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4770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766695.4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688 , B60W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26 , F16H59/36 , F16H59/48 , F16H59/68 , F16H59/74 , F16H61/16 , F16H61/688 , F16H63/20 , F16H2063/025 , F16H2063/202 , F16H2063/208 , Y02T10/72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变速档向目标变速档的切换,由此提高车辆再次加速时的驱动力的响应性。在具备齿轮操作机构(100)的双离合器式的变速器(4)的控制装置中,根据车辆的减速度(G)来判定换档操作可否追随变速档向目标变速档的切换,在判定为换档操作不能追随的情况下仅进行选档操作而禁止换档操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换档操作能够追随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换档操作,所述齿轮操作机构(100)被单独的致动机构(110)驱动,并构成为进行从多个同步卡合装置中选择要使其工作的同步卡合装置的选档操作、和对所选择的同步卡合装置向与任意一个变速档相对应的卡合位置(挂档位置)进行驱动的换档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907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080054470.6
申请日:2010-1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29/02 , F16H59/48 , F16H61/061 , F16H63/502 , F16H2061/0087 , Y10T477/60 , Y10T477/73
Abstract: 构成为计算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转速的变化量(△NC估计值)(S10),计算在变速的惯性(I)相初期的规定期间中的输出转速的变化量的平均值(I相初期平均G),将输出转速的变化量视为示出车辆加速度G的参数而计算变速结束后的车辆加速度的平均值(变速后平均G),计算输出转速的变化量的平均值与车辆加速度的平均值之差(I相初期G),以计算出的差进入规定的范围内的方式对摩擦接合要素的传递扭矩目标值进行增减校正,控制向摩擦接合要素供给的供给油压以达到增减校正后的目标值(S14至S20),因此,能够对变速时的车辆加速度进行估计/评价,然后学习摩擦接合要素的传递扭矩的波动等,充分发挥摩擦接合要素的潜在能力,能够改良乘员在变速时感受到的变速感。
-
公开(公告)号:CN10474770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766695.4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688 , B60W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26 , F16H59/36 , F16H59/48 , F16H59/68 , F16H59/74 , F16H61/16 , F16H61/688 , F16H63/20 , F16H2063/025 , F16H2063/202 , F16H2063/208 , Y02T10/7258 , B60W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变速档向目标变速档的切换,由此提高车辆再次加速时的驱动力的响应性。在具备齿轮操作机构(100)的双离合器式的变速器(4)的控制装置中,根据车辆的减速度(G)来判定换档操作可否追随变速档向目标变速档的切换,在判定为换档操作不能追随的情况下仅进行选档操作而禁止换档操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换档操作能够追随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换档操作,所述齿轮操作机构(100)被单独的致动机构(110)驱动,并构成为进行从多个同步卡合装置中选择要使其工作的同步卡合装置的选档操作、和对所选择的同步卡合装置向与任意一个变速档相对应的卡合位置(挂档位置)进行驱动的换档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74513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560279.1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控制装置在一部分旋转传感器的检测功能降低的情况下,即便在直接识别所述旋转传感器的检测功能降低之前,也进行适当的变速控制。车辆用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11),对车辆(1)根据输入侧同步元件(84a)与输出侧同步元件(84b)的转差(dN)而进行同步机构(84)的同步控制,车辆(1)具有:输入轴(2a)、传递旋转动力的中间轴(62)、与中间轴(62)同步的变速用齿轮(74)、及使输入侧同步元件(84a)与输出侧同步元件(84b)同步的同步机构(84),控制装置(11)具有基于中间轴(62)的转速来计算转差(dN)的第一同步模式(Md1)、与基于输入轴(2a)的转速来计算转差(dN)的第二同步模式(Md2),在进行同步控制时,以第一同步模式(Md1)进行同步控制,在未进行同步控制的情况下,以第二同步模式(Md2)进行同步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907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80054470.6
申请日:2010-1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29/02 , F16H59/48 , F16H61/061 , F16H63/502 , F16H2061/0087 , Y10T477/60 , Y10T477/73
Abstract: 构成为计算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转速的变化量(△NC估计值)(S10),计算在变速的惯性(I)相初期的规定期间中的输出转速的变化量的平均值(I相初期平均G),将输出转速的变化量视为示出车辆加速度G的参数而计算变速结束后的车辆加速度的平均值(变速后平均G),计算输出转速的变化量的平均值与车辆加速度的平均值之差(I相初期G),以计算出的差进入规定的范围内的方式对摩擦接合要素的传递扭矩目标值进行增减校正,控制向摩擦接合要素供给的供给油压以达到增减校正后的目标值(S14至S20),因此,能够对变速时的车辆加速度进行估计/评价,然后学习摩擦接合要素的传递扭矩的波动等,充分发挥摩擦接合要素的潜在能力,能够改良乘员在变速时感受到的变速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