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Triplet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的特征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484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12938.7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一种基于Triplet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的特征匹配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SIFT及基于深度学习的TFeat、HardNet等特征描述方法存在匹配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个对训练样本均值和方差做约束的新型损失函数,结合Triplet深度神经网络,可得到性能优异的特征描述,用高斯分布描述匹配特征对和不匹配特征对的距离分布,根据减小特征匹配误差等价于减小两个匹配特征对距离分布重叠面积这一原则,得出对训练样本均值和方差做约束的新型损失函数。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特征描述方法相比,本发明在匹配性能上得到了提升。

    基于移动机器人的自适应末端夹持器

    公开(公告)号:CN10839391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83515.8

    申请日:2018-03-06

    Abstract: 基于移动机器人的自适应末端夹持器,它涉及移动机器人末端机构,它包括舵机、舵机机架、转动转换直线运动机构、弹簧、多组平行四杆机构以及与平行四杆机构组数相一致的多组卡爪,舵机安装在舵机机架的上部;连杆机架安装在舵机机架的下部,主动连杆与连架杆铰接,从动连杆与连架杆铰接,从动连杆与卡爪固接,连杆机架与卡爪铰接,连架杆与连杆机架铰接;转动转换直线运动机构的转动部分安装在舵机的输出端,主动连杆与转动转换直线运动机构的直线运动部分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爪和连杆机架固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便捷、可靠性好、适合能够夹持的物体种类较多。

    基于速度估计的空间机器人视觉时延误差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8770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138351.9

    申请日:2014-04-08

    Abstract: 基于速度估计的空间机器人视觉时延误差补偿方法,解决了漂浮基座下空间机器人视觉测量时延误差的补偿问题。包括确定系统的视觉时延,建立带时延的视觉测量数据与物理真实相对位姿间的数学关系;根据带时延的视觉测量数据和机械臂的关节指令,估计当前的空间机器人末端速度;设计误差控制器,减小空间机器人末端速度的估计误差;根据校正后空间机器人末端速度估值,对当前带有时延的视觉测量数据进行补偿,得到经过补偿的视觉测量数据。本发明利用历史测量数据融合关节角速度指令估计当前空间机器人末端速度,设计估计误差控制器以减小速度估计的误差;实现漂浮基座下空间机器人精确的视觉时延补偿,有利于实现空间机器人高精度地完成精细操作任务。

    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着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144785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108237.7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着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系统,它涉及一种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系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锚固机构中锚尖不可变形导致打入介质后锚固力较小的问题。阶梯推杆的大端与活塞固接,阶梯推杆位于锚尖内且与锚尖之间滑动连接,倒锥设置在锚尖内且与阶梯推杆的小端相邻设置,锚固爪固定在阶梯推杆的小端上,四个锚固爪呈星形设置,每个张开翼通过一个张开翼销安装在锚尖的大端上,多个张开翼呈星形设置;锚固单元的燃烧室外壁与膨胀缸端盖内壁滑动连接,减振单元的滑动轴承套装在推进单元的膨胀缸的外壁上,减振单元与推进单元的膨胀缸之间相对滑动,所述缠绕单元固定在减振单元的套筒上。本发明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着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

    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着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14478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108237.7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着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系统,它涉及一种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系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锚固机构中锚尖不可变形导致打入介质后锚固力较小的问题。阶梯推杆的大端与活塞固接,阶梯推杆位于锚尖内且与锚尖之间滑动连接,倒锥设置在锚尖内且与阶梯推杆的小端相邻设置,锚固爪固定在阶梯推杆的小端上,四个锚固爪呈星形设置,每个张开翼通过一个张开翼销安装在锚尖的大端上,多个张开翼呈星形设置;锚固单元的燃烧室外壁与膨胀缸端盖内壁滑动连接,减振单元的滑动轴承套装在推进单元的膨胀缸的外壁上,减振单元与推进单元的膨胀缸之间相对滑动,所述缠绕单元固定在减振单元的套筒上。本发明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着陆器及仪器设备锚固。

    用于小行星着陆器探测的锚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86504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010113872.0

    申请日:2010-02-25

    Abstract: 用于小行星着陆器探测的锚定位系统,它涉及一种着陆器探测的锚定位系统。本发明解决了伸缩套管连接定位系统存在的锚尖入射时发生倾斜,横向冲击载荷作用在着陆器上,对着陆器内部仪器造成损坏;并且在入射过程中伸缩套管运动部分质量发生变化,给估算初始发射能量带来困难的问题。推进机构固定安装在线缆箱体的侧面上;缠绕机构固定安装在线缆箱体的后端盖上;锁紧解锁机构固定安装在缠绕机构的右壳体上,连接线绳储存在线缆箱体内,连接线绳的一端固定在锚杆销上,连接线绳的另一端与卷线筒固接,缠绕电机和解锁电机通过导线与针插座连接。本发明还可用于例如彗星等表面引力较小的小天体的着陆器探测以及危险环境下的机器人自主作业。

    基于平行四边形连杆和钢丝绳的外骨骼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455609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209826.3

    申请日:2008-12-29

    Abstract: 基于平行四边形连杆和钢丝绳的外骨骼机构,它涉及一种外骨骼机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针对手部使用外骨骼机构不能实现双向主动驱动,机构较臃肿,绳索和机构的强摩擦会使得控制变得更为复杂等问题。本发明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分别设置在第二机架上部的两侧上,第一线轮与第四连杆的一端同轴,第二线轮与一号连杆的一端同轴,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压板相连接,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调整滑块上,第三线轮和第四线轮分别设置在第三机架上部的两侧上,第三线轮和四号连杆同轴,第四线轮和连杆四同轴。本发明每个关节都采用了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中间驱动元件采用钢丝绳进行传动,能以外骨架形式围绕人手作包络运动。

    具有指尖位置跟随和指尖双向力反馈功能的外骨骼手指

    公开(公告)号:CN101450484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10209842.2

    申请日:2008-12-30

    Abstract: 具有指尖位置跟随和指尖双向力反馈功能的外骨骼手指,它涉及一种具有双向主动驱动和力反馈的数据手套手指。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力反馈数据手套存在的需与人手手指指节配合才能运动;不能实现双向主动驱动;结构臃肿,集成度低;力反馈时,不能很好的区分“接触”和“非接触”模式。摩擦问题突出,不利于控制的缺陷。本发明的电机驱动系统的输出端与可伸长外骨骼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接,可伸长外骨骼机构的输出端与指尖力反馈装置和位置跟随装置连接,组成一个模块化的力反馈手指,其优点是结构更为紧凑、系统带宽较高、能根据从手工作在自由空间或者约束空间进而实现对操作者手指运动的位置跟随或者力反馈,以增强虚拟现实或遥操作的临场感。

    一种六自由度机器人灵巧手臂

    公开(公告)号:CN101745913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073469.7

    申请日:2009-12-21

    Abstract: 一种六自由度机器人灵巧手臂,它涉及一种机器人手臂。以解决现有机器人手臂重量大、集成度低,限制了灵巧手与机器人系统集成问题。第一肩关节与基座相连接,第一肩关节通过第一肩关节连接件与第二肩关节连接,第二肩关节通过第二肩关节连接件与上臂连接,上臂通过第一肘关节连接件与第一肘关节连接,第一肘关节通过第二肘关节连接件与第二肘关节连接,第二肘关节与前臂连接,前臂与两自由度腕关节连接,第一肩关节电路板固装在基座上,第二肩关节电路板及第一肘关节电路板与上臂固接,第二肘关节电路板和腕关节电路板固装在前臂上。导线与第一、二肩关节电路板及第一、二肘关节电路板以及腕关节电路板依次连接。本发明重量轻、集成度和可靠性高。

    基于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嵌入式多自由度肌电假手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35806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10144611.3

    申请日:2007-11-16

    Abstract: 一种主从分布式结构的多自由度肌电假手控制系统,它属于生物机电一体化领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肌电假手的电子控制系统采用嵌入式设计体积庞大,开环控制不能将感觉信息反馈给假手佩戴者的人脑;或者有反馈信息,但是反馈信息不能准确定量,不精确问题。它的主DSP电路的SPI通信端连接从DSP电路的SPI通信端,蜂鸣器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温度传感器、EMG通道电路、振动电机电路、电刺激电路、蓝牙电路分别连接主DSP电路上,多个力矩传感器分别连接在从DSP电路上,多个电动机分别通过多个电机驱动电路、CPLD电路连接在从DSP电路上。假手的体积与真实的人手相当;本发明能准确的将力的大小反馈给假手佩戴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