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60069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780020258.6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A41D13/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1D13/018 , A41D2600/102 , A62B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夹克,尤其是在使气囊沿着穿着者身体的外表面膨胀的气囊夹克中,提供一种膨胀后的气囊与身体的合体性良好的气囊夹克。以覆盖穿着者的躯干周围及双肩的方式设置气囊(2)。利用线状缝制部(6)将构成气囊2的处于穿着者一侧的第1面的内片(3)和处于与该穿着者相反一侧的第2面的外片(4)局部缝合,由此将气囊(2)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气室(2a)。各气室(2a)形成沿着穿着者的身长方向延伸的形状。由此,气囊(2)整体沿着穿着者的躯干部的外表面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01460069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80020258.6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A41D13/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1D13/018 , A41D2600/102 , A62B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夹克,尤其是在使气囊沿着穿着者身体的外表面膨胀的气囊夹克中,提供一种膨胀后的气囊与身体的合体性良好的气囊夹克。以覆盖穿着者的躯干周围及双肩的方式设置气囊(2)。利用线状缝制部(6)将构成气囊(2)的处于穿着者一侧的第1面的内片(3)和处于与该穿着者相反一侧的第2面的外片(4)局部缝合,由此将气囊(2)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气室(2a)。各气室(2a)形成沿着穿着者的身长方向延伸的形状。由此,气囊(2)整体沿着穿着者的躯干部的外表面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836939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610068269.9
申请日:2006-03-22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居川忠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134 , B60R21/36 , B60R2021/23107
Abstract: 在用于检测车辆周边区域存在的对象物的系统中,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抑制与车辆有关的修理费用的技术。装载在车辆(10)上的保护系统(100),通过摄像机传感器(110)检测车辆(10)的车辆周边区域存在的对象物,并根据其检测信息判断该对象物是不是交通弱者(人),并且根据该交通弱者的体型差异而改变车外保护装置(150~170)的动作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458027A
公开(公告)日:2003-11-26
申请号:CN03136414.4
申请日:2003-05-15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IPC: B62J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 B60R21/233 , B60R2021/0004 , B60R2021/0018 , B60R2021/0088 , B60R2021/23382 , B60R2021/23386 , B62J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应于摩托车事故中出现的运动的气囊装置。在具有气囊(121)并装在摩托车(100)上的气囊装置(111)中,气囊(121)包括第一膨胀部分(123),当摩托车(100)向前碰撞时,向摩托车(100)车体组成部分上方和摩托车驾驶员前方形成的驾驶员保护区(151)膨胀;以及第二膨胀部分(125),当由于摩托车(100)向前碰撞造成摩托车(100)绕前轮(141)前翻时,向摩托车驾驶员(101)前方形成的前翻时驾驶员保护区(153)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0271228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80061998.6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38 , B60R21/20 , B60R21/201 , B60R21/2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38 , B60R21/20 , B60R21/201 , B60R21/21 , B60R21/213 , B60R21/214 , B60R21/23184 , B60R21/237 , B60R2021/0011 , B60R2021/0048 , B60R2021/161 , B60R2021/23386
Abstract: 将袋状体(11)的两端固定到设于车辆最后部的柱状构架的固定部(13)上,并沿着车顶(3)侧的气囊收纳空间来收容该袋状体(11)。袋状体(11)由在宽度方向上伸长时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织物构成。气囊通过发生后部碰撞时由充气机(5)供给的气体而从气囊收纳空间中的收容状态在其两端由固定部(13)支撑的同时进行膨胀,成为膨胀形状受袋状体(11)限制的膨胀体。利用该膨胀体来限制因后部碰撞而向后方移动的车厢内乘员的头部。
-
公开(公告)号:CN1496911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200310101398.X
申请日:2003-10-17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IPC: B62J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27/00
Abstract: 提供关于摩托车的有助于在发生事故时彻底保护乘员的气囊制造技术。本发明的气囊装置是具有气囊121、并且安装在摩托车100上的气囊装置111,气囊121在摩托车100发生前方碰撞时膨胀,从而可以约束要向前方移动的乘员,并且在气囊121的朝向摩托车100的车体结构部131的侧形成嵌合部129,该嵌合部129借助于膨胀时与该车体结构部131嵌合来限制气囊121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0371192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410031503.1
申请日:2004-03-22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3 , B60R21/2338 , B60R21/237 , B60R2021/0088 , B60R2021/23382 , B60R2021/23538 , B62J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发生事故时有助于乘员的彻底保护的气囊构成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的气囊装置(120)具有在车辆发生前方冲突时在形成于乘员前方的乘员保护区域膨胀的气囊(121)。此气囊(121)具备连接该气囊(121)的互相面对的内壁面之间的约束绳(130),且根据该约束绳(13)限制了气囊(121)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气囊(121)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此约束绳(130)通过相互缝合缝合在气囊(121)的内壁面上的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而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314557C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03107713.7
申请日:2003-04-02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居川忠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71 , B60R21/2346 , B60R21/26 , B60R21/261 , B60R21/36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装置,防止气体发生器的气体直接碰撞气囊,从而减轻气囊对耐热性的要求。本发明达到目的的措施:气体发生器(14)穿过气囊(12)的插入口(30),并利用带(50)固定在插入口(30)的周围。固定元件(16)夹在气体发生器(14)周围并通过螺栓(54)固定在外壳(18)上。气体发生器形成气体喷出口(34)部分的两侧和下侧被作为气流偏转元件的固定元件的侧壁(40b)和底(40a)包围,防止从气体喷出口(34)喷出的气体直接碰撞在气囊靠近气体喷出口(34)的部分上。
-
公开(公告)号:CN1782665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510125415.2
申请日:2005-11-14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像处理系统适于反映车辆周围区域,该系统包括用于接收由图像捕捉装置自动捕捉到的、表示车辆附近区域图像的图像处理器,其中该图像处理器包括逻辑元件,用以分析表示车辆附近区域图像的信息,并自动确定该表示车辆附近区域图像的信息是否表示了至少一种预定环境。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图像处理系统被用于防止碰撞以及记录碰撞。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图像处理系统被用于识别逐渐增加的碰撞可能性和/或发生碰撞和/或实现避免碰撞和/或碰撞安全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448294A
公开(公告)日:2003-10-15
申请号:CN03107713.7
申请日:2003-04-02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居川忠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71 , B60R21/2346 , B60R21/26 , B60R21/261 , B60R21/36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装置,防止气体发生器的气体直接碰撞气囊,从而减轻气囊对耐热性的要求。本发明达到目的的措施:气体发生器(14)穿过气囊(12)的插入口(30),并利用带(50)固定在插入口(30)的周围。固定元件(16)夹在气体发生器(14)周围并通过螺栓(54)固定在外壳(18)上。气体发生器形成气体喷出口(34)部分的两侧和下侧被作为气流偏转元件的固定元件的侧壁(40b)和底(40a)包围,防止从气体喷出口(34)喷出的气体直接碰撞在气囊靠近气体喷出口(34)的部分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