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5891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699647.9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涉及跨座式单轨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单轨梁;永磁轨道,永磁轨道设置在单轨梁的上表面;构架,构架设置在永磁轨道上方;列车车体,列车车体设置在构架的上方;悬浮永磁体,悬浮永磁体与构架相连;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端和移动端,固定端设置在单轨梁的两侧壁上,移动端与构架相连。本申请通过悬浮永磁体与永磁轨道之间的配合实现列车车体的悬浮功能,代替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进行承重,在运行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的磨损,解决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走行轮和轨道梁之间由于摩擦系数较大,能源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5891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99647.9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涉及跨座式单轨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单轨梁;永磁轨道,永磁轨道设置在单轨梁的上表面;构架,构架设置在永磁轨道上方;列车车体,列车车体设置在构架的上方;悬浮永磁体,悬浮永磁体与构架相连;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端和移动端,固定端设置在单轨梁的两侧壁上,移动端与构架相连。本申请通过悬浮永磁体与永磁轨道之间的配合实现列车车体的悬浮功能,代替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进行承重,在运行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的磨损,解决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走行轮和轨道梁之间由于摩擦系数较大,能源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用于超导磁浮列车的自适应多模态电磁协同减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593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71238.7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超导磁浮列车的自适应多模态电磁协同减振系统,包括:构架、超导悬浮器、永磁轨道、电磁阻尼线圈、磁流变阻尼器、二系悬挂、滤波器、放大器和分流电路;超导悬浮器安装在列车车体的底部,并与构架刚性连接;永磁轨道布置在列车的行驶路径的下方:电磁阻尼线圈安装在超导悬浮器内的底部;磁流变阻尼器与二系悬挂设置在构架和列车车体之间;磁流变阻尼器、滤波器、放大器通过分流电路与电磁阻尼线圈串联连接。本发明通过整合电磁和磁流变技术,系统实现了自供能和自适应的操作特点,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和操作成本。同时,系统的自适应性确保在各种运行条件下都能保持最佳性能。

    一种轨道车辆弓网系统热力耦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676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06911.5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弓网系统热力耦合分析方法,属于轨道车辆弓网系统接触分析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受电弓碳滑板的三维模型;根据受电弓碳滑板的几何特征,对受电弓碳滑板的三维模型划分网格,获得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弓网系统接触热边界进行分析;根据弓网系统接触热边界分析结果,对轨道车辆运行动态受流时热源进行分析;设置迭代步长和迭代步数,设置环境温度边界条件,求解受电弓碳滑板的热力耦合模型,获得热力耦合分析结果。本发明具有计算效率高、所需时间短和不受试验场地、成本等条件限制等优点,实现弓网接触温度和应力的准确快速预测,以及准确和合理地评估轨道车辆弓网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分析提供指导。

    一种在钢轨中定向激励声表面波的压电换能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7747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68383.6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钢轨中定向激励声表面波的压电换能器及使用方法,涉及超声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压电单元,第一压电单元为长宽高分别为l×w×h的长方体,极化方向沿宽度w方向,电极为平行于极化方向的两个相对的表面l×h,在w×h面内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压电单元,第二压电单元为长宽高为a×b×c的长方体,极化方向沿高度c方向,电极为垂直于极化方向的两个相对的表面a×b,在a×b面内产生横向伸缩变形。本发明通过厚度剪切型压电单元和横向伸缩型压电单元,构建出单指向型的声表面波换能器,能够设置在钢轨的轨腰和轨底上实时监测钢轨完整性,为构建基于声表面波的钢轨健康监测系统提供器件支撑。

    数轨车辆控制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6860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10390.X

    申请日:2024-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数轨车辆控制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数轨车辆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建立刚柔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数轨车辆运行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需求,设计自主控制策略,得到数轨车辆在不同标准工况下的自主控制功能;计算数轨车辆在不同标准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计算得到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谱;利用数学运算对应力谱进行分析,评估数轨车辆的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状况,制定全寿命评估准则;从而制定有关于数轨车辆的维护计划及更新策略。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有利于针对数轨车辆的结构特点和运营环境提供保障,有利于规范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和车辆的基本功能性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