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00894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880003969.7
申请日:2008-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06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2270/145 , F16H3/728 , F16H57/028 , F16H2037/0873 , F16H2057/02034 , F16H2057/02047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5 , F16H2200/2035 , H02K5/24 , H02K11/048 , Y02T10/6217 , Y02T10/6239 , Y02T10/641 , Y02T10/7077 , Y10S903/952 , Y10T74/2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变速机构等齿轮机构的振动产生的噪声,从而提高车辆的静谧性的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旋转电机、动力传递用的齿轮机构、以及在旋转电机的轴方向排列并容纳旋转电机和齿轮机构的机箱(C)。利用消音器(N)来覆盖机箱(C)上的旋转电机外周的刚性低的区域亦即低刚性区域(Al),该消音器(N)被支承于机箱(C)上的比低刚性区域(Al)刚性高的高刚性部位(Ph)。
-
公开(公告)号:CN101600894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880003969.7
申请日:2008-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006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2270/145 , F16H3/728 , F16H57/028 , F16H2037/0873 , F16H2057/02034 , F16H2057/02047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5 , F16H2200/2035 , H02K5/24 , H02K11/048 , Y02T10/6217 , Y02T10/6239 , Y02T10/641 , Y02T10/7077 , Y10S903/952 , Y10T74/2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变速机构等齿轮机构的振动产生的噪声,从而提高车辆的静谧性的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旋转电机、动力传递用的齿轮机构、以及在旋转电机的轴方向排列并容纳旋转电机和齿轮机构的机箱(C)。利用消音器(N)来覆盖机箱(C)上的旋转电机外周的刚性低的区域亦即低刚性区域(Al),该消音器(N)被支承于机箱(C)上的比低刚性区域(Al)刚性高的高刚性部位(Ph)。
-
公开(公告)号:CN1769087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12746.2
申请日:2005-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365 , B60K1/02 , B60K6/405 , B60K6/445 , B60K6/54 , F16H3/728 , F16H57/0037 , F16H2037/0873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 Y02T10/6239 , Y02T10/7258
Abstract: 如果将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配置到前端,则输出轴便加长,难以确保轴的支承精度,而且前端侧的直径将加大,对于从输出轴的中间施加第二电动机的辅助转矩而言,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将输出轴(12)分割成第一输出轴(121)及第二输出轴(122)。对于第一输出轴(121),传递来自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转矩,且经由轴承(g、k),由两端支承结构来支承在隔壁(B、C)上。对于第二输出轴(122),施加来自变速装置(22)的辅助转矩,且经由轴承(k、y),由两端支承结构来支承在隔壁(C、E)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358876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80038165.6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PC: F16H57/023 ,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031 , F16H37/0813 , F16H57/02 , F16H57/023 , F16H57/04 , F16H57/0404 , F16H57/0439 , F16H57/0441 , F16H61/0028
Abstract: 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电动油泵(70)以及泵用旋转电机(60),它们收容在外壳(2)内。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作为差动齿轮装置(35)的旋转轴心的差动轴心(X3)相对于作为变速输入部件的旋转轴心的变速轴心(X1),配置于下方且沿轴向观察时处于侧方的位置,液压控制装置(84)在沿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变速轴心(X1)配置于与差动轴心(X3)侧相反的一侧。作为泵用旋转电机(60)的旋转轴心的泵轴心(X4)配置于比变速轴心(X1)靠下方且沿轴向观察时处于变速轴心(X1)与液压控制装置(84)之间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769088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12747.7
申请日:2005-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365 , B60K1/02 , B60K6/26 , B60K6/40 , B60K6/445 , B60K6/448 , B60K6/54 , F16H3/728 , F16H57/021 , F16H57/025 , F16H57/08 , F16H2037/0873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 Y02T10/6239 , Y02T10/6243 , Y10S903/951 , Y10S903/952
Abstract: 如果将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及变速装置配置到轴向中间部分,便得不到输入轴与输出轴中较长一方的轴支承精度。在分割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与变速装置(22)的隔壁(C)的内周面上安装轴承(80),来支承输出轴(12)的前端部。在支承第二电动机(23)的转子(29)后端部的后壁(E)的与轴承(s)的安装面同一的平面(II-II)部分上夹设轴承(81),来支承输出轴(12)的后端部。由此,输出轴(12)在隔壁(C)及后壁(E)处,由轴承(80、81),通过两端支承结构来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05358876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480038165.6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IPC: F16H57/023 , F16H57/04
Abstract: 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电动油泵(70)以及泵用旋转电机(60),它们收容在外壳(2)内。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作为差动齿轮装置(35)的旋转轴心的差动轴心(X3)相对于作为变速输入部件的旋转轴心的变速轴心(X1),配置于下方且沿轴向观察时处于侧方的位置,液压控制装置(84)在沿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变速轴心(X1)配置于与差动轴心(X3)侧相反的一侧。作为泵用旋转电机(60)的旋转轴心的泵轴心(X4)配置于比变速轴心(X1)靠下方且沿轴向观察时处于变速轴心(X1)与液压控制装置(84)之间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34823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510112746.2
申请日:2005-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365 , B60K1/02 , B60K6/405 , B60K6/445 , B60K6/54 , F16H3/728 , F16H57/0037 , F16H2037/0873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 Y02T10/6239 , Y02T10/7258
Abstract: 如果将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配置到前端,则输出轴便加长,难以确保轴的支承精度,而且前端侧的直径将加大,对于从输出轴的中间施加第二电动机的辅助转矩而言,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将输出轴(12)分割成第一输出轴(121)及第二输出轴(122)。对于第一输出轴(121),传递来自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转矩,且经由轴承(g、k),由两端支承结构来支承在隔壁(B、C)上。对于第二输出轴(122),施加来自变速装置(22)的辅助转矩,且经由轴承(k、y),由两端支承结构来支承在隔壁(C、E)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529478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680005776.6
申请日:2006-03-14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82
Abstract: 利用输出轴(12)以及推力轴承(45)的旋转,对从油孔(65a)流出的润滑油作用离心力,该润滑油被引导向座圈(53)以及输出轴凸缘(12b),并一边对推力轴承(45)进行润滑,一边经过座圈外径部(53c)的前端间隙(g)以及切口部(53d),而几乎全部地被引导到环状槽(51)中。进而,经过连通孔(52)、油孔(49、46、50)而供给到小齿轮支承部(41)。
-
公开(公告)号:CN101128688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680005776.6
申请日:2006-03-14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82
Abstract: 利用输出轴(12)以及推力轴承(45)的旋转,对从油孔(65a)流出的润滑油作用离心力,该润滑油被引导向座圈(53)以及输出轴凸缘(12b),并一边对推力轴承(45)进行润滑,一边经过座圈外径部(53c)的前端间隙(g)以及切口部(53d),而几乎全部地被引导到环状槽(51)中。进而,经过连通孔(52)、油孔(49、46、50)而供给到小齿轮支承部(4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