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69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80033751.0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普洛佩拉尼
Inventor: C·彭赛列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其中:‑至少两个热能储存系统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以在+100℃与+800℃之间的温度的热的形式储存热能;‑至少两个热能储存系统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以在‑100℃与+150℃之间的温度的冷的形式储存热能;并且‑至少一个热能释放系统被配置为单独地或并行地随时间释放热和/或冷,或者‑至少一个热能释放系统被配置为以并行释放模式操作,该并行释放模式能够与随时间单独地释放热和/或冷的操作模式交替。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9074.9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一次调频快速响应方法及系统。包括压缩空气主储气区域和压缩空气调频储气区域,两区域之间设有逆止阀,使压缩空气只能从主储气区域流向调频储气区域。主储气区域出口通过管道与进气控制阀相连,进气控制阀通过管道与多级膨胀机相连;调频储气区域出口通过管道与调频阀相连,调频阀出口管道接入进气控制阀后端。运行过程根据进气控制阀开度和储气压力变化,动态调整调频阀开度在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响应一次调频上调节需求,通过打开调频阀,压缩空气调频储气区域的高压压缩空气进入调节阀,提高压缩空气储能机组的进气压力,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的做功能力,达到快速响应一次调频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6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09973.0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IPC: F16L55/32 , F01K27/00 , F01D15/10 , F16L55/44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机器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长续航的管道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长续航的管道机器人包括主动轮组和被动轮组,两者间隔转动连接于主体,主动轮组的至少一个轮子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可收展的设置于轮子;电池和电机,电机电连接于电池,电池为电机供电,电机驱动主动轮组转动;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两者分别连接于主体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均可收合地设置于主体内,当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均打开后,两者的升降端均可抵紧天然气管道内壁;锁止组件,锁止组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另一端连接于主动轮的轮子,用于对叶片的收合进行锁止。具有延长天然气管道机器人的续航能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76919.4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长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气田开发的余热梯级利用方法,首先对气田站场中温度500~200℃的高温段烟气,采用蒸汽朗肯循环发电技术进行发电并对外输出电能或者加热导热油介质对外供热,得到温度200℃以下的低温段烟气;其次对温度200℃以下的低温段烟气,采用有机朗肯循环技术进行发电并对外输出电能或者加热热水介质对外供热。本发明的用于气田开发的余热梯级利用方法,将气田站场的中高温烟气余热资源按高温段和低温段分级回收,提高了余热回收率;高温段和低温段按站场实际需求分别制取热产品或电产品,可灵活选择切换,实现了更高的回收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46080.3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F01K11/02 , F01D15/10 , F01K17/00 , F01K27/00 , F01K25/10 , F04B37/12 , F04B35/04 , F22B33/18 , F25B30/02 , H02J3/28 , H02J3/32 , H02J3/38 , H02J15/00 , H02J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发电储能耦合系统,属于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包括燃煤发电单元和卡诺电池储能单元;燃煤发电单元包括燃煤蒸汽锅炉、汽轮机、燃煤单元发电机、凝汽器、回水管路以及回水换热器;卡诺电池储能单元包括热泵循环模块、中间储热模块和热机循环模块;热泵循环模块包括热泵蒸发器、热泵冷凝器、压缩机以及节流阀;热机循环模块包括热机蒸发器、热机冷凝器、热机模块膨胀机以及工质泵;中间储热模块包括高温罐和低温罐。通过卡诺电池储能单元可利用燃煤发电单元的余热,将热转化为电能,实现热电联产,提高整体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且热泵循环和热机循环可以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多级利用,能够实现热电联产与储能的深度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37915.1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F01K7/32 , F01D15/10 , F02C3/22 , F02C7/18 , F01D25/12 , F01D5/00 , F01K25/10 , F01K27/00 , F02C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TCA/FGH大温差驱动下S‑CO2动力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压气机、燃烧室、燃气透平、TCA换热器、FGH换热器、S‑CO2压缩机和S‑CO2透平,TCA换热器热侧进出口与热空气管路连接,冷侧与S‑CO2工质循环装置连接,FGH换热器热侧与S‑CO2工质循环装置连接,冷侧与冷天然气管道接驳,TCA换热器热侧吸收高温空气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到设定值,同时加热升压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推动S‑CO2透平做功,在FGH换热器中加热天然气到设定温度。本发明利用TCA/FGH温差条件,驱动S‑CO2动力循环输出额外电能,提升机组调峰能力,同时解决了TCA/FGH热量不平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86014.9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包括流通有储能流体的储能回路和流通有换热流体的第一换热回路;储能回路中设置有连通的第一能量转换装置、第二能量转换装置、第一分流组件、第一级压力储罐、第二级压力储罐和第三级压力储罐,能量存储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装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分流组件将第三级压力储罐的高压储能流体分为第一流股和第二流股,使用第一流股做功向用户用电系统供电,通过第二级压力储罐回收不做功的第二流股,并根据用户用电系统需求调节第一流股和第二流股的比例,提高了能量存储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88119.5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23/04 , F01K27/00 , F01K25/08 , F01K25/10 , F01K7/32 , F01K25/06 , F03G6/06 , F01D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冷能多级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液化天然气直接膨胀发电子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子系统、两级朗肯循环子系统和直接冷却子系统。依据所需冷量品位不同,将LNG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冷量直接用于两级朗肯循环和直接冷却子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耦合两级朗肯循环间接利用LNG冷能,气化后的天然气直接膨胀发电。通过多级发电系统的设置,显著提升整体发电量,减少各发电系统之间的温差,相比常规LNG冷能发电系统更提高㶲效率和热效率;此外,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实现对燃烧产物温度的动态调控,兼顾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产生不同温度级热源,富氧燃烧产物经多级冷却后也被液化回收,实现零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386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220606.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能耗掘进机司机位置压风式呼吸防护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压风式呼吸防护部分和掘进机能量回收部分;压风式呼吸防护部分包括压风式呼吸面罩、压风过滤装置;掘进机能量回收部分包括活塞机构、空气储存机构、电能储备机构、磁感线圈、蓄热机构、导热开关和电控热相变机构。本发明通过压风式呼吸防护部分能够实现通过压风式呼吸面罩向掘进机司机供应经压风过滤装置处理过的净化空气,保障掘进机司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呼吸安全;通过掘进机能量回收部分能够实现回收掘进机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并转化为电能为呼吸防护系统供电,能够在实现低能耗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降低作业环境粉尘对掘进机司机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6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74941.9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动力发电装置,包括:水容器,所述水容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机、第一冷凝器、水缸、水泵、水阀回到水容器;有机工质容器,所述有机工质容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二换热器、第二膨胀机、第二冷凝器、储液罐、工质泵、工质阀回到有机工质容器;所述第一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均连接发电机,由发电机进行供电,所述发电机连接依次连接中控端和流速检测模块,所述流速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水阀和工质阀;所述水容器和有机工质容器热交换设置,且同时连接太阳能集热装置。本发明的双动力智能发电装置不仅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还通过ORC技术实现了余热的回收与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