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61606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275577.4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汉阳大学校ERICA产学协力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0 , F01P2011/205 , F01P2025/04 , F01P2025/30 , F02N19/10 , F28D20/02 , F28D20/028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储热装置,其可包括隔热容器;与发动机相连的冷却剂通道;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形成在隔热容器内的冷却剂通道上的散热片;被填充在隔热容器中与流动的冷却剂进行热量交换的相变材料;相变材料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发动机冷却剂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发动机的驱动情况以及冷却剂的温度使冷却剂循环,以使冷却剂与相变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因此,减少了对发动机进行暖机或者加热内部舱室所需的燃油,单独的加热装置或升温装置(例如PTC加热器)可以被替代,废气质量得到快速改善,并且还具有克服环境法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16160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210275577.4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汉阳大学校ERICA产学协力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0 , F01P2011/205 , F01P2025/04 , F01P2025/30 , F02N19/10 , F28D20/02 , F28D20/028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储热装置,其可包括隔热容器;与发动机相连的冷却剂通道;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形成在隔热容器内的冷却剂通道上的散热片;被填充在隔热容器中与流动的冷却剂进行热量交换的相变材料;相变材料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发动机冷却剂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发动机的驱动情况以及冷却剂的温度使冷却剂循环,以使冷却剂与相变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因此,减少了对发动机进行暖机或者加热内部舱室所需的燃油,单独的加热装置或升温装置(例如PTC加热器)可以被替代,废气质量得到快速改善,并且还具有克服环境法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200032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0951490.7
申请日:2024-07-16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厢冷却/加热系统,该车辆包括前车厢、后车厢和后车厢的车厢地板,该车厢冷却/加热系统包括:热泵系统,被配置成通过使制冷剂循环来提供冷水或热水;空调装置,流体连接到热泵系统并且被配置成:接收来自热泵系统的冷水或热水,通过在车辆的内部空气或外部空气与冷水或热水之间进行热交换来提供冷空气或暖空气,并且将冷空气或暖空气吹送到前车厢;地板热交换器,安装在车厢地板中并流体连接到空调装置,地板热交换器被配置成接收来自空调装置的冷水或热水,并且通过使冷水或热水循环经过车厢地板来冷却或加热车厢地板;以及管线切换阀模块,其中,已经循环经过地板热交换器的冷水或热水返回到热泵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5269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240563.1
申请日:2024-03-04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包括:空调单元,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线连接的压缩机、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和第四热交换器,以使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管线循环;和冷却器,通过第二连接管线连接到制冷剂管线,并且被构造成使从空调单元供给的制冷剂与冷却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调节冷却剂的温度,其中,空调单元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设置在压缩机的下游的制冷剂管线中;第一热交换器,通过第一连接管线连接到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设置在冷却器和第四热交换器的上游、制冷剂管线与第二连接管线连接的位置处;第三控制装置,设置在第四热交换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制冷剂管线中;第三连接管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和第四控制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4280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1570078.2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实施例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冷凝器,连接到所述冷凝器的热交换器,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膨胀阀,连接到所述第一膨胀阀的蒸发器,具有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之间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膨胀阀之间的端部的第一制冷剂连接管线,在所述第一制冷剂连接管线上的制冷器和第二膨胀阀,以及气体喷射装置,所述气体喷射装置用于选择性地使从所述冷凝器或所述热交换器供应的制冷剂膨胀和流动,并且用于选择性地将制冷剂的一部分供应到所述压缩机以增加制冷剂的流量,其中,根据用于控制车辆内部或电池模块的温度的模式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3054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342372.8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一种移动装置,包括:移动部;舱室壳体,设置在移动部上并且限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以及空调装置,设置在舱室壳体的第二空间中,并且被构造为冷却或加热舱室壳体的第一空间,其中,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和蒸发器。
-
公开(公告)号:CN1191420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497081.6
申请日:2023-11-10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制冷剂循环设备,包括:压缩机,构造为压缩制冷剂;至少一个热交换器,构造为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至少一个阀,构造为使制冷剂选择性地流动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流体管线单元,压缩机、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和至少一个阀安装在制冷剂流体管线单元上,并且在制冷剂流体管线单元内形成有多个流体管线以使制冷剂通过至少一个阀的选择性操作而流动到压缩机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其中,制冷剂流体管线单元包括彼此联接的第一流体管线安装板和第二流体管线安装板。
-
公开(公告)号:CN10208580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010578031.7
申请日:2010-12-03
IPC: B60K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2 , B60H1/00885 , B60H1/323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3289 , B60H2001/3292 , B60K2001/005 , B60L3/0023 , B60L11/14 , B60L11/1874 , B60L11/1892 , B60L2240/36 , F25B5/04 , Y02T10/70 , Y02T10/7077 , Y02T1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环保型车辆的集成化冷却系统。本发明通过采用集成化散热器能够在一个回路中集成并控制在类似的操作温度及使用条件下具有最大焓值的多个系统,诸如电力部件、驱动电动机、堆栈、和AC冷凝器。因此,能够使用于冷却堆栈和电力部件的散热器的空气通过阻力最小化,并确保堆栈、电力部件和AC冷凝器的平稳的冷却性能,同时通过降低空调的冷凝压力改善了燃料效率。而且,能够通过非重复地布置热交换器改善了冷却效率,并通过避免使用过多的部件,例如散热器、水泵和储液箱,降低了汽车重量、部件体积和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529692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290711.3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5/024 , F03D9/11 , F03D9/25 , F03D9/32 , F04D19/005 , F04D25/0673 , F04D29/582 , F05B2240/941 , Y02E1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冷却风扇马达的车辆风能发电系统,该冷却风扇马达通过从电池接收电力而进行工作,所述系统包括:冷却风扇马达,所述冷却风扇马达在冷却模式或电力产生模式中工作,在所述冷却模式中,利用所供应的电力对热交换器进行冷却,在所述电力产生模式中,由行驶风使得冷却风扇旋转进而产生电;以及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冷却风扇马达的旋转,并确定所述冷却风扇马达是在所述电力产生模式还是所述冷却模式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486347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10220498.9
申请日:2011-07-29
IPC: F25B3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4 , F25B2339/0441 , F25B2339/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冷凝器,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而减小了尺寸且提高了冷却效率,该冷凝器包括:主散热单元,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却液在该主散热单元中与冷却水交换热量;和过冷芯体单元,从接收器干燥器排出的冷却液在该过冷芯体单元中与冷却水交换热量,所述主散热单元和所述过冷芯体单元具有分开的冷却回路且整合在一个单元中;第二冷却水进水管从第一冷却水进水管分出,该第二冷却水进水管使冷却水能够流入到所述过冷芯体单元中,该第一冷却水进水管使冷却水能够流入到所述主散热单元中;且流入到所述过冷芯体单元中的冷却水通过内部连接管线而与主散热单元中的冷却水一起被排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