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4462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386061.5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微镜芯片分析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包括:建立梳齿偏转角度和力矩的映射关系,先对梳齿进行近似周期边界条件处理计算得到梳齿偏转角度和力矩的映射关系,再根据该映射关系对单轴可调微镜静电驱动器进行验证。最终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复杂的双轴静电驱动器进行仿真,从而更快地对双轴静电驱动器进行热黏性声学和力学耦合的频域分析,该方案可对双轴可调微镜静电驱动器进行更高效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644625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386061.5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微镜芯片分析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包括:建立梳齿偏转角度和力矩的映射关系,先对梳齿进行近似周期边界条件处理计算得到梳齿偏转角度和力矩的映射关系,再根据该映射关系对单轴可调微镜静电驱动器进行验证。最终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复杂的双轴静电驱动器进行仿真,从而更快地对双轴静电驱动器进行热黏性声学和力学耦合的频域分析,该方案可对双轴可调微镜静电驱动器进行更高效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9453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58132.8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3K3/012 , H03K3/013 , H03K3/0233 , H03K19/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抗辐照D触发器。该抗辐照D触发器包括:钟控输入模块用于提供时钟信号;数据输入模块用于采用两条相互独立、延时不同的传输路径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差分输入;主级锁存模块用于对差分输入采用交叉耦合的互锁结构进行处理,主从传输控制模块用于将主级输出信号转换成第一差分信号,从级锁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差分信号采用交叉耦合的互锁结构进行处理,数据输出模块用于通过两条相互独立延时不同的输出传输路径对从级输出信号进行转换,并通过时钟控制输出锁存信号。在主级和从级锁存模块中采用差分信号作为输入,提高了抗SETs和SEU性能,同时采用交叉耦合的互锁结构,提高了工作速度和频率,大幅降低了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44900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3677.1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3K19/003 , H03K19/018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辐照的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基于DICE结构的电平转换电路和抗辐照加固电路;基于DICE结构的电平转换电路用于采用冗余控制节点实现电平转换;包括:输入模块和DICE模块,DICE模块包括四个由1个PMOS晶体管和1个NMOS管串联组成的支路;每个支路中PMOS晶体管和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作为一个控制节点;输入模块用于通过传输管来控制MOS开关传输差分输入信号至DICE模块;抗辐照加固电路用于通过交叉耦合结构对第二和第三支路的控制节点进行反馈调节。该电路可以完成超低电压到高电压的电平切换,提高电平转换器的抗辐照性,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同时降低了功耗和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1435403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0035590.6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L1/20
Abstract: 一种基于皮肤触觉感知架构的多层仿生触觉传感器,传感器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第三结构层和第四结构层,其中第一结构层为类人体表皮的膜层,用于封装第二结构层、第三结构层和第四结构层;第二结构层为PDMS填充织物层,无间隙连接在第三结构层的上表面,用于模拟机械力的传输通道;第三结构层为导电敏感材料层,用于模拟皮肤触觉感受器,无间隙连接在第四结构层的上表面;第四结构层为电极衬底,用于模拟传输的离子通道。本发明结构新颖,平衡了灵敏度和量程之间的矛盾,使触觉传感器拥有超宽的量程、更高的灵敏度、更短的响应时间、更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8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74951.7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可靠的对称型电荷泵电路。所述高可靠的对称型电荷泵电路采用两条CTS电荷泵支路并联,构成对称结构的电荷泵,两个并联电荷泵电路各项参数相同,第一条CTS电荷泵支路的时钟与第二条CTS电荷泵支路的时钟相位相反。工作在稳态时,电路中所有晶体管的偏置电压不会超过VDD,晶体管的最大偏置电压减小一半,解决了电荷泵电路的偏置电压过大的问题,电路的可靠性得到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04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483052.3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缘计算中卸载任务的卸载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移动区块链,构建网络卸载模型;确定卸载任务的卸载比例配置;确定卸载任务的上传卸载策略;根据卸载比例配置和上传卸载策略,通过网络卸载模型对卸载任务进行卸载;构建卸载任务的效用函数,并优化效用函数,以提高卸载任务的卸载效率。基于移动区块链构建网络卸载模型,并通过该网络卸载模型对卸载任务进行卸载,将移动区块链应用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卸载任务处理中,可有效调用周边空闲设备进行协作卸载形成计算分流,提高了卸载任务的卸载效率和周边空闲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构建卸载任务的效用函数,并优化效用函数,进一步提高了卸载任务的卸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55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56844.5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4L1/00 , H04J13/10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RU网络的SCMA自编码器及其构建、解码方法和装置,涉及SCMA编解码技术领域。所述基于GRU网络的SCMA自编码器的构建方法包括:根据SCMA因子矩阵中用户和资源的连接关系将神经网络单元作为用户到资源之间的码本生成器,根据所述码本生成器建立SCMA编码器;根据GRU网络建立SCMA解码器,所述SCMA解码器在解码时将传统单任务学习问题转化为多任务学习问题;对所述SCMA编码器和所述SCMA解码器进行端到端的训练,以获取基于GRU网络的SCMA自编码器。本发明基于深度学习的SCMA系统基础上引入GRU网络,通过利用门控机制更好地捕捉长期依赖关系,在整体网络结构简化的同时,依然能够有效地还原和分离每个用户的信息,进一步提升了误码率性能并降低计算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54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42480.9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1Q1/36 , H01Q9/04 , H01Q1/48 , H01Q1/50 , H01Q1/24 , H01Q1/00 , H01Q5/20 , H01Q5/50 , H01Q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介质扼流圈加载的四臂螺旋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包括:四臂介质螺旋线、馈电探针、接地板及阶梯状扼流圈,所述四臂介质螺旋线垂直于所述接地板布置,所述馈电探针位于所述四臂介质螺旋线的起始侧壁面上且与所述接地板相接;所述阶梯状扼流圈包括内层扼流圈和外层扼流圈,所述内层扼流圈与所述外层扼流圈为沿径向布局的同心圆环且均垂直与所述接地板布置,所述外层扼流圈的半径大于所述内层扼流圈的半径,所述内层扼流圈环绕所述四臂介质螺旋线;该天线在低频率工作波段有效拓宽轴比频率带宽和轴比角度带宽、提高天线增益以及具有良好的圆极化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5910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45202.0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16H50/70 , G16H10/60 , G06F18/214 , G06F18/2415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脓毒症凝血病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医学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所述处理方法包括:获取脓毒症凝血病患者历史数据;对所述脓毒症凝血病患者历史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处理,以生成样本数据集;对所述样本数据集进行多次重采样和统计处理,以构建基于高斯贝叶斯网络的预测模型;以及获取当前患者的指标数据,并将所述指标数据输入至所述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以生成所述当前患者的死亡率。本发明可提高对脓毒症凝血病患者在不同时期的死亡率的预测准确度。
-
-
-
-
-
-
-
-
-