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规格高硬度钢板分段淬火控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011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603316.4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一种超薄规格高硬度钢板分段淬火控制工艺,属于钢板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钢板淬火过程分段控制冷却,以Ms点以上‑50到+150℃为分段点,将钢板分为高温段和低温段,采用不同冷却方式进行淬火。具体过程为分段式降温,在Ms点以上的高温段,单组或多组形式的水嘴组合进行冷却,实现温差≤50℃,保证钢板在热应力为主的高温段温差较小、降温过程中板形平直;在Ms点以下的低温段,采用高拘束应力与不同冷速的组合,在保证钢板相变应力较大时板形平直,且同步实现钢板的组织控制。优点在于,与现有辊式淬火工艺相比,具备可实现分段式冷却、淬火时板形可控且淬火后板形平直、批次质量稳定性强及受设备精度制约较小等优势。

    一种齿轮钢窄淬透性带宽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3029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711433658.1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一种齿轮钢窄淬透性带宽的控制方法,属于齿轮钢技术领域。采用生产数据对淬透性计算公式进行优化,得到适合齿轮钢钢种的计算参数,然后根据优化后的计算公式计算影响淬透性的元素C、Si、Mn、Cr、Ni、Mo、Ti、B的成分上下限,要求满足J5、J9、J11、J13处的淬透性带宽小于3.5HRC,得到的成分范围与△C≤±0.01%、△Si≤±0.02%、△Mn≤±0.02%、△Cr≤±0.01%、△Ni≤±0.01%、△Mo≤±0.01%、△Ti≤±0.01%、△Al≤±0.01%、△B≤±0.005%、△S≤±0.002%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最窄的控制范围作为具有窄淬透性带宽要求的齿轮钢的成分控制范围,采用10~20℃的低过热度浇注,保证连铸坯加热温度波动≤±7℃,保温时间波动≤±5min,得到淬透性带宽小于4HRC的齿轮钢棒材。

    一种测定合金结构钢大尺寸锻件中氢扩散系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423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99882.X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合金结构钢大尺寸锻件中氢扩散系数的方法,属于合金结构钢大锻件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未公开合金结构钢大尺寸锻件的氢扩散系数的方法。本发明的测试方法首先将试样进行电化学充氢,充氢后的试样在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后采用TDS测氢含量,通过氢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变化规律,能够获得锻件不同部位氢扩散系数的准确值,从而能更好理解氢在大锻件的扩散行为和指导去氢退火工艺。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钢铁及合金材料大锻件,本发明的方法氢测量精度达到0.01ppm。

    一种少变形的齿轮钢的加工方法及齿轮件

    公开(公告)号:CN1198000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38722.1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少变形的齿轮钢的加工方法及齿轮件,属于齿轮钢技术领域。加工方法包括:S1、采用Ti和/或Nb对齿轮钢进行微合金化处理;S2、对经过微合金化处理的齿轮钢进行轧制,得到齿轮钢棒材;S3、将齿轮钢棒材依次进行锻坯、锻后热处理和机加工,得到待渗碳齿轮;S4、对待渗碳齿轮进行渗碳处理和扩散处理,得到齿轮件;S5、对齿轮件进行气体淬火处理,将齿轮件分阶段冷却至室温;S6、对气体淬火处理后的齿轮件进行回火处理。本发明通过对齿轮钢的微合金化处理以及对齿轮件的分阶段气体淬火处理,实现了对齿轮件淬火变形的控制,大幅度减小了淬火后的变形量,从而获得尺寸精度控制良好的齿轮件。

    一种变压器用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5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13705.6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用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合金化高强度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用钢强度不足、焊接性能不佳、自重较大、成本高的问题之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用的高强度钢,所述高强度钢的组成按质量计为:C 0.06~0.10%,Si 0.30~0.40%,Mn 0.8~1.0%,Ti 0.06~0.10%,Cr 0.02~0.05%,P 0.005~0.010%,S 0.001~0.003%,N≤0.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C]为固溶碳含量、[Ti]为固溶钛含量。所述高强度钢焊接性能优异、强度高、制备成本可控,且在保证变压器“薄壳”结构强度的条件下,能够显著降低壳体自重,可以广泛应用于变压器壳体及配套组件的制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