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发电控制方法与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5570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1711404090.0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发电控制方法与动力系统,其中,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将动力输出到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轮;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用于输出驱动力至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轮;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用于给动力电机供电;与发动机相连的副电机,副电机分别与动力电机和动力电池相连,副电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离合器的当前状态、动力电池的SOC值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车速控制副电机进入相应的发电模式,以给整车供电和/或给动力电池充电。由此,能够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全工况发电,且发电效率高,有助于满足用户对整车的行驶里程需求,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5584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406860.5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机与发动机进行动力连接以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电机的三相端与逆变器的三相交流端相连,逆变器的直流端与动力电池相连,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混合动力汽车整车上电后,实时接收整车信息,并根据整车信息判断是否有发电需求;如果有发电需求,则控制电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工作;如果没有发电需求,则判断电机是否发生故障,并在电机未发生故障时对电机进行弱磁控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器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防止逆变器发生不可控整流,保护动力电池免于损坏。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5584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11405759.8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机与发动机进行动力连接以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电机的三相端通过三相可控开关与逆变器的三相交流端相连,逆变器的直流端与动力电池相连,该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的直流端电压,并根据直流端电压获取电机的转速阈值;当接收到发电指令时,控制三相可控开关闭合,并控制电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工作;获取电机的当前转速,并判断当前转速是否大于转速阈值;如果当前转速大于转速阈值,则控制三相可控开关断开以防止逆变器发生不可控整流。由此,能够及时有效地防止逆变器发生不可控整流,保护动力电池免于损坏。

    车辆配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836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0846537.8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配电控制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蓄电池,与所述蓄电池串联的升降压转换模块,与所述升降压转换模块连接的目标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目标控制器连接的目标接触器;所述升降压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接触器断开后,将所述蓄电池输出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并通过所述高压直流电为所述目标控制器供电。这样,在车辆的相应接触器异常断开时,利用本公开所提供的车辆配电控制装置,将蓄电池输出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并利用该高压直流电为相应的控制器供电,保证该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

    用于车辆的自动驻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94366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126002.5

    申请日:2014-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驻车控制系统,包括:棘爪;P挡电机;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在P挡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棘爪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棘测爪所1述0传动组件以检传测动棘组爪件的3位0置,并生成P位挡置电检机测20信号;P挡电机控制器,当所述车辆的挡位为P挡时,所述P挡电机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锁止命令控制所述P挡电机进行锁止动作,并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信号判断所述P挡电机是否处于完全锁止状态,以及在所述P挡电机未位处置于传所感述器完全锁止状P态挡时电继机续控控制制所述P挡电机进行二次锁止动作。该自动驻车控制系统40能保证车辆安全驻车器以50及安全、顺利、平稳起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驻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车辆。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55845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711406860.5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机与发动机进行动力连接以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电机的三相端与逆变器的三相交流端相连,逆变器的直流端与动力电池相连,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混合动力汽车整车上电后,实时接收整车信息,并根据整车信息判断是否有发电需求;如果有发电需求,则控制电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工作;如果没有发电需求,则判断电机是否发生故障,并在电机未发生故障时对电机进行弱磁控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器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防止逆变器发生不可控整流,保护动力电池免于损坏。

    用于车辆的自动驻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94366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410126002.5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驻车控制系统,包括:棘爪;P挡电机;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在P挡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棘爪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棘测爪所1述0传动组件以检传测动棘组爪件的3位0置,并生成P位挡置电检机测20信号;P挡电机控制器,当所述车辆的挡位为P挡时,所述P挡电机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锁止命令控制所述P挡电机进行锁止动作,并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信号判断所述P挡电机是否处于完全锁止状态,以及在所述P挡电机未位处置于传所感述器完全锁止状P态挡时电继机续控控制制所述P挡电机进行二次锁止动作。该自动驻车控制系统40能保证车辆安全驻车器以50及安全、顺利、平稳起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驻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车辆。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发电控制方法与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5570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404090.0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发电控制方法与动力系统,其中,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将动力输出到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轮;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用于输出驱动力至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轮;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用于给动力电机供电;与发动机相连的副电机,副电机分别与动力电机和动力电池相连,副电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进行发电;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离合器的当前状态、动力电池的SOC值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车速控制副电机进入相应的发电模式,以给整车供电和/或给动力电池充电。由此,能够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全工况发电,且发电效率高,有助于满足用户对整车的行驶里程需求,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车辆配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8363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810846537.8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配电控制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蓄电池,与所述蓄电池串联的升降压转换模块,与所述升降压转换模块连接的目标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目标控制器连接的目标接触器;所述升降压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接触器断开后,将所述蓄电池输出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并通过所述高压直流电为所述目标控制器供电。这样,在车辆的相应接触器异常断开时,利用本公开所提供的车辆配电控制装置,将蓄电池输出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并利用该高压直流电为相应的控制器供电,保证该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

    车辆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065437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10715329.4

    申请日:2018-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确定车辆当前控制需求;其中,控制需求包括启动发动机、拉停发动机和助力发动机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控制需求对BSG进行控制。本发明的车辆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具有发电效率高、可实现全工况发电,高压部件在动力电池故障时可仍正常工作,系统噪声低,性能高、可驾驶性强,用户的驾驶体验高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