连续生产系统及方法,所述金属液体连续生产系统包括:混合加热炉,用于混合铁素资源和碳素原料;第一熔池,用于粗熔所述铁素资源和所述碳素原料的混合料以得到铁水和炉渣;所述第一熔池与所述混合加热炉连接;第二熔池,用于对所述铁水和炉渣进行渗碳、混匀和渣金分离;所述第二熔池与所述第一熔池连接;热风炉,用于回收利用所述混合加热炉产生的热烟气;所述热风炉与所述混合加热炉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金属液体连续生产系统及方法利用独特的双熔池结构,有效解决了废钢采用竖式预热与连续熔炼模式时形成的死料柱结构,将短时间熔化不均匀的铁水和炉渣在第二熔池进行蓄积,实现短流程连续废钢加料、预热及出铁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357898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0742346.9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坯感应加热调整方法及板坯感应加热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板坯的规格参数,确定感应加热器的加热分布区;判断所述加热分布区是否符合目标加热规则;则对所述感应加热器的上感应加热器和下感应加热器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以使所述板坯均匀受热,其中,所述相对位置是指所述上感应加热器和所述下感应加热器在所述板坯宽度方向上的相对分布位置。本发明公开的板坯感应加热调整方法及板坯感应加热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板坯横断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板坯均匀加热,进而避免在后续的轧制或成形过程中出现变形抗力或者延展的差异导致板坯成型质量不佳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11747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046251.3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海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型磁路装置及电磁感应加热器,属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感应加热器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该线型磁路装置包括导磁体和散热薄片,若干块导磁体和散热薄片叠压在一起形成磁路;线圈,线圈安装在磁路上;托承组件,托承组件托承于磁路外围以对磁路形成支撑,该种结构的线型磁路装置的磁路在导磁过程中不会使得磁场断开,因此形成的磁场分布更加均匀,用于加热时的加热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上述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上述线型磁路装置,因此,该电磁感应加热器的加热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13648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348044.3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炉炉压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板坯的钢种信息;基于钢种信息,确定加热炉的目标气氛数据以及基准压力数据,在加热炉处理板坯的过程中,获取加热炉炉内的有效气氛数据,并根据目标气氛数据、有效气氛数据以及基准压力数据,调整加热炉的炉内压力,直到加热炉内的有效气氛数据满足预设工艺要求,在有效气氛数据满足预设工艺要求时,获取加热炉的炉内压力,作为目标压力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加热炉工作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使炉内的热量基本不会溢出或者炉外的冷空气基本不会进入炉内,减少了炉内热量的损失,提高了加热炉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1174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46251.3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海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型磁路装置及电磁感应加热器,属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感应加热器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该线型磁路装置包括导磁体和散热薄片,若干块导磁体和散热薄片叠压在一起形成磁路;线圈,线圈安装在磁路上;托承组件,托承组件托承于磁路外围以对磁路形成支撑,该种结构的线型磁路装置的磁路在导磁过程中不会使得磁场断开,因此形成的磁场分布更加均匀,用于加热时的加热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上述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上述线型磁路装置,因此,该电磁感应加热器的加热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95113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12467.2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P29/028 , B21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轧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路供电变频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变频主电路和第二变频主电路,用于分别向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供电;并路开关,所述并路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变频主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变频主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实现所述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并联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变频主电路和所述第二变频主电路中有且仅有一路故障的情况下,闭合所述并路开关,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变频主电路和所述第二变频主电路中未故障的一路向所述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并联电路降容供电。本发明提供的双路供电变频传动系统能够在连轧机变频主电路故障情况下,保持连轧机轧辊转动,避免钢划伤。
-
公开(公告)号:CN10678577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15468.1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海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于电气设备中的集电滑环修磨装置及电气设备,修磨装置包括:夹持部件固定在所述集电滑环径向外侧的固定部件上;磨具,所述磨具固定于所述夹持部件内,且所述磨具的一端与所述集电滑环的表面相对;压下机构,所述压下机构与所述磨具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将所述磨具压向所述集电滑环的待修磨面,使得所述磨具与所述集电滑环的待修磨面相接触;如此,所述修磨装置可以至少包括一个,并分布在电流导入汇流铜排上,当需要对集电滑环表面进行修磨时,压下机构将磨具压向至所述集电滑环表面,电气设备工作带动集电滑环旋转,进而可以在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即可对集电滑环表面进行修磨,避免了电气设备停机,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42262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41009.2
申请日:2015-11-02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2/067 , F16C32/0648 , H02K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压滑动轴承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机用轴承的油隙的调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调试的轴承油隙值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用轴承的油隙的调试方法不需要将电机与传动轴系进行拆分,就能够检测到电机的轴承油隙值,避免了因将电机与传动轴系进行拆分后再组装后导致轴承油隙值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所检测的轴承油隙值更加准确的技术效果,并且,节省了拆装电机和传动轴系的工作量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499582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452299.X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1/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推力轴承的推力瓦检查方法,包括:拆卸阻尼推力轴承的推力瓦后盖,将阻尼推力轴承的推力瓦后盖及后推力瓦同时向后移动,检查后推力瓦上是否有划痕、裂纹等;将阻尼推力轴承的转轴向后移动,并保持阻尼推力轴承的水平轴瓦与转轴轴肩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将内窥镜从前推力瓦外侧的阻尼间隙测量孔伸入到前推力瓦与推力盘的后端面之间的间隙,通过内窥镜检查前推力瓦上是否有划痕、裂纹等。本发明提供的阻尼推力轴承的推力瓦检查方法,不需要对阻尼推力轴承完全拆解,就能实现对前推力瓦和后推力瓦的完好状况进行检查,从而避免了对阻尼推力轴承恢复组装而出现的繁琐的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475140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33240.6
申请日:2013-09-22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K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短路绝缘轴承,包括轴承定圈、轴承动圈、绝缘层和位于所述轴承定圈和所述轴承动圈之间的轴承滚动体;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轴承定圈与所述轴承动圈之间,用于使所述轴承定圈与所述轴承动圈绝缘;还包括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定圈电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动圈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短路绝缘轴承,通过导电部件,能将通过轴承内圈或轴承外圈的轴电流旁路掉,无需再外加接地短路装置,避免了外部接地短路装置受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或维护不当等原因而失效的风险,避免了轴电流对轴承滚动体的点蚀损害,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和更高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