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1355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80003989.9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866 , B60K11/00 , B60K11/02 , B60K11/04 , B60Y2200/40 , B60Y2200/41 , B60Y2200/415 , E02F3/283 , E02F9/0808 , E02F9/0833 , E02F9/0891
Abstract: 具备:车辆主体(110),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35)的换热室(T),并且在开口部(35)的后方具有沿该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部通路(R1);冷却单元(50),其设于换热室(T)内,并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51);送风单元(70),其具有被旋转驱动的风扇(80)以及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80)的可动屏蔽板(90),在从后方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的关闭位置、以及使冷却单元(51)的背面(51)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以俯视下的动作区域与后部通路(R1)重叠的方式能够动作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165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380016958.3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10 , B60K11/04 , B62D25/10 , E02F9/0833 , E02F9/0866 , E02F9/0891 , F01N3/2066 , F01N2590/08 , F01N2610/02 , F01N2610/11 , F01P2001/005 , Y02A50/2325 , Y02T10/24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室的换气结构,该发动机室(4)收纳有发动机,并且与向作为热交换器的散热器(51)提供冷却空气的冷却风扇相邻,该换气结构具有覆盖发动机及冷却风扇的外饰罩(3)及包含外饰罩(3)的内表面而形成的换气通道(8),换气通道(8)的一端在发动机室(4)开口,换气通道(8)的另一端与冷却风扇的外周侧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4395577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380034937.4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6 , B60K13/04 , B60Y2200/412 , E02F9/0866 , F01N3/021 , F01N3/035 , F01N3/10 , F01N3/2066 , F01N3/2882 , F01N13/009 , F01N13/011 , F01N13/08 , F01N13/1805 , F01N13/1816 , F01N13/1822 , F01N2250/02 , F01N2340/02 , F01N2340/04 , F01N2470/16 , F01N2470/18 , F01N2470/20 , F01N2590/06 , F01N2590/08 , F01N2610/02 , F01N2610/1406 , F01N2610/1453 , Y02A50/2325 , Y02T10/20 , Y02T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两组的组装体(2a、2b)以按照组装体(2a)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组装体(2a)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组装体(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组装体(2b)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配置。以从组装体(2a)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和组装体(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的各自的排气口(6a)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有排气筒(6)。两个排气筒(6)位于与组装体(2a、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的各长边方向(B1、B2)正交的假想的平面(E)上。由此,在设有两组的组装体(2a、2b)的结构中,容易将发动机(10)的吸气位置决定在难以吸入该发动机(10)的排气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513597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680004066.5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Inventor: 宫本博史
Abstract: 具有在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的送风单元(70);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调整送风单元(70)的上下方向位置的位置调整部(200);位置调整部(200)具有:设于车辆主体(110),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部(214)的第一板(210);设于送风单元(70),具有上下贯通,并且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从下方与第一贯通部(214)连通的第二贯通部(234)的第二板(230);具有插通第一贯通部(214)以及第二贯通部(234)的轴部(241)的调整螺栓(240)。
-
-
公开(公告)号:CN104302552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80017947.7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IPC: B65D25/20 , B60K15/0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63 , B60K13/04 , B60K15/067 , B60K2015/0675 , B65D25/20 , F16B2/06 , F16B2/16 , F16M13/02
Abstract: 一种能够稳定地维持固定状态的树脂箱的固定结构,具有:第一保持件(12),其被配置成与树脂箱(1)的被按压部(1D)对应,具有规定长度;施力部件(13),其被配置于第一保持件(12);按压部件(14),其被支承于第一保持件(12),并且构成为利用施力部件(13)的作用力向被按压部(1D)侧突出;一对杆(15),一端被安装在第一保持件(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而另一端被安装在主体(6)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20443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7388.X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5 , B01D53/86 , B01D53/90 , B01D53/94 , B01D53/9431 , B01D2251/2067 , E02F9/0858 , E02F9/0866 , F01N3/0205 , F01N3/055 , F01N3/2066 , F01N13/001 , F01N13/143 , F01N2260/022 , F01N2470/08 , F01N2590/08 , F01N2610/02 , F01N2610/11 , F01N2610/14 , F01P1/06 , F01P11/10 , F01P2001/005 , F28D9/0043 , Y02A50/2325 , Y02T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尿素水溶液配管的冷却结构,在作业车辆(1)中,在与向热交换器供给冷却空气的冷却风扇相邻设置的发动机室(4)设置有排气后处理装置,并且排气后处理装置具备以从尿素水溶液得到的氨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中,供给尿素水溶液的尿素水溶液配管(47)穿过发动机室(4)地配置,在发动机室(4)设有配管路形成部件(10),配管路形成部件(10)具有铺设尿素水溶液配管(47)的配管路(11、12),被冷却风扇吸入的冷却空气在所述配管路(11、12)中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10851355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680003989.9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Abstract: 具备:车辆主体(110),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35)的换热室(T),并且在开口部(35)的后方具有沿该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部通路(R1);冷却单元(50),其设于换热室(T)内,并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51);送风单元(70),其具有被旋转驱动的风扇(80)以及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80)的可动屏蔽板(90),在从后方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的关闭位置、以及使冷却单元(51)的背面(51)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以俯视下的动作区域与后部通路(R1)重叠的方式能够动作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
-
公开(公告)号:CN108513595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80004020.3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IPC: E02F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833 , B60K11/02 , B60R3/005 , B66C13/52 , E02F3/283 , E02F9/0866 , E02F9/0891
Abstract: 一种作业车辆,具备:车辆主体(110),其具有包括后部通道(R1)的通道;可动护栏(240),其能够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O2)在沿着后部通道(R1)的后缘在车辆主体(1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常位置与从车辆主体(110)朝向后方延伸的退避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
-
公开(公告)号:CN10425467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380022201.5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6 , B60K13/04 , B60Y2200/412 , E02F9/0866 , F01N3/021 , F01N3/035 , F01N3/10 , F01N3/2066 , F01N3/2882 , F01N13/009 , F01N13/011 , F01N13/08 , F01N13/1805 , F01N13/1816 , F01N13/1822 , F01N2250/02 , F01N2340/02 , F01N2340/04 , F01N2470/16 , F01N2470/18 , F01N2470/20 , F01N2590/06 , F01N2590/08 , F01N2610/02 , F01N2610/1406 , F01N2610/1453 , Y02A50/2325 , Y02T10/20 , Y02T10/24
Abstract: 一种建筑机械,配置于发动机(7)上的排气后处理装置(30)由来自发动机(7)的排气分流而流入的左右一对的第一后处理单元(31)及第二后处理单元(32)构成,第一、第二后处理单元(31、32)分别具备上游侧的第一净化装置(33)、下游侧的第二净化装置(34)、将第一、第二净化装置(31、34)连通的连通配管(35),各单元(31、32)的第一、第二净化装置(33、34)以在内部流动的排气的流动方向与前后方向呈平行的朝向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并且,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与各单元(31、32)中的第一净化装置(33)和连通配管(35)接触的外方侧的直线状的包络线(E)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发动机(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