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534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314607.7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其具有底填材料容易浸入的结构。电子部件(1)包括:形成在基片(2)上的、将导体层(M1~M4)和绝缘层(6~8)交替层叠而成的功能层(10);和设置在绝缘层(8)上的端子电极(41~44)。位于最上层的绝缘层(8),其平面形状为大致矩形,且具有在俯视时从各边(E1~E4)起在平面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81~84)。由此,当在上下反转装载于母板后,供给底填材料时,底填材料因以突出部(81~84)为起点的表面张力而浸入到母板与电子部件的间隙。因此,即使在母板和电子部件的间隙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底填材料容易浸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1417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061537.9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在具有在基板上交替层叠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绝缘层的构造的电子部件中,提高从侧面的散热性。电子部件(1)具备基板(2)、在基板(2)上交替层叠的多个导体层(M1~M4)以及多个绝缘层(11~14)。多个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比基板(2)的侧面(2s)更后退的凹部(11a~14a)和从凹部(11a~14a)突出的凸部(11b~14b)。凹部(11a)被由无机绝缘材料构成的电介质膜(4)覆盖。这样,由于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侧面(11s~14s)的露出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提高从侧面(11s~14s)的散热性。而且,能够通过设置于凹部(11a)的电介质膜(4)提高刚性,并且能够保护绝缘层(11)。
-
公开(公告)号:CN1130536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550264.6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G4/40
Abstract: 防止下部电极和电感器图案与电介质膜的界面剥离且降低电感器图案的电阻值。电子部件(1)具有:包含为下部电极的导体图案(15)和为第一电感器图案的导体图案(16)的导体层(M1);覆盖导体图案(15)的电介质膜(4);隔着电介质膜(4)层叠于下部电极且为上部电极的导体图案(18);覆盖导体层(M1)、电介质膜(4)和导体图案(18)的绝缘层(6);设置于绝缘层(6)上且包含为第二电感器图案的导体图案(26)的导体层(M2),导体图案(16)、(26)经由贯通绝缘层(6)设置的通孔导体并联连接。由于第一和第二电感器图案并联连接,可防止下部电极和电感器图案与电介质膜的界面剥离且降低电感器图案的电阻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05366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011550264.6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G4/40
Abstract: 防止下部电极和电感器图案与电介质膜的界面剥离且降低电感器图案的电阻值。电子部件(1)具有:包含为下部电极的导体图案(15)和为第一电感器图案的导体图案(16)的导体层(M1);覆盖导体图案(15)的电介质膜(4);隔着电介质膜(4)层叠于下部电极且为上部电极的导体图案(18);覆盖导体层(M1)、电介质膜(4)和导体图案(18)的绝缘层(6);设置于绝缘层(6)上且包含为第二电感器图案的导体图案(26)的导体层(M2),导体图案(16)、(26)经由贯通绝缘层(6)设置的通孔导体并联连接。由于第一和第二电感器图案并联连接,可防止下部电极和电感器图案与电介质膜的界面剥离且降低电感器图案的电阻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5132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691163.9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缓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内部应力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1)具备:平坦化层(3),覆盖基板(2)的表面;导体层(M1),设置于平坦化层(3)上,包含下部电极;电介质膜(4),由与平坦化层(3)不同的材料构成,覆盖平坦化层(3)及导体层(M1);上部电极,经由电介质膜(4)层叠于下部电极;以及绝缘层(I1),覆盖导体层(M1)、电介质膜(4)以及上部电极。绝缘层(I1)的外周部不经由电介质膜(4)而与平坦化层(3)相接。这样,由于绝缘层(I1)的外周部与平坦化层(3)相接,因此作为平坦化层(3)的材料,通过选择相对于绝缘层(I1)的密合性比电介质膜(4)低的材料,能够在该部分释放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内部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115509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022120.1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在具有在基板上交替层叠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绝缘层的构造的电子部件中,提高从侧面的散热性。电子部件(1)具备基板(2)、在基板(2)上交替层叠的多个导体层(M1~M4)以及多个绝缘层(11~14)。多个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比基板(2)的侧面(2s)后退的凹部(11a~14a)和从凹部(11a~14a)突出的凸部(11b~14b)。这样,由于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侧面(11s~14s)的露出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提高从侧面(11s~14s)的散热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96766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60967.5
申请日:2010-08-23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40 , H01L23/3171 , H01L23/3192 , H01L24/02 , H01L28/55 , H01L2224/04042 , H01L2924/01004 , H01L2924/01005 , H01L2924/01006 , H01L2924/01012 , H01L2924/01013 , H01L2924/01014 , H01L2924/01022 , H01L2924/01023 , H01L2924/01024 , H01L2924/01027 , H01L2924/01029 , H01L2924/01033 , H01L2924/01038 , H01L2924/0104 , H01L2924/01041 , H01L2924/01042 , H01L2924/01044 , H01L2924/01046 , H01L2924/01047 , H01L2924/0105 , H01L2924/01056 , H01L2924/01073 , H01L2924/01074 , H01L2924/01078 , H01L2924/01079 , H01L2924/01082 , H01L2924/014 , H01L2924/09701 , H01L2924/14 , H01L2924/15788 , H01L2924/19041 , H01L2924/30107 , Y10T29/417 , Y10T156/1056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提高向外部基板的焊接安装时的电子部件的固定强度,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电气特性以及可靠性等。作为电子部件的电容器(1)形成有,在基板(2)上形成的电路元件(5)、与电路元件(5b)连接的电极层(5a)、覆盖电极层(5a)的保护层(6、8)、经由贯通保护层(6、8)的通孔导体(Va、Vb)而与电极层(5a)相连接并且覆盖保护层(6、8)的侧壁面而形成的端子电极(9a、9b),由此,垫片电极(9a、9b)被形成为覆盖从保护层(6、8)的最上面直至侧壁面,因而焊料与垫片电极(9a、9b)接触的面积增大,并能够提高焊接安装时的电容器(1)的固定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4170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110061537.9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在具有在基板上交替层叠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绝缘层的构造的电子部件中,提高从侧面的散热性。电子部件(1)具备基板(2)、在基板(2)上交替层叠的多个导体层(M1~M4)以及多个绝缘层(11~14)。多个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比基板(2)的侧面(2s)更后退的凹部(11a~14a)和从凹部(11a~14a)突出的凸部(11b~14b)。凹部(11a)被由无机绝缘材料构成的电介质膜(4)覆盖。这样,由于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侧面(11s~14s)的露出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提高从侧面(11s~14s)的散热性。而且,能够通过设置于凹部(11a)的电介质膜(4)提高刚性,并且能够保护绝缘层(11)。
-
公开(公告)号:CN11034992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910271674.8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L23/48 , H01L23/535 , H01L21/768
Abstract: 一种防止籽晶层的破坏引起通孔导通不良的多层配线结构体,具备:导体图案(P1a),设于配线层(L1)并包含主导体层(13);层间绝缘膜(61),覆盖配线层(L1),具有露出导体图案(P1a)一部分的开口部(61a);导体图案(P2a),设于配线层(L2)并经开口部(61a)与导体图案(P1a)连接。导体图案(P2a)包含与层间绝缘膜(61)相接的籽晶层(21、22)和设于籽晶层(21、22)由与主导体层(13)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主导体层(23)。籽晶层(21、22)在开口部(61a)的底部被部分地除去,由此在开口部(61a)的底部主导体层(13)和主导体层(23)不经籽晶层(21、22)相接。主导体层(13)和主导体层(23)具有直接接触的部分因而通孔不会导通不良。
-
公开(公告)号:CN11311550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0022120.1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在具有在基板上交替层叠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绝缘层的构造的电子部件中,提高从侧面的散热性。电子部件(1)具备基板(2)、在基板(2)上交替层叠的多个导体层(M1~M4)以及多个绝缘层(11~14)。多个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比基板(2)的侧面(2s)后退的凹部(11a~14a)和从凹部(11a~14a)突出的凸部(11b~14b)。这样,由于绝缘层(11~14)的侧面(11s~14s)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侧面(11s~14s)的露出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提高从侧面(11s~14s)的散热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