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0249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08849.X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拆卸施工方法,包括根据主洞出口的工程地质情况确定TBM的掘进停机位置和施工绕洞的起止位置,根据TBM主机的尺寸确定主洞内拆卸间的大小;TBM沿主洞掘进到确定的掘进停机位置后,采用钻爆法对施工绕洞进行开挖、支护;利用施工绕洞对TBM掘进主洞出口和TBM拆卸间进行开挖和支护;利用在TBM后配套和TBM主机上方增设的吊点和岩锚梁将TBM的主机与后配套同步拆卸。本发明在TBM掘进主洞出口条件恶劣,无法增设交通便道的条件下,采用施工绕洞+TBM主机拆卸间进行TBM洞内拆卸,实现TBM拆卸与洞内施工平行作业,并实现TBM主机与TBM后配套同步拆卸,加快TBM拆卸速度,缩短工程建设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20249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0508849.X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拆卸施工方法,包括根据主洞出口的工程地质情况确定TBM的掘进停机位置和施工绕洞的起止位置,根据TBM主机的尺寸确定主洞内拆卸间的大小;TBM沿主洞掘进到确定的掘进停机位置后,采用钻爆法对施工绕洞进行开挖、支护;利用施工绕洞对TBM掘进主洞出口和TBM拆卸间进行开挖和支护;利用在TBM后配套和TBM主机上方增设的吊点和岩锚梁将TBM的主机与后配套同步拆卸。本发明在TBM掘进主洞出口条件恶劣,无法增设交通便道的条件下,采用施工绕洞+TBM主机拆卸间进行TBM洞内拆卸,实现TBM拆卸与洞内施工平行作业,并实现TBM主机与TBM后配套同步拆卸,加快TBM拆卸速度,缩短工程建设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837467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250225.0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 , E21D11/083 ,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MB管片外排水结构,主要包括管片、填充辅料和螺栓;管片外表面设置有管片排水槽,管片边缘的管片排水槽能够使同一环相邻管片及相邻环管片之间连通形成连续的通道;填充辅料设置在管片排水槽内部,填充辅料包括透水材料、粗粒径材料和多孔方管,可根据围岩的条件在管片排水槽内设置透水材料、粗粒径材料或多孔方管三种材料中的任意一种,相邻管片边缘处的管片排水槽内的填充辅料能相互接触连通;管片表面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与排水槽相互接触连通,管片侧面两端设置有锁扣装置;施工步骤包括管片排水槽的预制或开凿,填充辅料的安装或填充;本发明可以对TBM管片外地下水进行排水泄压,降低管片外水压力,保障管片衬砌系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457668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250252.8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双护盾TBM衬砌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双护盾TBM衬砌联合支护结构包括管片,模袋,垫板,恒载器,围岩,锚索/锚杆,模袋灌浆孔,恒载器及锚索/锚杆安装孔,模袋槽,垫板槽,垫板中心孔;所述的模袋为柔性可折叠空腔体,在管片安装前固定于管片外侧,并通过模袋灌浆孔与管片内部连通进行灌浆;所述的恒载器安装于锚索/锚杆外锚头一端,用于保持锚索/锚杆压力恒定;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管片处理、模袋和锚索/锚杆及恒载器的安装;本发明可以对管片外围岩进行快速支护,并根据支护力需求改变主动支护力,有效减少并控制岩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8374673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0250225.0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MB管片外排水结构,主要包括管片、填充辅料和螺栓;管片外表面设置有管片排水槽,管片边缘的管片排水槽能够使同一环相邻管片及相邻环管片之间连通形成连续的通道;填充辅料设置在管片排水槽内部,填充辅料包括透水材料、粗粒径材料和多孔方管,可根据围岩的条件在管片排水槽内设置透水材料、粗粒径材料或多孔方管三种材料中的任意一种,相邻管片边缘处的管片排水槽内的填充辅料能相互接触连通;管片表面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与排水槽相互接触连通,管片侧面两端设置有锁扣装置;施工步骤包括管片排水槽的预制或开凿,填充辅料的安装或填充;本发明可以对TBM管片外地下水进行排水泄压,降低管片外水压力,保障管片衬砌系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45766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50252.8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双护盾TBM衬砌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双护盾TBM衬砌联合支护结构包括管片,模袋,垫板,恒载器,围岩,锚索/锚杆,模袋灌浆孔,恒载器及锚索/锚杆安装孔,模袋槽,垫板槽,垫板中心孔;所述的模袋为柔性可折叠空腔体,在管片安装前固定于管片外侧,并通过模袋灌浆孔与管片内部连通进行灌浆;所述的恒载器安装于锚索/锚杆外锚头一端,用于保持锚索/锚杆压力恒定;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管片处理、模袋和锚索/锚杆及恒载器的安装;本发明可以对管片外围岩进行快速支护,并根据支护力需求改变主动支护力,有效减少并控制岩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266629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058559.X
申请日:2021-01-16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测定向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水样中的硫酸根离子的含量,然后将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水样进行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后再测定硫酸根离子的含量,照射后的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与照射前的硫酸根离子的含量的差为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含量。本发明能够准确测定痕量树脂溶出物,并且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实现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实时监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过氧化氢和臭氧进行测量是时具有的测量不准确以及测量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6629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58559.X
申请日:2021-01-16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测定向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水样中的硫酸根离子的含量,然后将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水样进行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后再测定硫酸根离子的含量,照射后的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与照射前的硫酸根离子的含量的差为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的含量。本发明能够准确测定痕量树脂溶出物,并且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实现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物实时监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过氧化氢和臭氧进行测量是时具有的测量不准确以及测量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614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86898.6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耦合系统区间线性能流模型的求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基础模型;基于电力系统潮流模型、耦合元件端口模型、天然气系统线性水力模型和风电不确定性的区间模型,建立区间线性能流模型;求解区间线性能流模型。通过该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区间非线性能流模型计算保守性及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利用区间法建模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避免了过多的数据统计及经验假设;提出的一次迭代法可以明显提高电‑气耦合系统区间线性能流模型的计算精度,提高能流的计算精度提出了一次迭代法;分析了风电不确定性对天然气系统运行安全的影响,计算了含高渗透可再生能源的电‑气耦合系统的不确定能流。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1591879.3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辰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搜救场地的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划分的搜救区域,其中,搜救区域包括多个搜救目标;获取搜救区域在灾害前的第一地貌特征信息以及在受灾后的第二地貌特征信息;根据第一地貌特征信息以及第二地貌特征信息,在搜救区域中获取每个搜救目标的受灾范围;根据每个搜救目标的受灾范围,确定搜救区域内的搜救场地。由此,通过确定搜救区域内每个搜救目标所在位置的地貌特征信息以及受灾范围,可自动划分搜救场地,进而提高了受灾救援的效率,进而提升了救援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