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554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1810928722.1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B5/20
Abstract: 一种测量轴齿零件直齿倒角加工残余量的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偏摆仪、数显高度尺,数显高度尺的尺框设有的支架上固定连接一连接套,一“L”形测杆的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L”形测杆的另一端端头固定设置矩形测头。测量时,先将真值标准棒安装在偏摆仪上;再以该真值标准棒圆周上端作为测量点,将数显高度尺测得的高度归零;用待测的轴齿零件将真值标准棒替换下,再用数显高度尺对该轴齿零件的一处倒角残余高点进行测量;再旋转该轴齿零件测量另一处,依次旋转测量得到多个高度值;选取高度值中的最大值乘以2再加上真值标准棒直径,得到倒角残余直径的最大值;将该最大值与允许的最大值作比较判断是否合格。测量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56006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045448.6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纯电动油冷电机减速器输入轴内导油管结构,包括导油管、输入轴、减速器箱体、电机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输入轴的两端且与减速器箱体过盈配合,所述导油管、电机轴与输入轴轴孔配合,所述电机轴与导油管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与输入轴连接,还包括;所述减速器箱体上设有进油孔,所述导油管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进油孔与通孔连通;所述导油管的中端设有第一径向油孔,所述导油管与输入轴之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第一径向油孔与第一油腔连通;所述导油管的另一端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与电机轴连通。本发明可以对输入轴内孔,电机轴内孔以及第二轴承起到充分润滑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489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90572.8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变速箱空套齿轮副敲击力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激振器使各空套齿轮副分别获得激励信号,并采集各空套齿轮副对应的箱体振动响应信号;2)计算变速箱箱体振动响应的传递函数;3)获得各档位下箱体振动稳态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档位下的箱体振动稳态加速度频域信号;4)获得各档位下箱体振动波动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档位下的箱体振动波动加速度频域信号;5)计算得到各挡位工况下变速箱箱体敲击振动频域信号;6)利用各空套齿轮副敲击力到变速箱箱体振动响应的传递函数与各挡位工况下的变速箱箱体敲击振动频域信号计算得到各空套齿轮副的敲击力;7)对计算得出各空套齿轮副的敲击力进行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1775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73257.7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电机控制器,包括电控壳体盖板、高压接线座、防水接头、电控壳体、控制板组件、驱动板组件、导电铝柱、MOS模块、密封圈、散热底板及风扇组件,电控壳体盖板与电控壳体的一端连接,防水接头的一端与高压接线座的另一端连接,防水接头的另一端与电控壳体的一端连接,导电铝柱安装在驱动板组件上,驱动板组件安装在散热底板上,MOS模块安装在驱动板组件上,且控制板组件安装在散热底板上,散热底板的一端与电控壳体的另一端连接,且控制板组件、驱动板组件、导电铝柱、MOS模块位于电控壳体内,密封圈安装在电控壳体与散热底板之间,散热底板的另一端与风扇组件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常规电机控制器体积偏大,影响整车体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8147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58187.0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速器定向润滑储油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所述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减速器壳体的内部,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有轴承室和主油腔,主油腔位于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和轴承室的下方,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减速器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腔体设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轴承室连通,所述减速器总成搅油齿轮旋转以将主油腔内的润滑油搅动至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本发明结构简单,能使轴承组件得到更充分的润滑,有效地提升了减速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717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133471.3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动力匹配性较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发动机的曲轴与第一离合器、第一太阳轮从左至右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为空心轴,其左端穿过第二行星架与第二太阳轮相固联,第二、第四齿轮左右并列固定于连接轴上,连接轴的右端与制动器相联结,第一、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架相固联且分别与第二、第四齿轮相啮合,第一行星架与第二齿圈相固联且第一行星架与输出轴的左端相固联,输出轴由左至右穿过第二太阳轮、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及驱动电机且其右端与第二离合器和变速器从左至右连接,第一太阳轮位于第一行星架之内、第一行星轮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行星架上、第一齿圈位于第一行星架之外,第二太阳轮位于第二行星架之内。
-
公开(公告)号:CN118274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13836.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F16H57/04
Abstract: 一种变速器润滑油的驱动装置,包括变速器箱体、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壳体的大径端设置输入齿轮,所述差速器的壳体的小径端设置一油泵驱动齿轮,一油泵设置在变速器箱体的油池内,所述油泵通过安装螺栓固定连接在变速器箱体上,所述油泵的转子轴一端延伸出油泵壳体固定连接一从动齿轮,所述油泵壳体上设置一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固定连接一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位于油泵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分别与油泵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油泵的进口设置滤清器,油泵的出口用于连接油管,通过油管为变速器箱体上的油孔和差速器输送润滑油。本发明所述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213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78957.1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车电机花键副的润滑方法及润滑结构,包括左箱体、右箱体、电机轴、差速器、导油管、导油槽以及空心主轴。差速器的减速齿轮搅动润滑油飞溅至右箱体的导油槽,导油槽内的润滑油一部分通过导油管输送至电机轴的轴心盲孔,经径向通孔从花键中段进入润滑电机花键副,形成花键远端的第一润滑路径;另一部分顺着空心主轴的轴孔壁,从电机花键副的右端进入润滑电机花键副,形成花键远端的第二润滑路径。在现有技术仅一条花键近端润滑路径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条远端润滑路径,解决润滑油路堵塞或润滑油量少,造成润滑效果差,导致电机花键副磨损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4897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290572.8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变速箱空套齿轮副敲击力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激振器使各空套齿轮副分别获得激励信号,并采集各空套齿轮副对应的箱体振动响应信号;2)计算变速箱箱体振动响应的传递函数;3)获得各挡位下箱体振动稳态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挡位下的箱体振动稳态加速度频域信号;4)获得各挡位下箱体振动波动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挡位下的箱体振动波动加速度频域信号;5)计算得到各挡位工况下变速箱箱体敲击振动频域信号;6)利用各空套齿轮副敲击力到变速箱箱体振动响应的传递函数与各挡位工况下的变速箱箱体敲击振动频域信号计算得到各空套齿轮副的敲击力;7)对计算得出各空套齿轮副的敲击力进行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6644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16994.9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评估齿轮副接触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理论参数的三维模型,计算得到任意点的理论展开长度;S2:扫描实际齿轮齿廓,得到扫描线上任意点的实际展开长度;S3:作扫描线上各点的实际展开长度与理论展开长度之差,得到偏差值;S4:对偏差值使用拉格朗日的多项式插值法,得到齿轮齿廓任意点的偏差值;S5:选取不同齿向曲线,并对齿向曲线以及扫描线上所有点的偏差值识别,将相等偏差值连线,得到等高线图;S6:分别确定齿轮副的主、从动齿轮的齿向曲线,将齿轮副齿向曲线及扫描线相应位置的偏差值叠加,得到叠加值;S7:对叠加值进行识别,将相等的叠加值连接成等高线图,显示齿轮副接触斑;S8:根据S7得到的等高线图评估齿轮副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