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91111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510810286.4

    申请日:2015-11-20

    Inventor: 轰大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良的冰上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划分有胎肩陆地部(11)以及中间陆地部(10)。胎肩陆地部(11)包括多个胎肩花纹块(40),中间陆地部(10)包括多个中间花纹块(16)。胎肩花纹块(40)的至少一个以及中间花纹块(16)的至少一个分别被两条分割刀槽(25)划分为中央花纹块片(30)与该中央花纹块片的两侧的外侧花纹块片(31)。在中间花纹块(16)的各外侧花纹块片(31)设置有闭合式刀槽(33)。在胎肩花纹块(40)的各外侧花纹块片(31)设置有开放式刀槽(45)。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94132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591366.X

    申请日:2016-07-25

    Inventor: 大田和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能够确保轮胎的径向成长的抑制效果及带束耐久力,且提高胎圈耐久力与耐偏磨损性。充气轮胎(1)的带束层(10)具备:第一主作用带束(12);第二主作用带束(14),其配置于第一主作用带束(12)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该第二主作用带束(14)具有与第一主作用带束(12)的帘线角度(θ2)相比相对于轮胎周向的朝向不相同的帘线角度(θ4);以及加强带束(13)。加强带束(13)的帘线角度(θ3)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加强带束(13)的宽度在轮胎截面宽度的50%以上,且比第一以及第二主作用带束(12、14)这两者中的宽度窄的带束还窄。加强带束(13)的宽度尺寸在胎体(8)的周长的30%以上且50%以下。

    卡车轮胎胎面和卡车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7531102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2284.1

    申请日:2016-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11/0323 B60C11/033 B60C11/04 B60C22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纵向方向、侧向方向和厚度方向的重型卡车轮胎胎面(2),所述胎面具有地面接合表面且包括至少四个纵向凹槽,所述至少四个纵向凹槽(3、4、5、6、7)包括两个敞开凹槽(4、6)和至少两个部分隐藏的凹槽(3、5、7),所述部分隐藏的凹槽包括沿着所述胎面的所述纵向方向交替的敞开部分和管槽部分,所述至少四个纵向凹槽界定两个胎肩凸条、两个中间凸条和至少一个中心凸条,其中所述凹槽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使得对于任何给定截面长度L在12mm与40mm之间的胎面的任何截面,凸条截面的橡胶质量与相同凸条中具有相同截面长度L的相应的邻近凸条截面的百分比差值小于最大百分比差值,其中●胎肩凸条的所述最大百分比差值是Ds(%)=50/L(mm),●中间凸条的所述最大百分比差值是Di(%)=70/L(mm),且●全胎面截面的所述最大百分比差值是Da(%)=40/L(mm)。

    重载荷用轮胎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2379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410709455.0

    申请日:2014-11-27

    Inventor: 轰大辅

    Abstract: 本发明的重载荷用轮胎,维持湿地性能并提高耐不均匀磨损性能。在经过胎肩主沟(12)的沟底的轮胎径向线上,从带束层(7)的外表面(7s)到轮胎的内腔面的距离(t1)为15~23mm。各胎肩主沟(12)的沟宽度大于中央主沟(11)的沟宽度。中央陆地部(20)的平均宽度(Wc)、中间陆地部(30)的平均宽度(Wm)以及胎肩陆地部(40)的平均宽度(Ws)的比Wc︰Wm︰Ws为1.00︰1.00~1.08︰1.03~1.13。在中间陆地部(30)设置有多条中间横沟(31)。在胎肩陆地部(40)设置有多条胎肩横沟(41)。胎肩横沟(41)的沟宽度大于中间横沟(31)的沟宽度。胎肩横沟(4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s)大于中间横沟(3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