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吊挂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75949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811636900.X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吊挂装置,所述车身吊挂装置包括:固定横梁总成和可动横梁总成,所述固定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横梁总成和第二横梁总成,所述第一横梁总成位于所述第二横梁总成的前方;所述可动横梁总成相对所述固定横梁总成可在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可动横梁总成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组吊挂点,所述第一横梁总成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组吊挂点,所述第二横梁总成上设置有多个第三组吊挂点,所述第一组吊挂点与所述第二组吊挂点形成第一吊挂状态,所述第一组吊挂点与所述第三组吊挂点形成第二吊挂状态。根据本发明的车身吊挂装置,可满足多种车型的安装吊挂需求,通用性强。

    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7699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1625873.6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身部件的领域,提供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其中,所述车身连接结构包括前部连接部、后上连接部以及向后下连接部,所述车身结构包括层叠的外侧板和内侧板以及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从所述前部连接部向所述后下连接部延伸的第一连接板、从所述后上连接部向所述前部连接部延伸的第二连接板以及从所述后下连接部向所述后上连接部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两两贴合连接。本发明所述的车身连接结构中,位于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的加强板通过三个连接板围成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加强板的抗碰撞冲击能力,从而提高车身连接结构的抗碰撞冲击能力,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发动机罩内板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71851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1013049.5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其包括内板本体,内板本体的中部相对于边缘具有朝向发动机罩外板的外凸,且于内板本体的中部和边缘之间形成有环绕中部设置的过渡台阶面;于内板本体的中部形成有镂空部;于内板本体的边缘设置有环绕镂空部的加强肋,且加强肋位于镂空部前部和后部的部分沿车身宽度向延伸、左侧和右侧的部分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本发明通过设置过渡台阶面将内板本体中部的镂空部、以及边缘的加强肋分层设置,可在提升行人保护得分的同时,保证发动机罩内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还可使镂空部最大化而具有较好的减重效果。

    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99160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760035.X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及汽车,包括水箱上横梁、扰流板以及加强支架,水箱上横梁上设有让位缺口,水箱上横梁连接有让位板,让位板与水箱上横梁的前侧板之间形成线束过口;扰流板的上端与水箱上横梁相连、下端与水箱下横梁相接;加强支架连接于水箱上横梁上。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让位板与水箱上横梁的前侧板之间形成了供锁拉线穿过的线束过口,使锁拉线顺利延伸至水箱上横梁前侧与发动机罩锁相连,加强支架的设置弥补了让位缺口位置的强度衰减,扰流板对发动机罩锁及锁拉线进行有效遮挡,使其他人员在车外无法快速、准确地判断发动机罩及锁拉线的具体位置,从而提升车辆的防盗性。

    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9916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60035.X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及汽车,包括水箱上横梁、扰流板以及加强支架,水箱上横梁上设有让位缺口,水箱上横梁连接有让位板,让位板与水箱上横梁的前侧板之间形成线束过口;扰流板的上端与水箱上横梁相连、下端与水箱下横梁相接;加强支架连接于水箱上横梁上。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让位板与水箱上横梁的前侧板之间形成了供锁拉线穿过的线束过口,使锁拉线顺利延伸至水箱上横梁前侧与发动机罩锁相连,加强支架的设置弥补了让位缺口位置的强度衰减,扰流板对发动机罩锁及锁拉线进行有效遮挡,使其他人员在车外无法快速、准确地判断发动机罩及锁拉线的具体位置,从而提升车辆的防盗性。

    前机舱结构和车辆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76990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11635868.3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机舱结构和车辆,其中前机舱结构包括:斜拉梁、轮罩加强板、上横梁和纵梁。所述斜拉梁上设置有前机舱罩锁;所述轮罩加强板设置在所述斜拉梁的后侧且与所述斜拉梁的后端连接固定;所述上横梁设置在所述斜拉梁的内侧且与所述斜拉梁连接固定;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斜拉梁的下方且与所述斜拉梁连接固定。该前机舱罩锁由于与前机舱内的其他结构在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形成连接结构,以有效提升了前机舱罩锁的设置强度及设置稳定性。

    车身侧围前部结构及车身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90176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811083189.X

    申请日:2018-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侧围前部结构及车身机构,本发明的车身侧围前部结构的前端与机舱边梁连接且上部嵌装有A柱,并包括:车身侧外板,与所述车身侧外板连接的车身侧内板,且二者围构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向车身宽度外侧方向鼓起外凸部的第一加强板,其边缘与所述车身侧内板的边缘以层叠地贴合连接而形成有封闭截面,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具有沿所述A柱方向延伸的延伸端以构成与所述A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中上部、靠近车头方向的一侧与所述机舱边梁连接。本发明所述的车身侧围前部结构能有效分解从机舱边梁输入的碰撞力,使碰撞力分别沿A柱方向及A柱下部方向分解,从而传至车身侧板底部,进而提高车身侧围前部结构的刚度及强度。

    车身以及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5727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209725.5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以及车辆,车身包括:前纵梁;轮罩,轮罩安装在前纵梁的后部上方;轮罩加强梁,轮罩加强梁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轮罩加强梁的前下端且连接在前纵梁的后部上,轮罩加强梁的第二部分整体固定在轮罩上;前围板,前围板连接在轮罩的后方;侧围板,侧围板连接在前围板的侧向;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在前围板和侧围板之间,连接件的下部隔着前围板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与轮罩加强梁前后相对设置。通过设置轮罩加强梁和连接件,可以高效快速地吸收、分解受力,可以有效分散传递向后方的碰撞力,从而可以避免车身受损严重,可以更好地保证乘客舱充分的生存空间。

    车身
    9.
    发明公开
    车身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800153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0211449.6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车身包括:两个A柱;前防撞梁;两条前纵梁,两条前纵梁的前端分别连接在前防撞梁的两端处,每条前纵梁通过多条传力通道与同侧的A柱相连;前围板,两条前纵梁的后端连接在前围板上,前围板的下部设置有前围板中通道,前围板与两个A柱相连;前围上横梁,前围上横梁设置在前围板的上部;前围下竖梁,前围下竖梁的上端连接至前围上横梁且下端延伸至前围板中通道。通过设置多条传力通道,可以高效快速地吸收、分解受力,可以有效分散传递向后方的碰撞力,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前围板侵入量,可以避免车身受损严重,可以更好地保证乘客舱充分的生存空间。

    发动机罩连接支撑机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6809284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843994.8

    申请日:2015-11-27

    Inventor: 王长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连接支撑机构,包括固连于车身上的支撑座,以及铰接于所述支撑座上、并与发动机罩相固连的连接臂;还包括铰接于所述连接臂上的支撑爪,以及形成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支撑齿,在发动机罩开启时,所述支撑爪因与支撑齿的啮合,而对发动机罩于其一开启角度上进行支撑。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设有该发动机罩连接支撑机构的汽车。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罩连接支撑机构,使连接臂连接设置在发动机罩上,并经由支撑爪与支撑齿的啮合而能够对开启的发动机罩进行支撑,从而可取消现有发动机罩支撑的支撑杆结构,以可避免设计支撑杆结构而对发动机舱空间设计及整车轻量化设计带来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