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1732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661266.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发电系统并联的压缩空气储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并联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并联储气装置、膨胀发电系统个数,各膨胀发电系统膨胀机个数及额定发电功率;步骤2,确定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分析时段内的目标出力曲线;步骤3,确定各膨胀发电系统的发电机出力曲线PEτt;步骤4,根据PEτt,由各膨胀发电系统运行时的储气装置压力范围,判断各个时刻对应储气装置阀门的开关情况,控制膨胀发电系统的投运;步骤5,采用最大效率追踪算法,协调控制气体流量、膨胀比。本方法可实现多种发电组合方式,具有更宽的运行区间,更高的压缩空气利用率及储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6446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849218.4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8/2455 , C25B9/67 , C25B15/021 , C25B1/04 , H01M8/18 , H01M8/04276 , H01M8/04082 , H01M8/04186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 H01M8/0432 , H01M8/0429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循环的高效钒氢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所述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包括电堆,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以及分别置于第一储液罐内的正极电解液、第二储液罐内的负极电解液,并行布置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并行布置的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内部,所述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外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加热热源、余热利用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与用热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本发明有效降低了一体化系统的能耗,提高了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41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59298.8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网风光氢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智能控制中心根据制氢电源系统的供电状态制定系统运行控制策略,根据系统实时运行数据及风光出力预测数据计算储能系统目标出力,并确定运行在最佳功率点的电解槽台数N1、可调节电解槽台数Nt,其中,运行在最佳功率点的电解槽至少根据电解槽当前运行功率、电解槽的累计运行时间进行确定,可调节电解槽台数Nt至少根据电解槽的温度、热启动临界电解槽温度、电解槽工作温度进行确定。结合风光出力预测并充分考虑电解槽运行温度,累计运行时间,实时运行功率等因素,提升了电解槽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全生命周期系统性能及风光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173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61266.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发电系统并联的压缩空气储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并联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并联储气装置、膨胀发电系统个数,各膨胀发电系统膨胀机个数及额定发电功率;步骤2,确定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分析时段内的目标出力曲线;步骤3,确定各膨胀发电系统的发电机出力曲线PEτt;步骤4,根据PEτt,由各膨胀发电系统运行时的储气装置压力范围,判断各个时刻对应储气装置阀门的开关情况,控制膨胀发电系统的投运;步骤5,采用最大效率追踪算法,协调控制气体流量、膨胀比。本方法可实现多种发电组合方式,具有更宽的运行区间,更高的压缩空气利用率及储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78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0105821.0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热化学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耦合有机固废联产气、电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空气压缩子系统、压缩热子系统、空气膨胀子系统、有机固废气化子系统、回热利用子系统;压缩热子系统回收利用压缩空气子系统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压缩热,提升了整个系统生产可燃气体的品位和产量;回热利用子系统将有机固废气化子系统产生的可燃气体的高温热量回收利用,提升了空气膨胀子系统做功发电的能力,在减少整体#imgabs0#损失的同时,实现了气、电联产。通过将有机固体废弃物气化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耦合,充分回收压缩热实现热量梯级利用,并将气化生产的可燃气体的高温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压缩空气储能膨胀做功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0714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0582618.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稳定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励磁侧控制系统。包括柔性励磁系统功率单元、上层控制单元和底层控制单元。选定可反映系统稳定性的输出信号;对待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精确反馈线性化;确定扩张状态观测器阶数;将扩张状态观测器输出和跟踪微分器的输出作为输入信号,通过最优控制或极点配置得到中间控制变量;根据精确反馈线性化确定的矩阵及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的扰动信号,得到励磁电压和注入无功的控制指令值;经过斩波控制和dq解耦控制使得系统实际输出跟踪指令值。可有效提升压缩空气储能励磁系统的抗扰动能力、鲁棒性和稳定控制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其在新能源并网系统辅助服务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58838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307602.7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余热利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属于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利用站内其他系统运行中的余热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排气余热、压缩过程中储热装置高温蓄热等构成多级余热利用系统,由多级余热利用系统驱动的膨胀发电系统与原膨胀发电系统并联运行,新增的具有更少的膨胀级数或更小膨胀比,更低的额定发电功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气系统能够实现并联膨胀发电系统可以同时运行,新增膨胀发电系统入口空气优先利用无法驱动原膨胀发电系统的剩余高压空气,高压空气由原膨胀系统排气余热、其他系统运行中的余热、高温蓄热装置依次加热送至膨胀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余热和其他系统运行废热,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88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07602.7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余热利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属于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利用站内其他系统运行中的余热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排气余热、压缩过程中储热装置高温蓄热等构成多级余热利用系统,由多级余热利用系统驱动的膨胀发电系统与原膨胀发电系统并联运行,新增的具有更少的膨胀级数或更小膨胀比,更低的额定发电功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气系统能够实现并联膨胀发电系统可以同时运行,新增膨胀发电系统入口空气优先利用无法驱动原膨胀发电系统的剩余高压空气,高压空气由原膨胀系统排气余热、其他系统运行中的余热、高温蓄热装置依次加热送至膨胀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余热和其他系统运行废热,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071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82618.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稳定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励磁侧控制系统。包括柔性励磁系统功率单元、上层控制单元和底层控制单元。选定可反映系统稳定性的输出信号;对待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精确反馈线性化;确定扩张状态观测器阶数;将扩张状态观测器输出和跟踪微分器的输出作为输入信号,通过最优控制或极点配置得到中间控制变量;根据精确反馈线性化确定的矩阵及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的扰动信号,得到励磁电压和注入无功的控制指令值;经过斩波控制和dq解耦控制使得系统实际输出跟踪指令值。可有效提升压缩空气储能励磁系统的抗扰动能力、鲁棒性和稳定控制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其在新能源并网系统辅助服务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7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05821.0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热化学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耦合有机固废联产气、电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空气压缩子系统、压缩热子系统、空气膨胀子系统、有机固废气化子系统、回热利用子系统;压缩热子系统回收利用压缩空气子系统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压缩热,提升了整个系统生产可燃气体的品位和产量;回热利用子系统将有机固废气化子系统产生的可燃气体的高温热量回收利用,提升了空气膨胀子系统做功发电的能力,在减少整体损失的同时,实现了气、电联产。通过将有机固体废弃物气化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耦合,充分回收压缩热实现热量梯级利用,并将气化生产的可燃气体的高温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压缩空气储能膨胀做功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