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装置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64293U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20182616.5

    申请日:2015-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3484 F16F15/139

    Abstract: 一种阻尼器装置(1、1A、1B、1C、1D、1E、1F、1G、1H)包括:第一旋转构件(4);第二旋转构件(5);第一弹性部(7、7A),插设在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之间,并通过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第三旋转构件(6、6A);第二弹性部(8,8A),插设在第二旋转构件与第三旋转构件之间,并通过第二旋转构件与第三旋转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以及动态吸振器(9),包括锚固构件(91、91A)和第三弹性部(92),该第三弹性部插设在锚固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之间,且通过锚固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至少该第三弹性部在该旋转轴线的径向上位于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内侧。

    扭矩波动减小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627744U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20554994.2

    申请日:2013-09-06

    Abstract: 一种扭矩波动减小装置(3),包括:第一主阻尼器(3a),被设置在驱动源(1)与传动装置(7)之间的动力传送路径上,且减小驱动源与传动装置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第二主阻尼器(3b),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一主阻尼器的传动装置侧以与第一主阻尼器串联,且减小波动扭矩,第二主阻尼器的振动阻尼性能不同于第一主阻尼器的振动阻尼性能;动态阻尼器(3c、3d),被设置在第一主阻尼器与第二主阻尼器之间,且利用惯性本体(34d、35、45c)和弹力限制驱动系统在动力传送路径上的特定的共振点的振动;腔室(53),容纳第一主阻尼器和第二主阻尼器以及动态阻尼器;以及粘性介质(54),被部分的腔室包围。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384282U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190000849.9

    申请日:2011-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座构件的挡止部的强度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具有: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弹性构件,其吸收因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扭转而产生的变动扭矩,第一座构件,其支撑弹性构件的一端,并且在产生扭转时,从第一旋转构件以及第二旋转构件中的一方,向第一座构件传递力;第二座构件,其支撑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并且在产生扭转时,从第一旋转构件以及第二旋转构件中的另一方,向第二座构件传递力;第一座构件的第一挡止部和第二座构件的第二挡止部相抵接,来限制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扭转。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348427U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190000801.8

    申请日:2011-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65

    Abstract: 提供一种旋转构件之间的间隙能够提高密封构件的密封性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具有:第一旋转构件,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第二旋转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构件旋转的方式配置;减震部,其吸收因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扭转而产生的变动扭矩,并且容置于由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包围的内部空间中;密封构件,其在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间隙处,封住了容置于内部空间中的流体;流体容置部,其能够调整在内部空间中容置的流体的出入,并且容置对密封构件进行润滑的流体。

    扭矩波动吸收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01090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242224.X

    申请日:2012-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366 F16F2226/04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便可从变速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该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包括:第1组装体(2),其吸收同轴配置的第1转动轴(6)与第2转动轴(8)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一端(10)从所述第2转动轴(8)一侧通过连接件(7)连接到第1转动轴(6)上;第2组装体(3),其吸收第1转动轴(6)与第2转动轴(8)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配置于较连接件(7)更靠近第2转动轴(8)一侧,并且,另一端(26)连接到第2转动轴(8)上;以及连接手段(31),其连接第1组装体(2)的另一端(13)与第2组装体(3)的一端(20、21、22)。

    阻尼器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64292U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20181875.6

    申请日:2015-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3484 F16F15/1392 F16F15/145

    Abstract: 一种阻尼器(1、1A、1B、1C、1D、1E)包括:第一旋转构件(4),能绕旋转轴线(Ax)旋转;第二旋转构件(5),能绕该旋转轴线旋转;第三旋转构件(6),能绕该旋转轴线旋转;第一弹性部(7),插设在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之间,并通过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第二弹性部(8),插设在第二旋转构件与第三旋转构件之间,并通过第二旋转构件与第三旋转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以及动态吸振器(9),包括滚动元件(61),该滚动元件相对于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位于沿该旋转轴线的径向的内侧,且该滚动元件能相对于该第二旋转构件旋转。

    扭矩波动吸收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01156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240970.5

    申请日:2012-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3 F16F15/1295 F16F15/129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使限幅部的滑转面稳定,从而使限幅部的特性稳定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该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包括:侧板(12、13);衬板(11),其配置于侧板(12、13)之间;连接件(18),其在较衬板(11)更靠近径向内侧处连接侧板(11)与侧板(12);压板(14),其配置于侧板(13)与衬板(11)之间;以及弹性件(15),其对压板(14)施加朝向衬板(11)侧的作用力,衬板(11)可滑动地夹在侧板(12)与压板(14)之间,侧板(12、13)分别具有增强部(12c、13c),该增强部(12c、13c)具有在较连接件(18)更靠近径向外侧的部位朝向轴向弯曲了的部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