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悬浮隧道的分段刚度协同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0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70701.6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悬浮隧道的分段刚度协同设计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填补了水下悬浮隧道结构刚度设计的技术空白,推进了水下悬浮隧道的发展,提供了更具可控性更具普适性的设计方法,且接头刚度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概念,解决了现阶段悬浮隧隧道接头结构无人研究无人设计的问题,且本发明中的锚索刚度设计方法采用了创新的分段方法,将多管节间的耦合效应解耦,并且设计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产生了相较于现有预紧力优化设计更好的结构响应与缓和的位移曲线;并且,该方法亦可用于斜拉桥调索,同样采用分段方法,最后根据各段受力与位移需求,设计每支斜索的竖向刚度从而获得总刚度。

    一种波浪环境下悬浮隧道结构的多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5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73726.7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浪环境下悬浮隧道结构的多参数优化方法,属于隧道结构领域。基于已有的波浪荷载作用下悬浮隧道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以波浪荷载作用下悬浮隧道关键控制位置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作为优化目标,对悬浮隧道的浮重比、锚索倾斜角、锚索安装角、淹没水深以及截面参数等进行优化。对于以往的悬浮隧道结构优化方法,通常是以结构的受力大小作为优化目标,忽略了结构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所提方法以结构关键控制位置的最大位移作为优化目标。另外所提方法全方位考虑了多个结构参数,对于结构关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要求灵活选取。因此,所提方法针对不同的结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适用性。

    一种波浪环境下悬浮隧道动力响应频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8426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73713.X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浪环境下悬浮隧道动力响应频域计算方法,属于隧道结构领域。基于经典动力学理论,对带有离散锚索的管体进行弹性地基梁简化,运用Hamilton原理建立悬浮隧道的运动控制方程,通过势流理论并结合边界元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悬浮隧道管体上的波浪力,最后利用模态叠加法求解波固耦合方程而得到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基于势流理论计算波浪力,可以同时注重求解的精度与效率,适用于大尺度结构,与弹性地基梁模型的结合使得波固耦合的计算不会消耗过多的计算资源,对结构进行全面的多参数多工况分析,考虑了管体水平位移与扭转位移的耦合效应,对管体出现较大水平位移或扭转位移的情形的计算相比于以往的方法会更加精确。

    软岩地层钻孔注浆加固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28560.8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岩地层钻孔注浆加固结构及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所述结构包括以母孔为主干、子孔为支干的放射形树状钻孔网,母孔贯穿至软岩地层,子孔设置在软岩地层内;所述方法包括:S1,钻进水平的母孔;S2,从母孔径向钻进若干个子孔,形成子孔网;S3,向母孔和子孔中注入浆液。其中采用钻机、高压泵、高压软管、导向器和自进式钻头实现对母孔和子孔网的钻进,再采用注浆管对母孔和子孔注浆,浆液固结后达到固结强度,以实现对软岩地层的加固效果。本发明的钻孔网在软岩地层内分布均匀,能够均匀地加固软岩地层的结构强度,并且避免加固死角,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32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652172.2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属于悬浮隧道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止水结构、第二止水结构、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其中第二止水结构设置在相邻的管节连接处一侧,第一止水结构、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设置在相邻的管节连接处之间。第二止水结构还通过将其环绕压紧在管节上的套箍和第一螺栓进行固定,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外侧分别包裹着保护套,保护套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相邻的管节上,还在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和保护套之间设置有填充垫层。本发明的接头结构整体采用柔性材质,在保证止水密封效果的同时,还可适应管节间的较大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