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0880.9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包括主洞结构,主洞结构在斜坡体开挖段采用以下结构:主洞结构包括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间隔设置,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通过若干纵向管连接,另一侧通过异形梁体连接;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间隔设置若干中继墙,纵向管棚贯穿中继墙;异形梁体的顶部安装有若干倾斜打入斜坡体的横向钢管桩。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旨在通过横向钢管桩、中继墙与纵向管棚形成稳固的“上锚下支”承载结构体系,有效隔离棚洞暗挖对斜坡体的扰动,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棚洞及山体稳定,实现棚洞暗挖安全、快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9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307975.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安全步距范围内初支位移分级评价系统,包括图像信息采集单元、图像信息分析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图像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布镜头、相机、以及光源;所述图像信息分析单元包括图像信息转换器和位移数据分级评价处理器。该公路隧道安全步距范围内初支位移评价系统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在对施工组织无影响的情况下,获得测点布置较为密集的,连续时间段内隧道测点位移—时间曲线;根据隧道连续洞周位移数据回归分析得到洞周位移—时间函数,并进一步得到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函数、以及位移速率函数,结合上述各回归函数对安全步距段落位移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3276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99067.5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高水压粉细砂层隧道贯通段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深埋高水压粉细砂层隧道中,当贯通段长度剩100~200m时,首先采用直径为2m的泥水平衡顶管将剩余段贯通;然后在顶管导洞内部径向打设开口钢管进行排水降压,排水钢管延伸至隧道开挖轮廓线外至少5m;扩挖施工时,掌子面前方15m范围内在主洞内实施超前帷幕注浆,在帷幕注浆实施的过程中顶管内的钢管排水泄压;最后采用微短三台阶法扩挖施工实现隧道全断面贯通。本发明解决了深埋高水压粉细砂层隧道贯通段超前排水距离长、排水效果差,在高水压下掌子面自稳能力差、注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隧道塌方、初期支护变形及隧道突泥涌水频发的问题,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36056.X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包括若干组主动支撑门架,若干组主动支撑门架等间距设置于隧道的先行洞内,主动支撑门架自身具备可调节性,能够对内部的衬砌处进行支撑,形成预先主动施加载荷;在后行洞开挖时,通过主动支撑门架实时调节,平衡部分围岩竖向压力,控制中隔墙内表面应力始终位于安全范围内。相较于目前采用加强先行洞衬砌的方式该连拱隧道实时调节主动支撑系统可在不加强先行洞衬砌的情况下,解决后行洞形成承载力前,围岩压力不对称问题,避免衬砌出现开裂、压碎等病害,使隧道结构由施工过程工况安全过渡至运营工况,较大幅度减小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8622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47572.X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浅埋偏压段零开挖棚洞结构,该浅埋偏压段零开挖棚洞结构包括纵向主洞和若干辅助横洞,若干辅助横洞等间距布设于纵向主洞上,且将纵向主洞分割成若干段,每段纵向主洞与辅助横洞交替连接构成棚洞结构;辅助横洞的高度大于纵向主洞的高度,斜坡剩余下滑推力作用在辅助横洞上时,辅助横洞斜上方滑体向辅助横洞间侧移,滑体在辅助横洞间楔紧,并在辅助横洞间形成土拱;辅助横洞的支护结构和土拱共同承担滑坡剩余下滑推力,确保整个棚洞的安全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09971.9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大变形段支护衬砌及方法,包括:进行大变形判断及对应支护衬砌安全性验算;在设计阶段,在二衬拱肩或拱脚外侧小范围或其它先验外侧受拉、内侧受压破坏部位,间隔预先布设带肋碳纤维板,增大二衬外侧抗拉承载力,约束外侧开裂变形,增大内侧二衬混凝土受压区宽度,减小二衬内侧混凝土应力,控制衬砌应力始终处于0~0.5#imgabs0#范围内,防止衬砌出现开裂病害。该方法为局部加强措施,经济性较好,同时还能防止二衬因受拉侧二衬开裂,钢筋锈蚀而再次出现病害,并从本质上改善了断面受力状态,整体安全性提高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14887.0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73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T7/62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20/10 , G01M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工作面渗漏水智能识别和分割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在工程现场拍照获取隧道工作面照片建立图像集;随后基于swin‑transformer模型将图像集导入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后的模型识别图像集对图像集进行分类,最终可以区分五种隧道工作断面渗透水类型。然后进一步对有水的四种状态的图像进行分割,完成边界确定和面积二维计算,实现对工作面渗漏水的定位。本发明可以解决以往渗漏水识别中数据获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了渗漏水病害识别的准确程度与效率,对隧道工程的智能监测与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5139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66531.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21D9/00 , E21D20/00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中导连拱隧道先行洞预加反力设计方法,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先行洞预加反力设计方法基于径向加固锚杆;通过先行洞靠近后行洞侧拱肩处打设径向加固锚杆,利用径向加固锚杆加固三角区不稳定围岩,并提供径向预加反力使得先行洞拱肩结构得到有效的约束。当先行洞开挖后,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先行洞预加反力设计方法可通过计算指导拱肩径向加固锚杆能以最经济、有效的位置、角度及长度打设,在后行洞开挖前预先加固三角区不稳定围岩并提供拉力约束拱肩结构变形;从而防范先行洞结构可能发生的开裂甚至破坏,提高先行洞隐中墙侧的局部稳定性,保障隧道结构安全及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3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56622.1
申请日:2024-12-29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功能隧道施工辅助设施及其设计方法,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该多功能隧道施工辅助设施为布设于隧道仰拱填充混凝土上的下沉空间;下沉空间位于由掌子面附近延伸至隧道外部,顶部通过预制盖板封闭;下沉空间靠近掌子面的端头处设有逃生管道。将该辅助设施与辅助人员逃生、辅助施工通风、辅助施工反坡排水等多种功能综合考虑,实现同一设施兼具不同功能,极大降低了传统各类管道对施工的影响,减少对隧道施工空间的需求,也优化了受施工环境制约的通风管道、反坡排水集水井。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既达到加快施工进度、提高通风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也能实现永临结合,减少工程投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