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99323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610422814.3

    申请日:2016-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包括头车车体和中间车车体,头车车体包括底架、隔墙、侧墙和车顶,隔墙的两侧分别与侧墙相连接,隔墙的顶部与车顶相连接;隔墙的两侧及顶部均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且开口垂直向外的U型槽;车顶和侧墙上分别设置有对应于各U型槽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延伸方向与U型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条形孔;隔墙与连接座通过贯穿于U型槽与条形孔中的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车体中,连接牢固,通过U型槽和条形孔的设置,可以实现车顶以及侧墙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位置调整,方便安装,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加工误差导致的无法装配问题,提高该车体的装配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车体的轨道车辆。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99322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610416771.8

    申请日:2016-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包括底架、端墙、侧墙和车顶,端墙的两侧分别与侧墙相连接,端墙的顶部与车顶相连接;端墙与侧墙之间以及端墙与车顶之间分别通过从内侧垫设在两者所形成直角区域的焊接型材相连接;端墙与侧墙之间以及端墙与车顶之间分别预留有接缝,焊接型材上设有用于填充接缝的凸起部位。本发明所提供的车体中,焊接型材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显著大于现有技术中的直角架,可以显著的提高整个车体的抗变形能力,同时,通过在焊接型材上设置凸起部位,并将凸起部位填充至端墙与侧墙之间或者端墙与车顶之间预设的接缝中,进行焊接连接,如此设置,工艺简单,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车体的轨道列车。

    一种高速度地铁头车车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2913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769031.3

    申请日:2021-0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度地铁头车车体结构,包括底架、车顶、侧墙、端墙、司机室骨架和排障器,底架端部设有底架端梁,底架端梁外侧以车辆纵向中心对称设两个防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的端部设有两级吸能结构;司机室骨架加强设计;司机室骨架后方设置一位端端墙骨架;排障器上设置抽屉式吸能单元。本发明的高速度地铁头车车体结构,通过设置两级吸能结构以及对司机室骨架的加强设计,其耐撞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被动安全性能满足高速度等级城市地铁车辆要求,并满足同相同线路货车、公路车辆及平交路口障碍物等碰撞要求,为后续城市地体运营提供了全新的高效安全的地铁车体结构。

    一种适用于回转轴承转向架型式的端底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9285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86030.X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回转轴承转向架型式的端底架结构,包括端部组成、不锈钢边梁、枕梁组成、牵引梁组成、端部加强梁组成五部分,其特征在于:端部组成、端部加强梁组成以及两侧的不锈钢边梁构成方形框架,框架内连接一由枕梁组成和牵引梁组成垂直连接的十字型结构,枕梁中心开有中心孔,中心孔内设置法兰连接件,用于连接回转轴承转向架,车体与转向架仅通过回转轴承进行连接,无其他接口,实现车辆快速装配;回转轴承的应用,增大了车体与转向架相对转角,保证了车辆小曲线通过能力,本发明简化了车体与转向架的受力关系,增加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车体的减重设计及车辆舒适性提升做出贡献。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9932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610422814.3

    申请日:2016-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包括头车车体和中间车车体,头车车体包括底架、隔墙、侧墙和车顶,隔墙的两侧分别与侧墙相连接,隔墙的顶部与车顶相连接;隔墙的两侧及顶部均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且开口垂直向外的U型槽;车顶和侧墙上分别设置有对应于各U型槽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延伸方向与U型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条形孔;隔墙与连接座通过贯穿于U型槽与条形孔中的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车体中,连接牢固,通过U型槽和条形孔的设置,可以实现车顶以及侧墙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位置调整,方便安装,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加工误差导致的无法装配问题,提高该车体的装配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车体的轨道车辆。

    一种新型轻量化高速动车组外风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4652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06793.9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一种新型轻量化高速动车组外风挡结构,包括风挡框、环形橡胶板,中间框、弹簧吊挂装置,所述风挡框和中间框是形状与端墙外轮廓一致的铝型材框,所述风挡框固定密封连接在两个相邻车体间的两个端墙四周,风挡框之间设置中间框,所述环形橡胶板是一体成型的环形“几”字形橡胶板,所述环形橡胶板“几”字形一侧与风挡框内侧固定密封连接,另一侧与中间框内侧固定密封连接,“几”字形上侧朝向车体外侧,所述中间框与风挡框在车体侧面位置设置弹簧吊挂装置,将中间框吊挂在风挡框上。外风挡为密封结构,外风挡内外的压差小,不会出现动车组高速运行时车端外风挡外翻、撕裂以及内风挡抖动等问题,环形橡胶板结构可以减轻外风挡重量。

    一种适用于回转轴承转向架型式的端底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9285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010986030.X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回转轴承转向架型式的端底架结构,包括端部组成、不锈钢边梁、枕梁组成、牵引梁组成、端部加强梁组成五部分,其特征在于:端部组成、端部加强梁组成以及两侧的不锈钢边梁构成方形框架,框架内连接一由枕梁组成和牵引梁组成垂直连接的十字型结构,枕梁中心开有中心孔,中心孔内设置法兰连接件,用于连接回转轴承转向架,车体与转向架仅通过回转轴承进行连接,无其他接口,实现车辆快速装配;回转轴承的应用,增大了车体与转向架相对转角,保证了车辆小曲线通过能力,本发明简化了车体与转向架的受力关系,增加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车体的减重设计及车辆舒适性提升做出贡献。

    一种复合材料车体连接用的紧固件

    公开(公告)号:CN11103853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2010031636.8

    申请日:2020-01-13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车体连接用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体和位于柱状体上下表面的法兰,上法兰上均匀设有若干注胶孔,与柱状体外壁周围形成灌胶通道,实现该连接紧固件和复合材料车体预开的安装孔之间的牢固连接,同时保证了紧固件与复合材料之间有足够厚度的胶层,避免电化学腐蚀的发生,下法兰直径大于柱状体直径,下法兰被胶团包裹,有效防止该连接紧固件脱落;从上法兰至柱状体中心加工有螺纹孔,用于连接零部件;新型车体连接紧固件保证了紧固件与复合材料之间有足够厚度的胶层,避免金属件与复合材料之间电化学腐蚀的发生,填补了目前轨道车辆装备领域此类紧固件的空白。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99322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610416771.8

    申请日:2016-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包括底架、端墙、侧墙和车顶,端墙的两侧分别与侧墙相连接,端墙的顶部与车顶相连接;端墙与侧墙之间以及端墙与车顶之间分别通过从内侧垫设在两者所形成直角区域的焊接型材相连接;端墙与侧墙之间以及端墙与车顶之间分别预留有接缝,焊接型材上设有用于填充接缝的凸起部位。本发明所提供的车体中,焊接型材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显著大于现有技术中的直角架,可以显著的提高整个车体的抗变形能力,同时,通过在焊接型材上设置凸起部位,并将凸起部位填充至端墙与侧墙之间或者端墙与车顶之间预设的接缝中,进行焊接连接,如此设置,工艺简单,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车体的轨道列车。

    单轨车辆整体式顶板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2806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63776.5

    申请日:2016-09-29

    Inventor: 李立恒 李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D17/16

    Abstract: 一种单轨车辆整体式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将顶板结构进行集成化设计,采用全宽型整体式顶板,在顶板中间开有方口,在方口处安装独立的幅流格栅,在全宽型顶板两侧设有顶板封边型材梁。本发明的积极效果:该技术采用了集成化设计思路,提高了车辆内装的美观性,同时在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