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供电控制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3481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85962.8

    申请日:2015-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一种列车供电控制装置,其包括:主电路单元,其包括第一供电回路,用于将单相交流输入经过整流、滤波后转换为直流电压输出,其中,在单相交流输入端处设置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真空接触器(KM1,KM2),控制单元,其包括第一控制子系统,所述第一控制子系统中设置至少两个独立的驱动电路以分别驱动控制所述真空接触器,以在正常运行时,基于预先设定的条件来优先投切使用所述真空接触器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本发明将单真空接触器改为双真空接触器并联之后,可有效减少因接触器故障造成的列车供电系统停止工作,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升旅客列车的舒适度。

    一种交直机车在低网压工况下的动力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4250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90935.6

    申请日:2012-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机车在低网压工况下的动力协调控制方法,如果检测到的网压不低于限定值时,不对电机电流进行限制操作,机车不做减载处理;当检测到的网压低于限定值时,对电机电流按照一定的速率进行减流操作,减流量跟网压降低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网压越低,减载量越大,减载量随网压的变化而变化;在检测网压变化的过程中,同时监测机车的速度,当机车的速度接近限制值时,停止减流操作;如果检测到网压继续减少,则电机维持当前电流运行;当检测到网压有所恢复时,电机电流按照一定的速率进行恢复操作,恢复到一定坡度时所需的电流值。本发明解决了在既有线路,尤其是长大坡道且电网功率不足的线路上,保证机车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15559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62488.4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装置,包括整流模块、逆变模块、斩波升压模块以及蓄电单元,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牵引电机输入端相连,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并联一充电电容后与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相连,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供电负载相连,蓄电单元经斩波升压模块与充电电容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方法,当机车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向充电电容充电至预设电压时,充电电容向牵引电机提供励磁电源,牵引电机由空转状态切换至发电状态;蓄电池停止向充电电容充电,开启逆变模块,牵引电机输出的电压经整流模块整流后,再经逆变模块逆变输出供电电压。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用、能与原供电系统独立等优点。

    一种交直机车在低网压工况下的动力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4250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210390935.6

    申请日:2012-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机车在低网压工况下的动力协调控制方法,如果检测到的网压不低于限定值时,不对电机电流进行限制操作,机车不做减载处理;当检测到的网压低于限定值时,对电机电流按照一定的速率进行减流操作,减流量跟网压降低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网压越低,减载量越大,减载量随网压的变化而变化;在检测网压变化的过程中,同时监测机车的速度,当机车的速度接近限制值时,停止减流操作;如果检测到网压继续减少,则电机维持当前电流运行;当检测到网压有所恢复时,电机电流按照一定的速率进行恢复操作,恢复到一定坡度时所需的电流值。本发明解决了在既有线路,尤其是长大坡道且电网功率不足的线路上,保证机车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一种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

    公开(公告)号:CN10424268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60612.9

    申请日:2014-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该列车供电柜包括第一切换开关以及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供电支路,其中,第一切换开关连接在交流输入电源与至少三个供电支路之间,用于切换出需要的供电支路作为导通支路,与交流输入电源连通,以保证对电力机车的正常供电。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提高了供电柜的输出能力,在某一个或几个供电支路出现异常时,供电柜均能够保持同样的输出能力,从而保证了对各个用电负载的正常供电。

    一种列车供电控制系统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9219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36796.1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供电控制系统测试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测试机箱、控制计算机和AC/DC电源。外接交流电源经过AC/DC电源为测试机箱提供直流电源,测试机箱与控制计算机相连。测试机箱采集外部的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将数据传送给控制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显示。控制计算机根据当前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测试要求实时运行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模型,控制计算机向测试机箱下达操作指令,并输出相应的测试信号至列车供电控制系统。本发明装置及其方法测试项目完整、兼容性好、测试方便快捷,能够对列车供电控制系统定期检查和测试,提高了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一种电力机车控制柜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54205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10189431.3

    申请日:2011-07-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车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机车控制柜的测试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使用电力机车控制柜测试装置对所述电力机车控制柜进行测试,所述电力机车控制柜测试装置包括用户终端和信号入出硬件模块,所述用户终端中存储有电机模型;所述方法包括:S1,建立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信号入出硬件模块的数据线连接;S2,所述用户终端选择进行测试的电力机车控制柜的型号,提取与所述电力机车控制柜的型号对应的电机模型作为待测试电机模型;S3,将所述待测试的电机模型传输至所述信号入出硬件模块;S4,所述信号入出硬件模块接收所述待测试的电机模型,下载所述待测试的电机模型;S5,所述信号入出硬件模块加载并运行所述待测试的电机模型进行测试。

    一种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

    公开(公告)号:CN10424268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460612.9

    申请日:2014-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该列车供电柜包括第一切换开关以及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供电支路,其中,第一切换开关连接在交流输入电源与至少三个供电支路之间,用于切换出需要的供电支路作为导通支路,与交流输入电源连通,以保证对电力机车的正常供电。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提高了供电柜的输出能力,在某一个或几个供电支路出现异常时,供电柜均能够保持同样的输出能力,从而保证了对各个用电负载的正常供电。

    一种列车供电控制系统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92192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036796.1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供电控制系统测试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测试机箱、控制计算机和AC/DC电源。外接交流电源经过AC/DC电源为测试机箱提供直流电源,测试机箱与控制计算机相连。测试机箱采集外部的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将数据传送给控制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显示。控制计算机根据当前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测试要求实时运行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测试模型,控制计算机向测试机箱下达操作指令,并输出相应的测试信号至列车供电控制系统。本发明装置及其方法测试项目完整、兼容性好、测试方便快捷,能够对列车供电控制系统定期检查和测试,提高了列车供电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15559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10462488.4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装置,包括整流模块、逆变模块、斩波升压模块以及蓄电单元,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牵引电机输入端相连,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并联一充电电容后与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相连,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供电负载相连,蓄电单元经斩波升压模块与充电电容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方法,当机车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向充电电容充电至预设电压时,充电电容向牵引电机提供励磁电源,牵引电机由空转状态切换至发电状态;蓄电池停止向充电电容充电,开启逆变模块,牵引电机输出的电压经整流模块整流后,再经逆变模块逆变输出供电电压。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用、能与原供电系统独立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