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储氢系统及其供氢控制方法、燃料电池车

    公开(公告)号:CN11290930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50062.0

    申请日:2021-02-0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储氢系统及其供氢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燃料电池车,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供氢指令,控制车载储氢系统中各储氢瓶的主关断阀均打开后,延时第一时长,检测车载储氢系统中减压阀出口的压力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车载储氢系统中减压阀出口的压力不满足预设条件,则继续延时第一时长后,检测车载储氢系统中减压阀出口的压力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延时了N个第一时长后,车载储氢系统中减压阀出口的压力仍不满足预设条件,停止执行供氢指令,不给燃料电池供氢,以避免车载储氢系统的主关断阀没有完全打开使得减压阀出口的压力上升较慢导致车载储氢系统中减压阀出口的压力不满足预设条件而误报故障,降低误报故障的概率。

    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2208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495466.3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换热方法,该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车载储氢系统,余热利用系统和控制器;车载储氢系统包括液氢储罐和液氢汽化单元,液氢汽化单元包括液氢汽化器,液氢储罐通过液氢汽化器与燃料电池连接;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换热管道,换热管道用于液氢汽化器与燃料电池和/或发热单元换热,换热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器根据燃料电池的响应功率控制控制阀开启或关闭。本发明的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液氢汽化器与换热管道进行换热,控制器能够控制换热量,增加了燃料电池入口氢气的温度,提高了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寿命。

    瓶口阀故障诊断方法、设备、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42645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0216306.6

    申请日:2020-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瓶口阀故障诊断方法、设备、车辆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加氢型车辆的相邻两个百公里氢耗,加氢型车辆包括储氢系统,所述储氢系统包括多个储氢瓶,每个储氢瓶包括有一个瓶口阀;然后根据所述相邻两个百公里氢耗,确定储氢瓶中出故障的瓶口阀数量。因此,上述方法既可以判断储氢系统中是否有瓶口阀出现故障,而且可以确定储氢系统中出现故障的瓶口阀的数量信息。

    检测车载供氢系统氢气泄露的方法、装置及燃料电池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1169288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1911410762.8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车载供氢系统氢气泄露的方法、装置及燃料电池汽车,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的当前工况;根据所述当前工况确定检测时间段;获取所述检测时间段内所述车载供氢系统的氢气泄露质量;根据所述氢气泄露质量和所述检测时间段计算氢气泄露率;判断所述氢气泄露率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车载供氢系统存在氢气泄露情况。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氢气泄露率能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车载供氢系统氢气泄露的定量检测,提高氢气泄漏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解决氢气泄漏造成的安全隐患和浪费问题。

    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2208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495466.3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换热方法,该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车载储氢系统,余热利用系统和控制器;车载储氢系统包括液氢储罐和液氢汽化单元,液氢汽化单元包括液氢汽化器,液氢储罐通过液氢汽化器与燃料电池连接;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换热管道,换热管道用于液氢汽化器与燃料电池和/或发热单元换热,换热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器根据燃料电池的响应功率控制控制阀开启或关闭。本发明的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液氢汽化器与换热管道进行换热,控制器能够控制换热量,增加了燃料电池入口氢气的温度,提高了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寿命。

    氢泄露检测装置和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74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29928.9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泄露检测装置和车辆。该氢泄露检测装置用于车辆,车辆包括架体和储氢瓶,储氢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储氢瓶均连接有瓶口阀,氢泄露检测装置包括氢浓度检测件、移动模块和控制模块;移动模块与氢浓度检测件连接,移动模块用于驱动氢浓度检测件运动;控制模块与氢浓度检测件和移动模块均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瓶口阀的位置信息,基于多个瓶口阀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巡检区域,控制移动模块驱动氢浓度检测件依次运动至多个巡检区域,以对多个巡检区域进行区域巡检;其中,区域巡检包括:获取氢浓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氢气浓度,基于氢气浓度确定氢气是否泄露。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氢泄露检测精度较低的情况发生。

    一种车载储氢系统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7402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2208.3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载储氢系统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在进行氢气加注的过程中,获取通过车辆确定的车端氢系统升压速率和通过加氢机确定的站端氢系统升压速率,车端氢系统升压速率用于指示车辆自身评估的系统压力增加情况,站端氢系统升压速率用于指示加氢站端评估的系统压力增加情况。理想情况下,同一个氢气加注过程,两端评估情况应该是差不多甚至相同的,存在泄露会导致二者出现差异。故基于两端的氢系统升压速率对车载储氢系统进行检测,得到用于指示在进行氢气加注的过程中车载储氢系统是否存在泄露的检测结果。即在加氢过程中基于车辆端和加氢站端这两侧各自确定的氢系统升压速率,检测车载储氢系统是否存在泄露,以确保车载储氢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的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52012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216017.1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的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该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的检测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燃料电池车辆、加氢站以及监管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车辆、所述加氢站以及所述监管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燃料电池车辆发送的储氢系统定检信息,并根据所述储氢系统定检信息生成车辆待检信息;还用于将所述车辆待检信息发送至所述监管检测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加氢站反馈的氢气加注信息,并根据所述氢气加注信息判断所述储氢系统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本发明实现指导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进行定检,促进燃料电池产业良好、有序、健康发展。

    一种氢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32629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250310.X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氢气泄漏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氢气传感器测量数据,根据氢气传感器测量数据确定每个氢气测量分区的氢气状态变化率;根据至少两个时段内的氢气状态变化率确定氢气泄漏状态,其中,每个时段内的氢气状态变化率包括全部氢气测量分区的氢气状态变化率。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中根据氢气传感器测量数据确定每个氢气测量分区的氢气状态变化率;根据至少两个时段内的氢气状态变化率确定氢气泄漏状态,基于氢气状态变化率进行氢气泄漏状态检测时,在氢气积聚前即可实现氢气泄漏检测,氢气泄漏检测的滞后性小。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的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52012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16017.1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的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该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的检测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燃料电池车辆、加氢站以及监管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车辆、所述加氢站以及所述监管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燃料电池车辆发送的储氢系统定检信息,并根据所述储氢系统定检信息生成车辆待检信息;还用于将所述车辆待检信息发送至所述监管检测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加氢站反馈的氢气加注信息,并根据所述氢气加注信息判断所述储氢系统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本发明实现指导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进行定检,促进燃料电池产业良好、有序、健康发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