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84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52203.8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适于调节电池温度的电池换热器、第一热源,气液分离器上设有第二热源,气液分离器连接压缩机的进气口,电池换热器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第一热源连接在气液分离器和室内冷凝器之间。车辆热管理系统具有电池制热模式,在电池制热模式下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制冷剂吸收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热量,在压缩机的作用下流入电池换热器。通过设置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对流向压缩机的制冷剂直接加热,提高制冷剂在电池换热器中放热量及放热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电池温度。另外,有的方案里可取消额外加热装置,实现系统架构的简化,减小布置难度,降低成本。

    热泵系统、车辆、冷媒量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420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14712.9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车辆、冷媒量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属于车辆热泵系统管理技术领域。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集成设置的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高压腔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用于流入流出高压的冷媒以及存储所述冷媒,且所述高压腔内设置有干燥过滤部,所述低压腔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用于流入流出低压的冷媒及所述冷媒的气液分离;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高压的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干燥过滤部和所述高压腔。集成高压腔和低压腔所形成的换热模块可以实现高压腔内流动的冷媒和低压腔内的流动冷媒进行热交换,简化热泵系统的结构。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45715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19053.7

    申请日:2024-07-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同轴管、冷凝芯体和换热器。热管理系统具有采暖模式。在采暖模式下,压缩机出口与冷凝芯体连通,冷凝芯体与同轴管高压段入口连通,同轴管第一出口与压缩机第一入口及换热器冷媒入口连通,换热器冷媒出口与同轴管低压段入口连通,同轴管第二出口与压缩机第二入口连通。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中,在采暖模式下,同轴管低压段入口与换热器冷媒出口连通,同轴管高压段入口与冷凝芯体连通,经同轴管换热后可以提升系统吸热量和放热量,并提高压缩机吸气口过热度,避免压缩机液击现象。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同轴管,可以满足低温工况下的换热需求。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57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19053.7

    申请日:2024-07-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同轴管、冷凝芯体和换热器。热管理系统具有采暖模式。在采暖模式下,压缩机出口与冷凝芯体连通,冷凝芯体与同轴管高压段入口连通,同轴管第一出口与压缩机第一入口及换热器冷媒入口连通,换热器冷媒出口与同轴管低压段入口连通,同轴管第二出口与压缩机第二入口连通。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中,在采暖模式下,同轴管低压段入口与换热器冷媒出口连通,同轴管高压段入口与冷凝芯体连通,经同轴管换热后可以提升系统吸热量和放热量,并提高压缩机吸气口过热度,避免压缩机液击现象。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同轴管,可以满足低温工况下的换热需求。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69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1632275.2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所述热管理总成包括:动力热管理子系统,用于对动力模块进行散热;空调子系统,所述空调子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动力热管理子系统和所述空调子系统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可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由此,可以根据制冷工况实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负荷下冷凝回路的选择,如:低负荷时仅通过第一换热器冷凝、中负荷时仅通过第二换热器冷凝、高负荷时同时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冷凝,以提升热管理系统制冷工况下的冷凝效率。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0169717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1369141.1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车辆,该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模块,气液分离模块用于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气液分离模块内形成有安装腔;储液模块,储液模块内形成有用于存储制冷剂的储液空间,储液模块设于安装腔内,且储液模块的外壁与安装腔的内壁间形成气液分离空间。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通过设置储液模块设于安装腔内,且储液模块的外壁与安装腔的内壁间形成气液分离空间,从而有利于提升气液分离空间内制冷剂与储液干燥模块内制冷剂的换热效率,以使空调系统的能耗降低,并且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实现减小气液分离器的体积的效果,有利于减小用于布置气液分离器的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