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2622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10505092.X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旭硝子株式会社
IPC: G02B6/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6 , G02B6/3821 , G02B6/3869 , G02B6/3893 , G02B6/38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具有后端的套圈;位于套圈后方的夹具;具有前端的环;和卷簧。所述环连接到夹具而围绕夹具。所述光纤连接器保持从光纤连接器的后端插入的光纤。详细地,当光纤插入到光纤连接器中时,光纤的端部通过要被容纳在套圈中的夹具。卷簧向前(朝向套圈)推压环,使得夹具被挤压以保持插入的光纤。当环通过插入在套圈的后端和环的前端之间的止动件向后移动时,夹具被释放以释放光纤。
-
公开(公告)号:CN103226221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210505092.X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旭硝子株式会社
IPC: G02B6/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6 , G02B6/3821 , G02B6/3869 , G02B6/3893 , G02B6/38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具有后端的套圈;位于套圈后方的夹具;具有前端的环;和卷簧。所述环连接到夹具而围绕夹具。所述光纤连接器保持从光纤连接器的后端插入的光纤。详细地,当光纤插入到光纤连接器中时,光纤的端部通过要被容纳在套圈中的夹具。卷簧向前(朝向套圈)推压环,使得夹具被挤压以保持插入的光纤。当环通过插入在套圈的后端和环的前端之间的止动件向后移动时,夹具被释放以释放光纤。
-
公开(公告)号:CN100375914C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410102355.8
申请日:2004-09-30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584 , B81B3/0083 , B81B2201/045 , B81C1/00182 , G02B6/122 , G02B6/136 , G02B6/3514 , G02B6/3518 , G02B6/3546 , G02B6/357 , G02B6/3596 , G02B26/08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光学装置。该装置包括复杂结构和可移动反射镜,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制造出该微光学装置。硅基底和单晶硅装置层以及置于其间的氧化硅中间层构成基底,其上掩模材料层得以形成且被构图,从而形成与如平面图所示的预期光学装置的结构具有相同图案的掩模。将构造为反射镜表面的表面选择为硅晶体的面。利用掩模,通过反应离子干刻蚀,垂直刻蚀装置层,直到露出中间层为止。随后利用KOH溶液在约十分钟的时间段内以大约0.1μm/min的刻蚀速率,执行对于晶向是各向异性的湿刻蚀,从而将反射镜4的侧壁表面转变为光滑的晶体学表面。随后,选择性地湿刻蚀中间层,从而仅在位于光学装置的可移动部件下面的区域中除去中间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004478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710003929.X
申请日:2004-09-30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584 , B81B3/0083 , B81B2201/045 , B81C1/00182 , G02B6/122 , G02B6/136 , G02B6/3514 , G02B6/3518 , G02B6/3546 , G02B6/357 , G02B6/3596 , G02B26/08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光学装置制造方法。该装置包括复杂结构和可移动反射镜,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制造出该微光学装置。硅基底和单晶硅装置层以及置于其间的氧化硅中间层构成基底,其上掩模材料层得以形成且被构图,从而形成与如平面图所示的预期光学装置的结构具有相同图案的掩模。将构造为反射镜表面的表面选择为硅晶体的面。利用掩模,通过反应离子干刻蚀,垂直刻蚀装置层,直到露出中间层为止。随后利用KOH溶液在约十分钟的时间段内以大约0.1μm/min的刻蚀速率,执行对于晶向是各向异性的湿刻蚀,从而将反射镜4的侧壁表面转变为光滑的晶体学表面。随后,选择性地湿刻蚀中间层,从而仅在位于光学装置的可移动部件下面的区域中除去中间层。
-
公开(公告)号:CN1952727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610164705.2
申请日:2006-10-17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52 , G02B6/3514 , G02B6/355 , G02B6/357 , G02B6/358 , G02B26/0841
Abstract: 一种光开关,基板上三个光波导部的端部互相平行地支承,中央的光波导部的端部设置为该光开关的一个输入端口,毗邻其两侧的其它二个光波导部的端部设置为该光开关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口,来自上述输入端口的射出光通过切换插入在距离该光路的输入端口的端面相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可动反射镜和上述第二可动反射镜,切换反射偏向到第一输出端口侧或者第二输出端口侧的任意之一上,来自第一可动反射镜和第二可动反射镜的光与来自被第一固定反射镜和第二固定反射镜反射偏向的输入端口的射出光平行且方向相反而耦合到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口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350293C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410095156.9
申请日:2004-10-31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58 , G02B6/3514 , G02B6/3546 , G02B6/357 , G02B6/3584
Abstract: 形成在基底上的光学器件包括:多个形成在基底顶面的光纤通道;反射镜,在配置在光纤通道中的光纤之间的光路中推进和拉出;可移动杆,一端支撑反射镜;梳形静电激励器,在可移动杆的中间部分的位置,在可移动杆长度方向上移动可移动杆;多个支撑梁,在可移动杆的驱动力施加点的两侧上的两端附近,可移动支承可移动杆,驱动力由梳形静电激励器产生。支撑梁在关于平行于可移动杆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成线对称的位置上支持可移动杆,由多个支撑梁支承可移动杆的点关于由梳形静电激励器产生的驱动力的施加点对称。即使由梳形静电激励器产生的驱动力包括不同的矢量分量,可抑制可移动杆在驱动可移动杆的所需方向外的方向上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288466C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310120465.2
申请日:2003-12-03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伊卷理
IPC: G02B6/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636 , G02B6/3644 , G02B6/3652 , G02B6/3672 , G02B6/3692 , Y10T428/24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排列装置及用该排列装置制成的光纤阵列。可容易地制成具有彼此大致平行排列且相互间有预定间距的多根光纤的光纤阵列。该排列装置包括:基板,具有形成在该基板一个表面上彼此大致平行且具有预定间距的多个隆起;和盖件,具有形成在该盖件一个表面上彼此大致平行且具有预定间距的多个隆起。基板隆起的宽度和盖件隆起的宽度设定成在基板隆起和盖件隆起彼此啮合时,盖件相对于基板沿大致垂直于隆起的方向可移动,盖件沿大致垂直于隆起的方向的滑动促使每根光纤被夹在、定位并保持在基板各隆起的壁面与各盖件相应隆起的壁面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605897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89799.2
申请日:2004-10-10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58 , G02B6/3514 , G02B6/3546 , G02B6/357 , G02B6/3584 , G02B6/3596 , H02N1/008
Abstract: 一种小型可移动设备包括形成于基底上并适于在平行于该基底的片表面方向上移位的可移动部分,形成并固定安装于该基底上的固定部分,及铰链,每个铰链的相对端部连接到该可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并呈现两反向弯曲状态,当其呈现任何一种弯曲状态,该铰链可通过自保持作用在两个位置有效保持该可移动部分。该基底形成有壁表面,这些壁表面设置成与铰链的相对面在整个铰链的可移动范围中都相对。当铰链呈现两反向弯曲状态任何一种(呈现生产初始状态)时,在铰链与设置在其相对侧的壁表面在铰链长度方向每个点上彼此相等。这克服了在生产中湿蚀后干燥步骤期间存在的困难,克服了可仅在铰链的一侧剩下液体使得该铰链保持吸附在壁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716201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580052247.0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823 , G02B6/3821 , G02B6/3825 , G02B6/3879 , G02B6/3881 , G02B6/3885 , G02B6/428
Abstract: 一种光连接器内置插头,将光连接器收纳保持在筒体的前端侧,自光缆到光连接器的光纤的余长部被收纳在筒体内,其中,随着与配对插座连接时的光连接器向筒体的后端方向的移动,余长部挠曲,在与光连接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自光连接器的保持位置起到筒体的外形的距离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在筒体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将余长部的挠曲向与到筒体的外形的距离最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能够将光连接器内置插头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852827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10541101.5
申请日:2013-11-05
Applicant: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2B6/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814 , F16L37/56 , G02B6/42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耦合装置以及子插件板的接口构造,其中,插座具有可后退的浮动机构,并且具备插座侧滑块、承担与插头的结合固定的第一锁定机构(第一球)、限制后退的第二锁定机构(第二球、凹槽)。插头具备插头侧滑块和凹槽。当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侧滑块由第一球限制前进,仅插头的壳体前进,当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的连接完成时,第一球就嵌入凹槽中,插头侧滑块前进而使第一球成为锁定状态。插座侧滑块被插头侧滑块推动而后退,第二锁定机构被解除,插座的壳体通过浮动机构而后退。能够得到可实现与不耐受较大的推入力的光连接器等的并列设置、集中连接的流体耦合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